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raat是一套集录音、声学分析和绘图为一体的语音实验软件。本文应用Praat软件,对闽南方言母语者和英国英语母语者进行录音实验,以实验数据结合语音学理论,对比分析闽南方言和英国英语的元音舌位、辅音发音部位与方法、以及音节内音位变体的发音,以期预测闽南方言区学生学习英语音位发音的易难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EPG的蒙古语/r/辅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PG和语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腭位和舌位角度分析了蒙古语/r/辅音每一个变体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试图揭示辅音/r/发音过程中舌整体的动作姿态。根据实验结果,蒙古语/r/辅音有三个变体,其中主要变体[J]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闪音,出现频率高;变体[r]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颤音,出现频率低,发音时舌位和舌姿态与[J]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颤的次数上,[r]一般颤2-3次;变体[r]是一个擦音,出现频率低,只出现在擦音和送气音前,发音时与闪音和颤音同样舌面后抬起,舌面前和舌叶中心下凹,舌叶两侧和舌尖向上抬起,但不会接触到上腭,而对气流组成阻碍,发出擦音。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EPG和语图相结合的方法,从腭位和舌位角度分析了蒙古语/r铺音每一个变体的发音位置和发音方法,试图揭示辅音后/发音过程中舌整体的动作姿态。根据实验结果,蒙古语/r铺音有三个变体,其中主要变体[∫]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闪音,出现频率高;变体[r]是一个舌尖后齿龈颤音,出现频率低,发音时舌位和舌姿态与[∫]的一致,不同之处在于颤的次数上,[r]一般颤2—3次;变体[r]是一个擦音,出现频率低,只出现在擦音和送气音前,发音时与闪音和颤音同样舌面后抬起,舌面前和舌叶中心下凹,舌叶两侧和舌尖向上抬起,但不会接触到上腭,而对气流组成阻碍,发出擦音。  相似文献   

4.
引言 本文着眼于北京话的声调音位,分析其在北京话音位系统中作为音位的条件和在音位系统中的地位问题。应该看到作为音位单位的声调是比元辅音大的,因为它控制一个音节,它的变体在音节外体现,而元辅音音位(除可单独构成音节的少数音位,如a等之外)的位置占不到一个音节,且变体在音节内部实现。声调音位与语素音位有特殊联系,因此本文也涉及有关语素音位的一些情况,旨在说明声调作为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语音单位,它在音位系统中是可以成为独立的音位的,而不是依附于元辅音音位的。 一、音位 音位,是一种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在归纳音素的基础上得来的。  相似文献   

5.
学习英语辅音,自然要把单个音位(phoneme)发准,这对我们EFL learners来说不是很困难的。只要我们了解并掌握每个辅音音位的发音部位、发音方法以及声带振动的情况,这可以发好英语的辅音。但在口语交流中,任何一个音并不是孤立出现的,它总是出现在连贯的语句中,它因受到不同的语音环境(varied phonetic contexts)的影响产生不同的音位变体。尽管这些音位变体(allophone variations)不具有区别词义的功能(distinctive function)。但认识这些变体、读好这些变体对于提高我们说英语、读英语的质量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对于提高我们的听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普通话动态腭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誉为“实时地看语音”的动态腭位技术可以显示发音过程的舌一腭接触图像,因此被广泛地应用于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研究,特别是在协同发音的研究中有更大的应用价值。为此,我们在2001年建立了一个规模较大的《普通话语音动态腭位数据库》,共含有2081个音节。我们采用接触面积比、接触指数(CA、CC、CP)和约束度(CD)等指数研究了普通话辅音发音的生理特点和双音节环境中协同发音的情况。研究显示:这套指数对描述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十分有效的;普通话鼻韵尾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辅音声母在协同学喜由曲铂甫序抽旱可而删的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音位音位是指某种语言(或方言)中最小的能区别语素或词的形式和意义的语音集合体。(刑公畹主编《语言学概论》这一定义也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第一,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这点与音素相同,即是从音质角度对音节进行连续切分,直到不能再切分所得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位都是用音素来表示的。第二,音素的确定主要根据发音类型。发音特点不同,就是不同的音素,如[a]、[A]、[α]三个音都是低元音,但发[a]时舌位稍前,发[A]舌位自然,在中  相似文献   

8.
首先分析带r音的和不带r音的口音的演变过程和动因,接着分析/r/从辅音演变成元音在发音、分布和音系学方面的动因,最后解释"连音变读"r现象。分析显示带r音的与不带r音的口音的区别在于后者处在词中弱读位置的/r/的发音不同,在辅音前或词尾的/r/蜕化成央元音//并入前面音节的核心,形成–r音节和–re音节,而带r音的口音中辅音前和词尾的/r/发卷舌音。/r/和//具有共同的底层形式,作首音为/r/,处在韵中则为//。/r/的发音特性、音段响度、在音节和音步的位置以及音节分析和轻重音节能解释处于各种位置的/r/和/r/的变体以及/r/与//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动态腭位(简称EPG)的研究给辅音研究带来了新的希望。辅音在语图上的反映是时程短、能量弱,人们很难从语音信号分析中了解辅音的真实面目,而动态腭位能捕捉辅音的瞬间变化,实时地反映它们的重要特征。《蒙古语语音动态腭位数据库》的建立,为蒙古语辅音研究和蒙古语言语进行理论研究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人们对蒙古语辅音的发音位置、发音方法、腭化、协同发音等问题正在进行着探索性的研究。目前还急需更丰厚的人力和物力资源来进一步系统地、大力地开展语音实验,对以前的观点和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精确地揭示蒙古语发音特征和协同发音规律。  相似文献   

