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吾社”究竟何所指》指瑕大同市北岳中学丰刘《“吾社”究竟何所指》一文(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7期)有不妥之处,试为之指出。该文曰:“据《明史·张溥传》和明代陆世仪、眉史氏的《复社纪略》载。……明熹宗天启四年(1624),张溥首倡,建立了明末的...  相似文献   

2.
《明史》卷九十六《选举志一》曰: 正统中,天下教官多缺,而举人厌其卑冷,多不愿就。  相似文献   

3.
康熙十八年至康熙二十四年,毛奇龄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草拟弘治、正德朝纪、传及诸杂传二百余篇。考毛奇龄《西河集》中的《传》十一卷其实并非全是他在史馆时所拟的史稿,其中还杂有他撰写的部分清人传记。毛奇龄出史馆后,仍然继续关注《明史》修纂,进一步阐释了对"大礼议"的见解及《梁储传》的辨证。毛奇龄还撰成《胜朝彤史拾遗记》六卷,经王鸿绪审定后,收入他的《明史稿.后妃传》中,而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取材主要依据王鸿绪《明史稿.后妃传》,毛奇龄是殿本《明史.后妃传》的实际修纂者,他对《明史》修纂的贡献应该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4.
戴良年谱     
戴良,字叔能,浙江浦江人。以其家世居浦江九灵山下,故自号九灵山人。晚居四明。又号嚣嚣生。复号云林。据赵友同《故九灵先生戴公墓志铭》(见《九灵山房集》所附《九灵山房外集》,下简称《墓志铭》)、《明史》卷二八五《戴良传》(下简称本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明史》之《文苑传》、《儒林传》与《明史·艺文志》记载明人著述状况,得《明史·艺文志》失载明人著述共40人93种作品。  相似文献   

6.
苏武拒降     
班固 《学语文》2004,(11):55-56,64
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  相似文献   

7.
阅读《闾丘先生说齐宣王》,然后回答问题齐宣王猎于社山,社山父老十三人相与劳王。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拜,闾丘先生独不拜。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父老皆拜,闾丘先生又不拜。王曰:“拜者去,不拜者前。”曰:“寡人今日来观,父老幸而劳之,故赐父老田不租。父老皆  相似文献   

8.
《高中生之友》2010,(7):30-31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9.
《汉书》曾在两处提到王昭君——即明妃的事。一处是《元帝本纪》。它说: 竟宁元年(公元前三十三年)春正月,匈奴虖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 既伏其辜,虖韩邪单于不忘恩德,向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陲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字昭君为阏氏。另一处是《匈奴传》。它说: 竟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王昭君号宁胡阏氏,生一男伊屠智牙师, 为右日逐王。呼韩邪立二十八年,建始二年死。……雕陶莫皋立,为复株?若鞮单于。……复妻王昭君,生二女:长女云为须卜居次,小女为当于居次。……王莽秉政,欲悦太后以威德至盛异于前,乃风单于令遣王昭君女须卜居次云入侍,太后所以赏赐之甚厚。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诗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日: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日:《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日: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学而》)  相似文献   

11.
关于状元宰相苏检最后的结局,《新唐书》《昭宗纪》载:天复三年二月,“丙子,王溥罢。朱全忠杀苏检、吏部侍郎卢光启。”同书卷一八三《卢光启苏检传》则云:“帝还京师,苏检长流环州,光启赐死。”前后记载有矛盾。《旧唐书》无《苏检传》,亦无《卢光启传》,可见两书对入传人物的取舍颇不一。其《昭宗纪》天复三年亦未记苏检事。然其卷一七七《崔胤传》载:“昭宗初幸凤翔,命卢光启、韦眙范、苏检等作相。及还京,胤皆贬斥之……”苏检究竟是被贬斥,还是被流放,还是被杀?《资治通鉴》卷二六四云:天复三年二月“丙子,工部侍郎、…  相似文献   

