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小说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体裁,通常有叙事模式可寻。笔者以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和文本分析的方法研究其叙事模式,结果发现,描写动物与人相处的动物小说中广泛应用"动物在人群中成长——被迫离去——感情回报"的模式,我们在文本阅读中可以感受到动物身上的人性之美,从而对人类与动物间的关系进行深刻的省思。  相似文献   

2.
时间和空间是小说叙事的重要元素,作家对时空的处理方式背后隐着其特定的人生观念和审美趣味。张爱玲对时空的幻化有着异乎寻常的敏感与关注,她不仅在小说中尽抒生命流逝、世事乱离之感,而且以灵活多变的时空变换机制描摹现实人生,表达苍凉的况味,时空在其小说文体中显示出审美与叙事的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3.
阿袁小说以华丽的文笔、独特的选材、细腻的心理描写强势闯入读者视野,并获多项大奖,其小说风格有古典之美,有张爱玲小说的味道,属于学院派作家的谱系。本文以叙事学原理来分析阿袁小说的视角、结构、话语和风格等。  相似文献   

4.
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娴熟地运用梦幻隐喻思维方式,在人的世界复杂性、深邃性描写方面独树一帜。他通过梦幻折射现实,呈现内心,隐喻重大深刻的人生哲理,把生活的荒诞、思想的谬误、生命的感悟变化为多声部的"交响乐"形式,为小说叙事独辟蹊径,有力地扩展了文学隐喻思维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5.
D.H.劳伦斯的《恋爱中的女人》是一部追求绘画美学风格的小说。作品非常注重视觉效果,主要人物自身欲望之渴求与抗争都被编织进了朦胧、晦暗而又对比分明的黑白色之中,黑白之色呈现了生存之思。同时,作品孜孜以求以听觉、触觉、嗅觉、味觉、动觉的语象造型赋形人物的心灵激情,追求结构的空间化,从而穿越了传统小说的叙事方式,为西方现代文学写下了灿烂的一页。  相似文献   

6.
小说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可以称之为生命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是生命叙事的基本使命,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7.
疾病是人类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不仅削弱人的身体,还可以摧垮人的意志,使人产生悲观、厌世之情。人类自生命伊始就一直在与疾病对抗,作为一种痛苦的生命体验,疾病自然也成了文学叙事的母题之一。晚清以降,古老的中国封建政体积弊重重、病入膏肓,曾经的中华健儿也被讥讽为"东亚病夫",于是"国衰民弱"成为现代有识之士挥之不去的隐忧。在"五四"启蒙思潮中以"反传统"为主调的现代小说纷纷把"疾病"作为叙事的基本手段,鲁迅笔下的"癞疮疤"、郁达夫书写的"结核病"、老舍小说中的"脏病"、张爱玲都市女性的"精神变态",凡此等等,现代小说的人物画廊可谓是一个"病区群像"。疾病叙事成为现代小说的一种叙事策略和高远旨趣。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从创作之初,就把探索生命真谛、揭示民族生存之路作为自己的创作基点,因此其创作基调虽在都市和乡村两种生命世界的对照中呈现出复杂的态势,但总体而言,其基调是在悲悯中隐含着希望的诞生。而贯穿于他整个创作中的意旨则是提倡放大的人格、健全的人格。沈从文之所以有“文体作家”之美誉,首先得益于其叙事视角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其次表现为叙事结构的多样化。本文试通过沈从文小说文体内容层面的叙事基点、基调意旨及形式的视点、结构等要素的考察,力图对其小说文体结构作出整体性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梁帅小说以乡镇和都市生活为题材,以20世纪末为时代背景,通过先锋实验的叙事传达出青春的迷惘、欲望的挣扎等主题。小说中的人物在苦闷和困境中执着寻找生命的真实意义,而作家也在不停地追寻过程中探索了生命的各种可能,提供了理解和把握生活经验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李拓之历史小说的叙事策略出发论述了李拓之历史小说的现代形态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包蕴其中的思想意义。指出李拓之历史小说在叙事起始的设置上体现了历史小说的小说思维对历史表述机制的置换;李拓之小说文本的整体均衡是以女性人物的焦虑为内驱力的;文本中视点聚焦的变化深刻地揭示了作品中女性人物深层的生命面貌。  相似文献   

11.
分析莫言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长篇、短篇小说,从叙事视角、历史情怀和个体生命三个层面可以发现其小说的独特魅力。评论界给了莫言很多称谓,但莫言本人始终坚持着自我创作,通过他的小说,可以看到一个作家正在努力地实践着自我的艺术追求、努力地去探寻生命价值和意义,以实现自我的超越,这是莫言小说的内在生命,也是作家自我精神不断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试通过解读二十世纪末创作的以伟大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为虚构人物的两部小说,探讨南非作家J.M.库切及俄罗斯作者列昂尼德.茨普金笔下的陀思妥耶夫斯基形象以及两人寄寓其中的生命情绪、生命幻想、文化情绪、文化欲望,对两部小说的主要思想问题和表达形式题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阐发。  相似文献   

13.
李梅 《哈尔滨学院学报》2006,27(11):109-112
陈染的自传体小说《私人生活》,以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构成作品解读的多种可能性,从而引起国内外文学研究者的关注。文章从纪实与虚构,叙事视角的交替,叙事人称的转换三个角度出发,探讨陈染小说《私人生活》独特的叙事方式,从中看出作者如何成功地实施这一叙事策略,以自我为个案抒写精神自传,以一种趋于心理与哲学的思想者的姿态,表达出对生命的体验以及对生命意义的哲性思索和理性追问。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开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16.
崔悦 《现代语文》2009,(6):127-129
米兰·昆德拉是复调小说的忠实信徒,也是复调小说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坚定实践者。他的《笑忘录》是一部关于存在之思的变奏曲,以独特而高超的复调式叙事手法实现了一种关于存在的诗意思考。  相似文献   

17.
生命叙事是以生命为主体的叙事,它从对肉身的关怀逐步推进到类似宗教的精神境界。生命叙事是对生命现实的沉痛反思,它把对人类心灵意义的叩问并且力图给人类的心灵以慰藉和照耀作为自己的使命。生命叙事既要切入又要超越个体的生命体验,达到一种对人类的现实境遇以及人类生存本身的苦难与意志的同情和超拔,其最终的目标是催发、振奋人的蓬勃强健的精神力量。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8.
东西的小说以幽默和反讽著称,幽默、诙谐的叙述话语中蕴籍着某种生命的伤痛与苦涩。结合程桂婷对东西小说的评论,从叙事内容、叙事场景和叙述语调等方面揭示了东西小说的形而下的叙事特征以及东西叙事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9.
阎连科是一个有着人道主义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充满着死亡的书写。但他并不是像先锋小说作家一样,把死亡当作观赏和把玩的对象,而是在死亡中融入生存之思,通过死亡威逼之下生命的避让、妥协、抗争的无谓和救赎所付出的生之代价,再现生命的无奈和苍凉,同时也表达了作家自身对生之柔弱的悲悯。  相似文献   

20.
东西的小说以幽默和反讽著称,幽默、诙谐的叙述话语中蕴籍着某种生命的伤痛与苦涩。结合程桂婷对东西小说的评论,从叙事内容、叙事场景和叙述语调等方面揭示了东西小说的形而下的叙事特征以及东西叙事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