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5年11月16日,陶宏开教授启程前往本刊“英语教学实验基地”——湖南省隆回县做为期四天的、由中央文明办、团中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联合发起的“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学术活动,在当地各界引起了巨大的影响和轰动。本刊特开辟此专栏进行特别报道。百万家庭健康上网大行动——隆回专场报告会特别报道@乔琳  相似文献   

2.
重要通告     
本刊自2005年7月起,特聘共青团中央“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为《中学生英语》特别顾问。陶宏开,美籍华人,著名社会学家、教育学家、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1946年生于武汉,1964年进入华中师范大学英语系本科学习,恢复高考后考上华中师范  相似文献   

3.
解读陶宏开     
晓方 《师道》2005,(10):6-7
一袭并不时尚的米色风衣,一套普通的深色西装,中等身高,高额阔脸,面色健康,头发略有花白。快人快语,不时夹杂几句“yes”“no”,语速很快,讲到激动处有些口吃。这便是59岁的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从间接了解,到直接接触,从报告会、座谈会,到面对面采访,记由远及近,走近了陶宏开——  相似文献   

4.
针对网瘾的两种观点 “网瘾只是一个习惯问题”——陶宏开 有“挽救深陷网瘾青少年第一人”之称 的华中师范大学陶宏开教授认为:“网瘾只是 习惯问题,不是疾病。它是一种比较偏激的爱 好。尤其是青少年上网成瘾,只是心理上的偏 差,只要适当地矫正,完全可以引导他们戒除 网瘾。”陶教授曾成功帮助300多名青少年摆 脱了网瘾,“他们需要沟通,应该走进他们的 心灵世界,与之做朋友,才会让其逐步认识到 自己的坏习惯,从而改正。”  相似文献   

5.
秀荣  永清 《教育》2006,(21)
如今,不少孩子动辄离家出走,还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令父母、老师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而陶宏开教授在短短四个小时内唤醒郑州一位“网虫”大学生,使其重新找回自我。看了对陶宏开教授的专访,不由使人感慨:父母、老师势必转变观念,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教人育人,让爱洒满孩  相似文献   

6.
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日前在银川市开展“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中表示,利用“三心四步”可以帮助患者戒除网瘾。  相似文献   

7.
华中师大陶宏开教授和宁夏一些教育专家经过探讨后一致认为,主要是三种因素诱发“网瘾”。  相似文献   

8.
秀荣  永清 《教育》2006,(11):46-46
如今,不少孩子动辄离家出走,还有不少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令父母、老师焦头烂额,束手无策。而陶宏开教授在短短四个小时内唤醒郑州一位“网虫”大学生,使其重新找回自我。看了对陶宏开教授的专访,不由使人感慨:父母、老师势必转变观念,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教人育人,让爱洒满孩子成长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14年11月29日,华素杯全国青少年教育项目交流会暨著名教育学家陶宏开教授报告会在华中师范大学举行,这标志着华素杯全国基础教育学科素质邀请赛正式启动。本次交流报告会有来自北京、湖北、江苏、江西等地20多家教育机构的董事长、校长、学科带头人参加。著名美籍爱国华人、著名教育学家、华中师范大学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陶宏开教授作了《教育改革与学生素质》的学术报告,强调素质教育绝不等于不考试,而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2005,(12):30-30
在目前市面上数种与陶宏开教授有关的图书中,只有他这本唯一的专书名中没有“网瘾”这样的概念。既然是“陶宏开教授首部戒除网瘾方法专”,书名里却没有随手拈来这两个字以吸引读的眼球,看似是个悖论,其实“孩子都有向上的心”这句话,才真正表现了陶宏开教授教育思想中一个核心的理念:“任何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是我的一个最基本的信念。正是本着这个信念,才让我使很多貌似不可救药的孩子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即便上网最痴迷的孩子,这种动力依然是存在的,有些孩子可以一连几天几夜打网络游戏,网瘾不可谓不深,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玩得再疯他也是在求胜,没有哪个孩子玩网络游戏是为了想失败。”(第175页)这个信念也决定了陶宏开教授对待上网成瘾孩子的基本态度:“我不把孩子当坏人,不把孩子当病人,也不把孩子当研究对象,我是把孩子当朋友。这句话说来容易,真正做到是不容易的。”(第142页)  相似文献   

11.
日前,共青团中央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陶宏开教授来到湖北教育报刊社《小学生天地》编辑部,就“远离网瘾,多读好书”的话题接受了该刊小学生记者面对面的采访。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山东教育》2008,(3):62-63
“家长喜欢说‘恨铁不成铜’,可铜是炼出来的,不是恨出来的” ——这是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者陶宏开对“恨铁不成钢”的新翻译,他认为现在家长对孩子是三个过度:过度关爱、过度保护、过度期望。  相似文献   

13.
《教育》2009,(6):17-17
欧木华5月5日在《中国青年报》撰文:“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有关“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5月4日《长江商报》)  相似文献   

14.
“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著名的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呼吁,有关“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而教材的编写者之一、武汉市崇仁路小学的李鸿翱老师则表示,对学生上网谈虎色变是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5.
兵兵 《班主任》2005,(3):14-14
去年7月以来,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和由他发起的拯救上网成瘾青少年爱心行动在全国掀起热浪,21个城市的5万名家长和孩子聆听了报告。短短半年时间,一位普通的大学教授家喻户晓,被广大上网成瘾青少年及其家长奉为"救星",这就是陶宏开现象。 陶宏开现象从实践的层面为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和一个崭新的视角,有很强的启示意义。 其一,构建师生平等高效的对  相似文献   

16.
五岁以下上网成瘾者已经屡见不鲜 据《北京晚报》报道,在近日举行的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国际研讨会上,有着“戒网瘾第一人”称号的陶宏开教授透露:目前我国青少年上网成瘾者呈低龄化趋势,年龄最小的上网成瘾者年龄仅为1岁零7个月。  相似文献   

17.
刘春芳 《考试周刊》2009,(24):148-148
本文作者主要围绕着阅读陶宏开教授的事迹之后的感想展开,认为高校辅导员应该讲究谈话技巧,以使工作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推动学校教育现代化的同时,其副面作用也很突出,很多青少年深陷网络泥潭,给社会带来很多不稳定因素。在此背景下,陶宏开从2004年5月开始致力于帮助青少年戒除网瘾。目前,陶宏开已成功挽救了600多个上网成瘾的青少年.作了千余场报告和讲座,足迹遍及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140多个城市。2004年11月底,共青团中央聘请陶宏开为我国首位“青少年网络文明爱心大使”。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汇》2009,(7):7-7
“如果孩子学习带有网络游戏的教材,那么学生上网成瘾的比例很可能会迅速上升。”著名戒网瘾专家、华中师范大学特聘教授陶宏开通过媒体呼吁,有关“摩尔庄园”游戏被收录进武汉市小学教材的做法是错误的。陶教授认为,网络游戏进教材,会让学生成瘾的比例迅速上升。我看,他的观点没有数据支撑,逻辑上把正确引导网络游戏和催生网瘾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听话就是好孩子,上学了听讲就是好学生,工作了听领导的就是好同志,如果继续走这种老路,会毁了一个人的一生。”陶宏开教授说,与此相反,老师和家长更应该倾听来自孩子的声音,真正的教育是把方法教给孩子,而不是把答案告诉孩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