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图书馆学刊》2016,(5):126-128
扬雄《太玄》的注家甚多,其中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最为通行。今国家图书馆藏明抄本司马光《集注太玄经》未见载于古人的藏书目录,此本应当即明清书目所载之"宋抄本"。此本经明清两代藏家辗转庋藏,最终入藏国家图书馆。此本的抄写时期是明代还是宋代,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
民间抄本涵盖底层书籍和私文书的抄写形态,产生于日常生活的需要,各类型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各个阶层的传播使其由私密走向流通,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构成社会文化的背景。民间抄本成为各个阶层的集体记忆,精英阶层和下层民众均依赖于抄写来参与日常生活。从民间抄本的生产、传播、阅读与使用等角度构建文本,是探究不同类型抄本融合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曾巩藏书分为入仕前和入仕后两个阶段。其收藏书籍的高峰集中在入仕之后的馆阁期、地方任职期和再任京官期。其藏书来源为先祖著述和藏书、为人指点文章、为文集作序、友朋赠送、撰写碑传、抄写与购买等。其藏书目的是著书立说,流传后世;保存书籍,传承后世。  相似文献   

4.
《唐大和上东征传》(高山寺本)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渡日本的鉴真与西天求法的玄奘 ,堪称唐代最杰出的两位文化交流使者 ;而《唐大和上东征传》与《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使这两位高僧名垂青史。《唐大和上东征传》流布本均为后世的刻本、影印本 ,现存日本的多种古抄本则未经系统整理。本文对旧藏高山寺的古抄本进行考释 ,对抄写年代、抄写之人、抄本特点、校勘价值等提出若干新观点 ,可裨益于鉴真的基础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这里的“古籍版本”主要是手抄写与雕版印刷两种.用手抄写的古籍可分稿本、写本、抄本、影抄本.稿本即作者的原稿,又分手稿本和清稿本.手稿本即作者亲笔所书;清稿本是据手稿本誊清的稿本.写本,唐宋以前凡用手抄的书,皆称写本.抄本,据他人之书抄录的本子.把纸铺在原  相似文献   

6.
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是学界通行之校勘本《明太祖实录》的底本1,原藏于国立北平图书馆,乃清初明史馆诸人所抄,因抄写在红格纸上,遂称之为"红格本"。此本是明代内府所藏《明太祖实录》原本的誊抄本,内容直接承自原本,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然因其抄写年代尚不明确,颇不便于相关学术研究。鉴于此,本文从红格本《明太祖实录》文献本身入手,先辨明其版本性质,再探讨其抄写年代,认为此本是顺、康年间的抄本,抄写时间开始于顺治年间,完成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之前。  相似文献   

7.
出史版话     
《现代出版》2011,(1):73-73
写本:早期的图书,都依赖于抄写流传,雕版印刷术普及之后,仍有不少读书人以抄写古籍为业,所以传世古籍中有相当数量是抄写本。宋代以前,写本与抄本、稿本无较大区别,但宋元以后,写本特指抄写工整的图书,例如一些内府图书,并无刻本,只以写本形式传世,像明代《永乐大典》、清代《四库全书》以及历朝实录。  相似文献   

8.
本文细致考察了作者所搜集的各类清末至民国的民间抄本,分析了这些抄本的作者、抄写者、读者对象及其生存状态。作者认为这些抄本是寻常百姓的文化创造物,是当时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9.
杨氏海源阁以收藏宏富精善而著称于世,被誉为清末四大藏书楼之一.所藏共有4600余种,其中抄本有342种,明清名家抄本以及影抄本大都有所收藏,成为杨氏藏书之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善本古籍中史部目录类的稿抄本涉及公私藏书目录,存世稀少。文章整理了四种书目类稿抄本,考证揭示了其批校题跋、钤印收藏、避讳、与通行版本的区别、存世情况及文献价值,以期丰富目录学史、藏书史的研究成果,为学者研究原书的成稿及刊刻流传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清代大藏书家黄丕烈,被誉为藏书界“五百年来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藏书家中,能做到藏而能鉴、鉴而能读、读而能校、校而能刊、刊而能精者,首推黄丕烈.他一生收藏了近200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以及大量的古抄本,其藏书之精,至今没有一个私人藏书家可以与他相媲美.  相似文献   

12.
马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他的藏书极有特色,以明清两代小说、戏曲抄本、刻本为主。马氏藏书来源主要包括:琉璃厂书肆购书、故乡访书与购自通州王氏等。马廉去世后,其藏书大部分被北京大学图书馆购买庋藏,此外首都图书馆也有部分收藏。  相似文献   

13.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4.
手抄本又称写本,是以手工抄写而成的图书或文稿,包括手稿本、清稿本、抄稿本、影抄本,在版本学上与刻本或印本相对。自有文字著述以来,用手工抄写的方式来保存和传递知识的活动就始终存在。抄写既是求知自学、积累知识的基本手段,又是书籍制作和文献整理的基本工作,也是书籍传播和流通的必要方式。具体到我国的出版历史,在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前,图书基本上都是写本,书籍的生产与流通全靠人工抄写。这一时期的出版历史属于手抄本时代。隋唐以后,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使得书籍的制作和流通逐渐摆脱了手工抄写的限制。从此以后,印本书便逐渐登…  相似文献   

15.
《陆心源遵捐国子监书清单》抄本,藏上海图书馆。该抄本由两部分组成,前者为捐书目录,后者为章梫的手跋。卷首钤"吴兴刘氏嘉业堂藏书记"朱文长印,知为刘承幹原藏。而《文澜学报》"浙江文献展览会专号"亦记载该清单  相似文献   

16.
版权问题是印书事业充分发展——尤其是印书商业化的产物。印刷术发明以前的抄本时期,版权问题应该不会出现。那时还没有出版者,而作者则唯恐作品不能流传,当然是欢迎抄写的。抄本时期的书价,根据纸料和抄工计算,作者得不到经济利益。印刷发明以后,初期因为投资大效率低,印书不是很赚钱,甚至是赔钱的事业,所以也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私家藏书历史悠久,人数众多,到了近代,以霍、杨、丁、陆“四大家”为巨,声名显赫。在四大家之外,还有众多谓之“小藏家”的,他们不显山,不露水,看似普通却藏龙卧虎,所藏之书不乏孤本珍本,常熟赵氏旧山楼就是其中之一。它规模虽小,但所藏精粹颇多,一些名家手写稿本都是海内孤本,还有不少旧抄本也都是十分稀见的。不过,旧山楼并不为时人所知,其藏书秘不示人,当年叶昌炽造访旧山楼,未遇主人,没能见到所藏珍本秘算,因而对其不了解,故称其为“小藏家”。(叶昌炽《藏书纪事诗》七)吴晗先生所撰《江苏藏书家小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论文由抄本《华师道文集》的抄录过程钩沉了学者刘继增读书抄书藏书和著书的事略,并初步探索了刘继增遗稿和藏书的散佚过程。  相似文献   

19.
苏迅 《图书馆杂志》2005,24(4):78-80,60
由抄本《华师道文集》的抄录过程钩沉了学者刘继增读书抄书藏书和著书的事略,并初步探索了刘继增遗稿和藏书的散佚过程。  相似文献   

20.
藏书是书院的三大活动之一。宋元时期书院藏书主要包括经史子集四大类。书院书籍主要来源于朝廷赐书、官府和私人捐赠以及书院的购买、抄写和自刻。宋元书院的书籍管理开始走向规范化,表现为书院已开始对书籍进行有序编排;设专门人员对藏书进行管理和定期审核;书籍开始重视开放阅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