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人类儿童期的学习源于对直接经验,即生活的重演和再现,因此是有"情境性"的。而每个人的儿童期是人类"儿童期"的缩影,故此,儿童学习的情境性规定是人类教育起步时烙下的印记。当人类教育进步到学习主要面对间接经验时,儿童的学习情境性规定却依然始终伴随。教育装备的演变依循并见证着这一切。人类学习情境性的本质诉求催生着教育装备的技术革命;教育装备的种种令人炫目的进步演变,正是满足人类从"儿童时代"起就熔铸在学习生命中的"情境编码"指令。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情境教育中,存在着"被浅薄化的情境学习"、"被异化的主体性学习"等"情境"误读现象。走向儿童主体性学习的数学情境课堂,应精简地走向儿童,关注教材的全方位视角,以灵动地基于儿童为价值情境创生的策略,以丰厚地滋养儿童呼应儿童内在生长的理性需求。  相似文献   

3.
儿童期是个体道德社会化的重要时期,小学教育在儿童道德社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情境下,儿童道德社会化影响因素包括教师、同辈群体、社会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开启儿童心智的金钥匙——漫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命脉,人类的未来。从群体看,儿童的成长是关系着国家、民族、人类兴衰的大事。从个体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能否健康成长、一生能否获得幸福和前途的重要时期。人类的儿童期不同于其他动物。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较早认识到儿童无论是智力还是体力都未成熟,尚不能独立地生存并应付来自各方面袭来的艰难和险阻,为了帮助儿童掌握独立生存和生活的能力,人类成长需要一个较其他动物更长的儿童期。  相似文献   

5.
当前的教育存在着"劳动化"的倾向,导致了教学的"劳动化"、学习的"劳动化"以及唯分数至上的考试评价。教育的"劳动化"误读了儿童劳动的本意,歪曲了教育的意涵。现实的教育活动应当回归教育的本意,以促进儿童的精神健康地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开辟教育的新纪元,才能真正给人类带来助益,这是教育之为教育的根本,这是教育善的追寻。  相似文献   

6.
从学习科学视角分析中国情境教育学派李吉林情境课程,可以看到该课程体系的基本特点是:课程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课程实施建基于优化的学习情境,课程目标以发展儿童理解力为核心价值追求,重视儿童道德性、社会性和智力性的整合发展,善用非正式环境作为拓展的心智源泉以促进儿童的卓越。在教学策略层面,李吉林情境课程将学术性知识的系统性、学习活动的操作性、审美教育的愉悦性融为一体,强调创设优化的学习情境,激起儿童热烈的情绪,促发与给养儿童的主动参与。  相似文献   

7.
论儿童的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其沛 《中国德育》2006,1(1):9-13,62
人格是人的规定性,社会性是人的基本规定性。人从儿童期开始,就具有社会性,就具有人格。儿童的人格,处于全部人格发展的基础地位。它具有基础性、可塑性、动力性和稚弱性等特点。肯定儿童的人格及其特点,才能实施“人格化”教育,才能使儿童的“人格权”得到真正维护。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儿童承传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将课堂视为决定学校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课堂文化主要是一种动态文化,一种情境性的文  相似文献   

9.
王子环 《辽宁教育》2014,(11):37-38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理论,到认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为类比物提出的"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的"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演变,也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0.
从行为主义的“学习是反应的强化”学习理论,到认知心理学家以计算机为类比物提出的“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学习理论,再到建构主义的“知识的建构性、社会性、情境性、复杂性和默会性”学习理论,人们对于知识和学习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演变,也影响着现代教育的学习观和教学观.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其中,"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影响着教育的效果。通过对"留守儿童"学习习惯及学习习惯成因分析,验证其学习习惯是否良好,从而进行归因分析,得出家庭、学校、社会和"留守儿童"自身对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影响,提出家长学校如何开展有效教育改善"留守儿童"不良学习习惯的建议,以期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三部曲》自序中写道:"‘儿童的发展'日久天长成为我教育的核心理念,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影响着我,导引着情境教育整个实验与研究的正确方向……"可见,促进"儿童的发展"是情境教育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情境教育向其他学科推广时必须把握的命脉。在数学教学中推广情境教育,其目的和检验的标准都是要促进儿童的数学发展。怎么才能让这样的发展更  相似文献   

13.
"没有科学技术进步,人类将永远愚昧落后;没有人文教育,人类将堕落至科技带来的文化黑暗与社会灭亡的深渊"。由此可见,人类社会发展呼唤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呼唤着人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罗辀重以"教育爱"的人文情怀融入德育,谋求实现儿童"未来的可能的价值"和"人类要生长的价值"。在罗辀重的德育理念和实践中,"教育爱"具有垂范性、生活性、原则性和系统性,致力于帮助儿童,注重循循善诱,加强亲切指导,让学生学会施爱,促进儿童"血性"道德人格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学前儿童期是一个心理可塑性极大的年龄阶段,也是对将来影响深远的阶段。可以说,儿童期的心理健康是一生心理健康的基础。在这样一个至为关键的阶段,我们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予以充分的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即情绪疏导、人格塑造、意志磨砺,这三个层次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包容关系,并且呈向纵深化发展的趋势。但是,在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这三者也不是一种浅性  相似文献   

16.
潘家林 《教师》2011,(12):37-37
"情境教育"模式是一个取得较好教育效果并已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模式,其主旨是以"创设情境"为突破口,着眼于儿童的身心发展。本人根据在学习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验,从以下几方面谈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育法的运用:一、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词语教学中的运用1.直观形象法直观形象法,通俗地讲,就是利用各种形象的实物、图画、多媒体技术并抓住汉字的自身特点进行释义来向学生提供感性的材料,从而加深对词语的理解程度。这样可以化解教学的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那些接触少、意义深的词语,  相似文献   

17.
《早期教育》2015,(3):F0002-F0002
儿童戏剧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新的聚焦点。"戏剧教育不是教儿童戏剧的教育,而是通过戏剧教育,使儿童得到全面发展,并最终成为完整的人"。那么,儿童在戏剧活动中是怎样学习的?在戏剧学习过程中,儿童是如何发展的?教师又该怎样将"戏剧"和"教育"沟通,使戏剧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儿童全面发展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儿童观的后现代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理论认可世界的多样性,提倡对儿童与儿童期作多样化的理解。后现代理论分析了传统儿童观的缺陷,主张用新的视角了解儿童,颠覆了传统的教育质量标准。后现代理论认为,儿童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他们关注当前的现实问题,努力探寻世界的意义。儿童通过填空的方式创造理论,依赖情境赋予事物意义。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儿童将事物组合成一个个“故事”,强调整体的优先性,用自己的奇思妙想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9.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挖掘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研究的最根本目的。其代表人物罗杰斯积极提倡在教育实际中以学生经验为中心的"有意义的自由学习"。其学习理论给我们以教学智慧的启迪:口语交际教学应以情感作为基本动力,促进儿童自我实现;注重激发儿童内需,使口语交际具有个人意义;遵循口语交际学习本体方式,构建真实的口语交际情境。  相似文献   

20.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遵守儿童认知和情感变化的规律。在进行生动活泼和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中,要创设情境,以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需要,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因此,体育教学要改变那种以教师为中心,在教师严密控制下的统一口令"一刀切"的灌输式,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摸式,给学生创设充分自由的宽松学习的情境。那么,创设怎样的情境教学才能使体育课魅力四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