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基本顶来压时的压垮型冒顶、大面积漏垮型冒顶、复合顶板推垮型冒顶、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机理及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治理采煤工作面大型冒顶灾害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谢桥煤矿1202(3)上提工作面顶板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采用科学方法对工作面进行了控顶设计,确定了1202(3)工作面老顶初次来压和老顶周期来压时所需支架工作阻力。研究结果表明该面支架选型合理,可以最大限度消除压、漏、推顶板事故隐患,防止发生各种类型的冒顶事故。  相似文献   

3.
在采煤工作面发生局部冒顶后,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冒顶范围扩大,防止从局部冒顶发展成大面积冒顶事故。主要研究了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一般处理方法,端头处冒顶、金属网人工顶板下局部冒顶、顶板有小地质构造、工作面局部空顶的预防冒顶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刘宁波 《科技风》2011,(13):252
本文主要阐述了掘进工作面冒顶事故的防治、巷道交叉处冒顶事故的预防、压垮型冒顶的预防、漏垮型冒顶的预防措施和推垮型冒顶的预防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煤矿针对该层伪顶厚度大、易冒顶、较难管理的实际情况,对该煤层的巷道布置、项板管理、支护形式进行了改革,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在二采72左一片炮采工作面,43002采煤队经过八个月的开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未发生漏冒顶事故,为以后的类似复合顶板煤层开采积累了经验.本文主要阐述了以下措施:在巷道布置上,合理控制工作面长度;工作面俯伪斜布置进行回采;缩小控顶距,加大支护密度;严格控制开帮长度,减少顶板暴露面积;及时支护,减少顶板暴露时间.  相似文献   