12.
康熙二十年至康熙三十一年,姜宸英曾参与《明史》修纂,他在史馆主要分撰《刑法志》及相关传记。南京图书馆藏有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两种稿本,检其内容,均残缺不全,且为孤本。姜宸英《大明刑法志》、《拟明史传》历来未被学者研究和称引,因此很有必要系统地考察姜宸英修史情况及其两种稿本的价值,以便更深入地认识姜宸英对《明史》修纂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点校本《明史》问世前出现的万历首辅申时行的传记,至少有十多种。这些传记对申时行或仅记事迹不予评论,或极力歌颂,或予以肯定但行文平和,或褒贬兼有而以褒为主,或虽以褒为主而批评用语亦有一定的分量。而从问世时代分,则明代问世者大体持表扬歌颂态度,清代问世者则多半褒贬相兼且批评用语有一定的分量。这些传记为点校本《明史》底本即殿本《明史》的申时行传,提供了撰写参考。点校本《明史·申时行传》关于申时行籍贯,以及关于其子申用懋任职经历等记载皆有需加考订之处。现存殿本《明史·申时行传》的清朝明史馆拟稿中,有天一阁藏万斯同《明史稿·申时行传》和旧题万斯同编撰《明史·申时行传》,两者多有区别,前者观点相对陈旧,这当反映出前者问世当早于后者,这一状况值得治史学史者给予充分关注。  相似文献   

14.
祠,是古代祭祠祈求的场所。《诗经·小雅·天保》便有“(礻龠)祠蒸尝”。所以。《周礼》的《春官·小宗伯》有注:“求福曰祷,得求曰祠”。可知,祠的建立,与祭祖有关。至今各地的宗祠及其派生的支祠仍有遗迹。如“陇西李氏宗祠”,“陇西李氏莲峰支祠”之类。在农村一姓聚居的村庄,还有祠在,俗称“祠堂”,“支祠”。这与《汉书·张安世传》所述:“赐茔杜东,将作穿复土,起冢祠堂,”的祭祀祖宗先人或贤能的庙堂一致。  相似文献   

15.
柳向春 《文教资料》2001,(3):137-141
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卷55“萧氏世系”条:“《南史·梁武帝纪》:‘梁与齐同承淮阴令整,整生皇高祖■,■生皇曾祖副子,副子生皇祖道赐,道赐生皇考顺之。于齐高帝为始族弟。’案:《齐高纪》亦从淮阴令整叙起,整生儁,儁生乐子。尚于副子排行。乐子生承之,承之生道成。窃疑道赐与顺之似是倒误。当为副子生顺之,顺之生道赐,道赐于齐高帝为始族弟。如此方合六朝人兄弟排行者多也。虽姚思廉《梁书》与《南史》同,然大可疑。”又云:“《南齐书》卷38《萧景先传》:‘景先为太祖高帝道成之从子’,而其祖名爱之,其父名敬宗。敬…  相似文献   

16.
《明史》堪称二十四史之善本,然其遗漏和缪误亦是颇多,今人黄云眉已有《明史考证》数册,兹以地方史料再补证二处。一《明史》卷一四四《盛庸传》:“盛庸,不知何许人。”  相似文献   

17.
张国彦,明万历朝重臣,《明史》无传。自1980年至今,不少学者多方研究,惜资料收集不足,撰写其生平显得单一薄弱,且多有舛误。经多方查找资料,笔者予以考证和补佚,撰写出更为全面的张国彦传。对于其为何《明史》无传,众学者基本采用《邯郸简史》一书中的观点,认为是受其子明天熹朝重臣张我续(奸臣魏忠贤党徒)牵连所致。笔者认为不确。根据孟森《明史讲义》一书中关于"凡明朝文武诸臣,曾为督抚镇巡等官者,皆削其在辽之事迹。""凡是明朝人中所长而必书之事在于建州者,则《明史》中削其人而不为立传。"的观点,笔者认为,实乃因张国彦与建州事有关,所以《明史》无传。  相似文献   

18.
史书中有“席父宠”一词,如:“(严)世蕃短项肥体,眇一目。由父任入仕,以筑京师外城。……剽悍险贼,席父宠,招权利无厌。”(《明史》卷308《奸臣传》)  相似文献   

19.
皎然“复古通变”论孟二冬,耿琴唐代诗僧皎然在其《诗式》卷五《复古通变体》中说:评曰:“作者须知复、变之道,反古曰复,不滞曰变。若惟复不变,则陷于相似之格,其状如驾驶同厩,非造父不能辨。能知复、变之手,亦诗人之造父也。以此相似一类,置于古集之中,能使弱...  相似文献   

20.
《史记·孔子世家》中有这样一段: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标点均照录中华书局标点本《史记》)最后一句话,诸家标点有异: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曾贻芬、崔文印著《中国历史文献学史述要》4页“追迹三代之礼……《礼》记自孔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