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试论我国的宪政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宪政、宪法、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为主要目标的宪政建设必须依靠司法才能得以完成。在司法活动中,公检法三机关是三个重要的主体,各项司法改革的措施也都是围绕着三机关的关系进行的。在宪政视野下我们审视了传统的公检法关系,提出了我国公检法三机关的设置以及三机关的关系模式违背了宪政以及司法的原则。结合当前国际国内的司法改革与宪政建设,笔者论述了重新科学界定我国公检法关系的原则与依据。  相似文献   

3.
宪法诉讼是推进宪政建设的终极途径的观念,已成为世界的一种思潮和趋势,也是现代宪政建设的一个特征.而我国诉讼权入宪和宪法诉讼机制至今尚未建立,从而对宪政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本文分析了我国上述状况产生的原因,阐述了建立宪法诉讼的理论依据,提出了宪法、宪法诉讼与宪政建设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建立宪法诉讼对宪政建设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宪政建设的现状,阐述了宪政、宪法、法治三者之间的关系,针对我国宪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和体制上看,我国宪政体制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是明确的,符合现代宪法精神,但在实践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在客观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进一步理清我国宪政体制下政府与公民的关系,并就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于推进我国的依法治国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政治文明与宪法关系的论述,揭示了政治文明建设是宪政中国生成的必由之路,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与具体任务都与宪政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宪政是保证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重要制度设计。就我国而言,加强社会主义宪政建设有利于当前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立。文章主要从制度层面概括建国以来我国宪政建设所取得的成就,分析宪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未来我国宪政建设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宪政社会主义是指坚持宪法至上、保障公民权利、有效限制政府权利的宪政主义与推行公平正义、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的内在结合。建设宪政社会主义是我国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与基本目标。努力探索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司法化是建设我国宪政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前民族法律制度核心部分的民族区域自治法兼有调整国家与自治地方民族关系和国家与自治地方关系两方面的内容。从宪政理论的视角而言,一方面,民族自治地方的宪政建设必须要与国家的宪政结构相匹配,受国家宪政体制的制约,不能逾越国家宪政体制设定的边际。另一方面,其宪政设计的根本目标应当是在尊重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前提下,既能满足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的发展需要,又要做到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的和谐共存.以此满足多民族国家统一建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我国政府主导型宪政发展道路虽然有其现实合理性和积极作用,但极易造成宪法与公民之间的分离,致使宪政发展缺乏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公民动力,并最终影响宪政发展目标的实现。一些学者提出的让宪法走进公民生活的主张虽利于增强宪法与公民的亲和关系,但仍难建构二者的理性关系。为充分发挥公民对我国宪政的推动作用,应构造宪法与公民的三重关系,并妥善处理这三个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杨荣清 《大学时代》2006,(8):5-6,13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已有百年,但今日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宪政,究其原因,主要有宪政文化的先天不足、宪政建设动力的缺失、宪政制度建设有缺陷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等,面对这些困境,我国的宪政之路该怎样走?本文认为,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13.
宪政是以良宪为依据,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充分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宪政建设呈现出阶段性特征。30年来,宪政实践表明:制定一部良好的宪法并适时修改是推动宪政建设的基础,渐进展开、稳步推进是宪政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党的理论创新是宪政发展的重要保障。科学发展观顺应了可持续发展观下的世界宪政发展新趋势,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要求符合现阶段我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国情,因而应当成为新时期宪政建设的指导思想。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宪政建设的条件: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加强宪政文化建设、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宪政建设是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以1982年现行宪法颁行为界碑,新中国宪政建设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时期.通过回顾建国六十年来的宪政建设,本文得出了几点关于我国宪政建设的历史启迪,并对当前我国宪政建设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5.
建设宪政国家是中国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公民的主体性对于宪政国家的建设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但是受传统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公民的主体意识不强已经成为我国宪政建设的障碍。本文试图从公民主体性角度,来探讨加强公民的主体意识对宪政建设的重要意义,以期对我国的宪政社会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宪政建设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对我国宪政建设的前提假设作一番检讨,研究宪政问题要以一种温和的、适度怀疑的、实用主义态度.我国百年宪政史的目的在于“富强”,从这种研究态度出发,那么我国目前宪政建设急需的就是宪法司法化.  相似文献   

17.
卢梭、洛克等人的社会契约思想在西方源远流长,影响深远。它以自由、平等、人权为核心,影响着话方宪政的产生、发展。本文从社会契约思想及其与西方宪政的关系人手,结合我国宪政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契约思想在我国的推广,将会推动我国宪政的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宪政是一种主要通过程序的能效实现民主,控制国家权力扩张的体制。主要通过程序这种相对优越的方式控权,是宪政的一种理想状态,所以说实现程序控权是宪政的理想目标。实现宪法的程式化,是我国宪政走向实现的重要环节,是程序控权理论在宪政建设中得以运用的主要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程序控权、宪政以及宪法程序三者的关系,对宪法程序正当化进行了构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主义宪政建设走过了整整50年的曲折发展历程。我国的宪政建设经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绩,通过颁布和实施宪法确立了我国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宪政原则、依法治国方略等七大方面的成就。但由于种种人为和客观的因素,中国的社会主义宪政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出现了忽视宪政文化建设、没有树立宪法至上权威等几方面的不足。这些都给我国今后的宪政建设以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我国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开始的,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宪政一次次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又站在历史的关节点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走宪政之路。因此我们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为宪政建设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宪政建设提供政治基础: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为宪政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