6.
在回采工作面的各类事故中,顶板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50%以上,而顶板事故中发生在坚硬、难放顶板的顶板事故又占全部顶板事故的40%以上,而且坚硬、难放顶板冒顶时,经常发生压垮、推垮工作面的重大生产事故,故坚硬、难放顶板管理历来被作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点。我矿公司在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努力下,在坚硬、难放顶板的管理方面,摸索出一条可行的途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现了安全放顶,现仅就新安矿十层煤为例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回采巷道的支护,一般都采用棚子支护,如果巷道顶板是复合型的破碎顶板,该巷道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就会经常发生冒顶,改变巷道的支护方式变棚子支护为锚杆支护,就可以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金属网下推垮型冒顶的特点、冒顶的原因、措施,压垮型冒顶事故的机理和措施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回采工作面的各类事故中,顶板事故约占全部事故的51%以上,而顶板事故中发生在坚硬、难放顶板中的事故又占全部顶板事故的40%以上,而且坚硬、难放顶板冒顶时,经常发生压垮推垮工作面的重大事故,故坚硬难放顶板管理历来被作为回采工作面顶板管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李雅庄矿二采区2-226工作面是地压重点防治区域,矿井生产期间及工作面来压时其对应的强矿震发生概率较大,易发生顶板冒顶片帮伤人事故。利用SOS微震监测系统对该区域重点监测,通过对来压期间围岩微震活动的分析,掌握规律,是综采支架选型、支护参数确定和回来工艺优化的前提。总结采场及巷道矿压显现规律,预报矿压显现的发展趋势,用以解决具体的生产技术问题。同时,在汇总大量监测数据与资料的基础上,总结出矿山压力的普遍规律,促进矿山压力理论研究的发展。对相应的危险状态评定,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开采技术条件与地质条件确定合理的支护设计,优化完善支护工艺,杜绝顶板事故的发生,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回采巷道的支护,一般都采用棚子支护,如果巷道顶板是复合型的破碎顶板,该巷道在掘进和回采过程中就会经常发生冒顶,改变巷道的支护方式变棚子支护为锚杆支护,就可以减少冒顶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过煤矿安全事故频发,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巷道顶板事故占死亡事故比重较大。U型钢可缩性支架是广泛应用于矿山巷道的一种支护方式,本文对二一下山泵房冒顶的原因分析,采用架设U型钢可缩性支架、浇筑砼及喷浆联合支护巷道,控制巷道围岩的变形,进而提高矿井的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雷磊  张伟 《科技风》2014,(8):74-74
为进一步研究掌握特厚综采放顶煤工艺下高韧性煤层顶板控制规律,特对我矿Ⅱ020203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及顶板破碎等特性进行了监测分析,工作面使用ZFD10000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采用PM32电液控制系统监测支架压力状况,同时对来压期间顶板破碎带与顶煤回收、中部夹矸等之间关系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表明,特厚高韧性煤层综采放顶煤回采工艺下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明显,来压期间受顶板支护状况受煤层韧性及节理产状对顶煤破碎程度较明显,选取较高支撑工作阻力的ZFD10000型综放支撑控制顶板。该研究对类似特厚煤层顶板管理、工作面支护具有较好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糯东煤矿11702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受支架工作阻力初撑力、安全阀开启、支护状态及顶板周期来压影响,工作面出现顶板切顶事故,本文通过对上述5个关键性指标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监测分析。基于理论及观测结果总结出该工作面切顶原因,同时提出了防止工作面切顶事故预防措施,加快了工作面的推进进度,有效提高回采经济效益,为后续开采提供有效理论支持与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高普工作面在“三软”煤层的回采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雷 《今日科苑》2010,(8):112-113
三软煤层采煤工作面破碎顶板端面冒顶是影响安全及生产效率的重要原因,该文分析其内外因素,采取相应措施,加强顶板控制、支护质量及顶板动态监测,降低冒顶事故,实现安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泸西煤业公司红升一号井“5?21”较大顶板事故是一起在事故发生后的救援方法不当而造成次生事故的典型案例,教训深刻.此次事故本身是井巷底板陷落(归属顶板事故),误判为冒顶事故,在事故抢险救援过程中造成1人陷落,这时矿上主要管理人员(矿长)还认为是冒顶事故,结果井巷第三次陷落,又造成6人被埋的严重后果,导致事故扩大.此次事故的救援教训和救援案例可推广到全省乃至全国引以为戒,防止同类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龙湖井田范围内的54^A层,煤层厚0.75m,底板有0.2m原砂质泥岩及2m厚中砂岩,回采中使用DZ0.8单体液压支柱支护,顶板来压时,单体支柱钻底,造成顶板下沉量大,且顶板破碎经常发生的切顶支柱扑倒和局部冒顶事故,不但严重威胁安全,而且单产只有0.3—0.4万t/月,初期支柱均穿铁制底鞋防止支柱钻底,但操作复杂,工效低,铁鞋管理难度大,丢失严重,不但材料费大幅度提高,而且生产管理难度大。由于54^A属上部煤层,提高54^A煤层的单产对释放其它下部煤层,保证我矿生产接续,意义非常重大,经过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我们采用气囊与单体支柱联合支护在一采区右四片54^A采煤工作面进行试验,结果相当成功,至今已取得显著效益。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我国煤矿发生的冒顶事故,绝大多数出现在使用金属支柱和单体液压支柱的回采工作面,尤其是重大的切顶伤亡事故,一般都是支护能力不足所造成,致使现场盲目增加支拄密度。如何针对具体煤层条件,确定各种单体液压支柱的合理密度,是我们目前应该解决的问题。根据山东矿业学院矿压研究所矿山压力及顶板控制理论,单体支护工作面合理支护密度,可用下式表示:n=P_T/R_T 式中n—支护密度,根/m~2; Rt—采场支架合理的承载能力,t/m~2; Pt—单体支柱的实际支撑能力,t/m~2; 利用上式计算求得的支护密度,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1、杜绝采煤工作面发生大面积切顶事故。支架的承载能力除了必须平衡直接顶的岩石重力外,还要尽可能避免老顶运  相似文献   

19.
李春印 《今日科苑》2007,(14):113-113
急倾斜煤层倾角为大于35‘的煤层,由于倾角较大,因此采煤工作面顶板管理活动,开采工艺、工作面矿压显现等方面都具独有的特征。一、急倾斜采煤工作面的顶板事故类型有四种:(一)漏垮型冒顶事故:发生事故的工作面的顶板岩层比较松散,破碎或由胶结性较差的再生顶板,伪  相似文献   

20.
张后生 《科技风》2011,(13):259
顶板事故是在井下采煤过程中,顶板冒落导致的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生产中断等事故。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按一次冒落的顶板范围大小可分为局部冒顶事故和大面积冒顶事故。本文主要阐述了采煤工作面局部冒顶的预兆和防治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