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物质生产者与精神生产者在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内在特征的生产力形态。文化生产力在当代不仅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构成要素,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文化生产力的时代意义要求我们要面向未来,建设知识社会。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经济转型必然引起社会转型,也必然要求在经济和社会转型基础上实现文化转型,建立与之更加适应的文化形态。而在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文化转型过程中,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变革成为焦点。如何走出转型时期的迷惘与困惑,重建新型的价值观,将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视域中,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思想进步、人格完善的过程实质是大学生不断走向文化自觉的过程,是大学生文化心态不断解构与重构的过程。大学生文化心态解构与重构的根本原因是大学生实践基础上的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主体化存在与对象化存在、必然存在与自由存在所形成的文化张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善大学生文化自觉外在条件,科学教育引导调控大学生的内在文化张力,使其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发展,这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功能和任务。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社会发展特别是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制度、文化转型的动态过程,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的每一次变革都会对文化产生巨大影响,文化的每一次转型也必然影响社会的发展。大学作为知识型社会组织与文化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学作为文化和社会的纽带承担着独特的使命。大学要从文化哲学的视角出发,发挥其功能推动社会文化转型,消解在文化转型与变革过程中的文化焦虑、文化危机,促进社会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 20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形成,我国的社会现代化正在以不同的速度,在各个领域进行着全面的现代化转型,社会体育是人们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目的的群众体育活动。它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形态也将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从精神文化的角度审视社会体育的发展,按照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实际,逐步实现社会体育的文化转型,为达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提出的至 2010年“经过努力,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使…  相似文献   

6.
王文元 《天中学刊》2006,21(1):110-115
起自20世纪初叶的传统文化解构风潮,其对象是已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文化传统与社会秩序,文化传统尤甚。“解构”主要指打碎一切文化建构,其流行术语即“砸烂旧世界”。解构滥觞于尼采,尼采思想的核心是“破旧立新”。解构风潮对中国文化传统形成巨大的杀伤力。解构之祸不仅给中国人造成政治观、社会观、文化观的大混乱,更造成空前浩劫。呼吁尽快结束这种无谓的解构,因为文化大厦并不是在一种形态置换另一种形态的过程中建树起来的,而是在不同形态的扬弃、浸润、糅合的过程中成长发育起来的。  相似文献   

7.
文明冲突论夸大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对立。马克思文明转型思想表明人类所创造的文明形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不断转型之中,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作用促进了文明转型。从纵向上看,东西方文明都已经历或将经历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的转型。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其所决定的与其他民族之间相互交往、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积极的民族文化自觉的状况等因素,决定着一个民族向高一级文明转型的时间和方式。因此,不同民族通过加强相互交往,互通有无,培养积极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变及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型民族关系是实现文明转型的必由路径、不竭动力与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当今,休闲已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她在满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同时,也在调整着社会的经济结构,改变着传统的产业形态。一方面,休闲的文化功能可以从内在方面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促进经济转型,调节消费结构。重要的是,休闲产业一定要把教育、文化的内容放进去,寓教于乐,这样的休闲产业才有正确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浅谈文化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现象比比皆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是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被文化关系所包纳。文化冲突是文化由"旧"到"新"的一个必然里程,是文化进步的表现,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客观普遍必然现象,是人类社会诸种冲突的深层、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基本层次及其辩证关系的概括和反映。“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反映的是生产力对社会生活的决定作用及其发展的必然要求;“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领导力量四个基本方面本质属性的概括,是我们的“立国之本”;而改革则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之间辩证关系的调整和处理,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使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社会转型 ,这次转型旨在克服现代文化危机 ,摆脱由工业文明所带给人类的生存困境。目前 ,人类社会正处于由工业文明的生存方式向全球化社会的变迁中 ,在此过程中 ,存在着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冲突、技术理性与全球主义的冲突、民族国家与全球社会的冲突、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冲突。这些文化冲突是社会转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 ,它们的解决关系到人类的命运和将来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一定的理论困惑,因此,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就显得尤为必要。走向文化自觉既能增强文化的免疫力,也是中国社会实现现代化、回应全球化的必然选择;进行日常生活的批判与重建能使人们树立主体意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也能促进人的现代化;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能提高文化产品的竞争力、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捍卫国家的文化主权;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能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3.
论和谐文化的社会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社会,文化被提到了越来越高的地位,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十七大报告以较大的篇幅阐述了关于和谐文化建设的内容,彰显了文化生产力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笔者认为,和谐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内容,其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价值观引导功能、精神支撑功能、文化认同功能、环境创建功能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中西方体育的历史演进为视角,从地理环境、文化背景、经济模式、政治结构、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态和社会发展轨迹等方面进行了中西方教育文化演变和迁移的比较。  相似文献   

15.
当代社会炫耀性消费之文化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消费是联结经济与文化的社会活动。消费过程不仅是商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价值实现的过程,而且也是商品的社会生命和文化生命的形成、运动、转换和消解的过程。炫耀性消费在社会和文化的意义上塑造了消费主体,并由此找到了使单个消费者整合到社会认同中的媒介。炫耀性消费本身也在消费主义的喧嚣中不断嬗变与解构。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理论,从主体视角真实地描述了人类社会三大发展阶段的演进都是基于生产力不断发展而展开的客观历史进程,"三大社会形态"之间的依次更替有其必然性;中国近、现代社会物质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真实情况是处在第一大社会形态向第二大社会形态转变之中。邓小平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不仅使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回归到现实的生产力水平上,而且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找到了现实可靠的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卡尔·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资本追逐利润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此过程中,人的异化是不可避免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固有的根本矛盾。而马克斯·韦伯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合理化或理性化的过程,是资本主义精神促成的结果,人樊自身无法克服理性化所带来的苦果。二人提供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变迁的理论,并引发人们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反思。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文化的生产与再生产,我们从文化断裂可以将人类社会的发展史理解为人与自然界的搏弈史和人与人际间的搏弈史,前一个阶段是生产对物的文化,后一个阶段是生产对人的文化。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关键时期,文化生产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从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的角度考察了中国近代史的衍变与发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展与细化,研究方法的不断演新.本文从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文化转型关系等方面对此作了系统的回顾与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