10.
汉语的音节结构相对德语和英语来说比较简单,汉语的音节尾辅音只有鼻音n和ng,而德语的音节尾辅音可以多达4个。本文的实验选取了12个代表三种不同德语水平的中国学生作为发音实验对象,还选定了两位德语本族语的发音人作为参考。每位发音人朗读102个带有不同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单词和20句含有较多音节尾辅音的德语句子。实验结果表明,中国学生主要采用元音插入(epenthesis)、辅音脱落(deletion)和辅音替换(substitution)的方式处理德语音节尾辅音的发音。有些发音的偏误可以从汉语中寻到原因,有些偏误现象则可以从第一外语英语中找到解释。统计数据表明,随着德语水平从初级、中级到高级递增,学生对音节尾辅音的发音偏误也逐渐减少,这意味着音节尾辅音发音的偏误是可以不断改进甚至完全克服的。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探讨英语语音的模糊性。首先,以音素为切入点,发现根据声腔的开放和封闭基本可以把元音和辅音分清楚,但由于声腔的开放大小没有明确的界限,实际上所获得的是近似的模糊音;接着以音位为切入点,从音位变体,非音质音位等方面来考察,发现语音的社会性促成音位变体间的模糊界限;再以语流音变为切入点,从同化、异化等五种语流音变现象中,发现相邻音彼此间相互影响以及语速的快慢、声音的高低、强弱导致语音模糊性。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口误与印欧语言不同 ,具有自身特点。尽管口误的主要类型存在于汉语中 ,但汉语韵头i,u与口误的关系 ,声调与口误的关系却是汉语口误所特有的。汉语韵头i,u与加音、脱落、移位有密切关系 ,而语音脱落涉及的音位多数为i,u ,包括其变体。u作韵头时 ,常与前面的声母一起经历某些语音变化  相似文献   

13.
布里亚特语有[ei]、[ i]、[vi]、[ui]复合元音等,从阿嘎布里亚特方言和霍里布里亚特方言复合元音的动态变化特征来看,阿嘎布里亚特方言[ei]、[ i]、[vi]、[ui]的起始元音开口度高,舍位前于霍里布里亚特方言相对应的复合元音。音长和音强的稳定段都相同。这对布里亚特语、蒙古语以及蒙古语族语的语音变化语音产生的规则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贵州省雷山县陶尧小学苗族学生为个案,从“三语习得”角度探讨学习者英语辅音习得过程中的迁移特征。研究发现,苗-汉-英三语辅音的客观语言距离有利于苗族学生习得英语的辅音;苗族学生母语(L1)和二语(L2)的能力对习得者习得英语辅音至关重要。习得者年龄因素同样影响着习得英语辅音时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语音实验、语音听辨和统计分析得出:1)印尼留学生发普通话6个舌尖前/后辅音时,出现的偏误主要有“母语误代”、“目的语相互混淆”、“母语一目的语杂糅”3大类型;2)发音部位的偏误率显著大于发音方法的偏误率,其中,发音部位偏误以偏成母语发音部位(舌叶)为主,发音方法偏误以目的语送气一不送气相互混淆为主;3)元音对舌尖前/后辅音的发音部位偏误有显著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分析了偏误产生的深层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光波的传播规律和光的波粒二象性,创建了光子的传播模式,即光子空间位置的变更是对应于离散时空的传播,而不是一般的机械运动.该结论可被光的干涉和衍射试验证实.将电子与光子加以对比获得类似模式,即电子空间位置的变更也不是一般的机械运动,而是对应于离散时空的传播.该结论可被Germer—Davison电子衍射试验和Josephson效应证实.  相似文献   

17.
汉语作为越南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在语音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交叉性",既依赖母语中与目标语相同或相近的发音,又要排除母语对学习目标语的负面干扰。基于此,越南留学生中介语声母发音也是如此,从实验语音学的角度对其进行声学分析,可以找出发音偏误,以辅助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元代蒙古族诗人的汉文诗歌不仅在蒙古族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国学界较为系统地对元代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歌的考证与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学人从多个理论角度认识蒙古族诗人及其汉文诗作、蒙汉诗歌关系,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观点与见解,一些学术价值较高的研究成果相继涌现,使得蒙古族诗人及其作品、蒙汉诗歌关系的研究展示出新的面貌,达到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业已成为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9.
长笛吹奏口形和吐音技法练习是决定长笛声音好听与否的最基本因素。就吹奏口形的练习而言,一般要保持正确的口形固定不动,用调整长笛的办法寻找嘴的位置,在从高音音域再到低音音域的过程中,唇口随之下意识放大。就吐音技法的练习而言,一般要保持舌头的动作越小越好,越靠近舌尖越好,越放松越好,同时要保持气息的均匀和流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