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乡村味道     
韩旭 《湖北档案》2013,(11):27-27
最喜欢乡村的味道。在乡村里,一株大树,一棵庄稼,一碗米饭,一碟酸菜,一坛老酒,一坝稻田、一条溪水,一道山坡,一个池塘,一杯清茶,一缕炊烟,一个眼神,——只要你仔细闻闻,这些都是有味道的,或香,或酸,或辣,或苦,或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乡村的味道。"味道"一词,就和那"吃了吗"一样,在乡下人的嘴里使用频率最高。乡下人一见面,嘴巴还没有完全张开,"味道"一词就从嘴巴里蹦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台历     
是一叠日子,任由翻来翻去. 翻过一页,过了一天.翻过一本,过了一年.第一页是一年的开始,最后一页是一年的结束.岁月夹在纸页中,悄悄地去,又悄悄地来.  相似文献   

3.
报刊集粹     
档案一字歌一字一字又一字字字似黄金一页一页又一页页页如莲花一篇一篇又一篇篇篇铸历史一卷一卷又一卷卷卷写丹青一人一人又一人人人为英雄一代一代又一代代代亦无名一室一室又一室室室藏洞天一馆一馆又一馆馆馆尽宝藏(摘自《云南档案》)养生十方略一贯知足,笑口常开;二目远大,高瞻远瞩;三餐有节,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四季不懒,常运动,勤思考;五谷皆食,切勿偏好;六欲不张,有理有节;七分忍让,潇洒快活;八方交往,切忌孤独;九断烟酒,戒除嗜好;十分坦荡,理解人,谅解人,经常保持一颗宁静平和的心。(摘自《中华养生保健》)快乐的来源1.抓住今天…  相似文献   

4.
古今名人大多善于读书,读书讲究方法是他们成就大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本”经著名哲学家冯友兰提出:“根据自己的专业选定一些需要精读的书,要一本一本的读,在同一时间内只能读一本书,一本书读完了才能读第二本。”历史学家郑天挺指出:“精读一本最好的书,要一个字,一个词,一个人,一处地,一件事,都要能清楚,  相似文献   

5.
罗智国 《兰台世界》2013,(16):126-127
<正>一、图书馆的萌芽图书馆旧称公书库、书楼、书籍馆、藏书院、藏书楼。藏书楼与图书馆不仅仅是名称上的差别,其一贵保存一贵致用,一官办一民办,一山林一城市,一收费一免费,一闭架一开架,存在诸多不同。近代以来,藏书楼向图书馆转变过程中,有两例常为人提及,可看作是近代图书馆的萌芽。  相似文献   

6.
陕北高原,古朴、浑厚、博大、凝重。在这无际的黄土地上,那一座座山,一道道沟,一架架梁,一条条河,一孔孔窑,一把把土,都留下了一首首无尽的歌。  相似文献   

7.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能够看得很远却又并不陡峭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书名页的书页是()。 A扉页B.目次页C.附书名页D,版本记录页 2.下列书号中,正确的是()。 A .ISBN7一5326一15781一2 B ISBN7一5326一1578一2 C .ISBN7一5326一1578一23 D ISBN7一532  相似文献   

9.
一事一议,作为一种新闻体裁,据新闻界老前辈回忆,是60年代初兴起于大众日报的。当时,出了一批新闻佳作,人民日报、新华社向全国做了评介。后来,许多报纸相继出现了“一事一议”这个栏目,成为一种特别的新闻体裁,至今被读者喜闻乐见。我结合自己多年来学习采写一事一议的实践,谈一下关于这种体裁的把握和运用。一事一议,必须有事,有新闻。然后  相似文献   

10.
这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奇书,这是一本要一读为快的好书。一个罗马的名妓,一个长像奇丑的侏儒,一个装瞎的女巫,一个画春宫图的画家,一个写淫秽诗的诗人,一个土耳其的富翁,一个多情的恋上妓女的少年……相互交织汇聚在迷人的水城威尼斯,构成一副多姿多彩的人物画卷。这就是萨拉·杜楠特的长篇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