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新课程背景下,衡量一节成功的课的标准应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成功的课堂应是“有效教学”的落实。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讨论,进而落实课堂的有效教学已经为广大教师所接受。那么.究竟该怎样让历史课堂讨论有效呢?天星湖中学的吴丹军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必修二“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一课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师银科 《考试周刊》2012,(82):27-27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文言文学习成为大多数学生的烦恼。传统的文言文教学,一个字就是“累”。教师们力争做到“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教学过程机械、刻板.缺少互动,学生费解,师生都深感课堂沉闷、乏味,严重地束缚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何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构建培养个体自学与创新能力为宗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就成了新课程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关键在于怎样「落实」湖北阳新一中胡隆佳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一文中对文言文教学中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提出了异议,认为语文教师不应该把这“八字真经”奉为圭臬。但我以为,把这“八字真经”奉为圭臬并没有错。试想,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好,不正表...  相似文献   

4.
纵观历年高考,高考试卷中文言文的分值一直比较高,且有增加的趋势,由此可见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但是,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基本按照“作者简介——时代背景——逐字逐句讲解翻译”这种模式进行。老师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学生两眼无神、昏昏欲睡。如何让文言文课堂“灵动”起来,是不少语文老师的追求,笔者在教学中摸索出“读、思、品”三...  相似文献   

5.
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可以围绕一个“读”字来展开,通过“读通”“读懂”“读熟”这三个“读”,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的质量。一、读通——指导朗读。扫清朗读障碍文言文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无法运用现代的语言思维和语言习惯来阅读文言文。学生刚接触一篇新的文言文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扫清朗读障碍,要求学生把文章“读通”,弄清生僻字,把字词的读音读准,读出感情,并且知道在哪里该停顿、哪里不该停顿。  相似文献   

6.
陈良锦 《师道》2013,(10):32-33
读而不思则罔,思而不读则殆。在文言文教学课堂上,如果没有学生主观能动的反复诵读、苦学推敲、归纳比较这思维上的挣扎与阵痛,就不可能产生“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这一“婴儿”。文言文课堂教学。教师必须给学生诵读的机会和思维的空间,教师伸向学生的应是一双助产的手,而不是一把剖腹的刀。  相似文献   

7.
于特德 《语文天地》2013,(10):40-41
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诸多先进理念的提出给一向沉寂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传统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着诸多弊端。第一,“讲”风太盛,教师的“讲”和“灌”充塞课堂,存在“一言堂”的现象;第二,片面渴求会考,尤其是高考的功利主义效应,忽视了学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三,在文言文教学中不同程度地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此可见,改变传统的文言文课堂教学模式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为,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可以部分地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往往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常态课.重字词,翻译,教师常常“一言堂”,逐字逐句串讲.基础知识落实了,课堂却沉闷不堪,让学生对文言文敬而远之:公开课,重表演,课堂热热闹闹.课后学生却什么也不知道。如何追求文言文教学“活”与“实”的统一.陈翠微老师执教的《孙权劝学》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研究课堂教学,落实课程目标始终是一线教师教学研究的主旋律。我们采编一组福清市教师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研究文章供大家借鉴。期待更多的教师投入到新课程的教学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衡量课程改革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落实这一原则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切忌“喧宾夺主”,真正还原于课堂。具体来说.应体现“四多”:  相似文献   

11.
在实施《语文课程标准》的背景下如何进行戏剧教学,这是值得探讨的一个话题。我们从两位老师的案例中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切实转变教学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有位专家说过,新课程能否真正实施,关键看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能否切实确立。两位老师的案例准确地演绎了新课程的这一最基本的理念。无论是王老师板块教学结构中的“演读课文”“品析语言”“课堂辩论”,还是任老师的“课堂辩论”,都是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全员参与。学生在课堂上已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文本的研习者,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与参与者。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的思维品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十分重视探究学习。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更是把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列为重要内容。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是引导学生探求“为什么”。  相似文献   

12.
王月娥 《教师》2010,(17):65-66
目前,大部分学生觉得“学文言难,难于上青天”,文言文教学“少、慢、差、费”,课堂一潭死水。本文介绍了笔者在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并从课前预习阶段(自学阶段)和合作探究阶段(自学成果展示阶段或课堂教学阶段)两个方面.提出了文言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3.
“读”对于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朱瑜章老师在《也谈文言文的教学目的》中就提出:“要恢复传统语文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在诵读上下功夫。”①这一观点得到了很多语文教师的认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常看到有些教师以为“读”是灵丹妙药,能包医百病,他们在教授文言文时,不管学生是否了解文意,只让学生读,读后也不指导,不正音,有时甚至就干脆一节课让学生去读,还美其名曰“把读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4.
陈雪 《现代语文》2006,(3):73-73
文言文教学创新一直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总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多少年来,基本的教学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译文。这种教法,被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旬句清楚”。这也就是文言文教学让学生觉得学古文难,难于上青天的根源所在。结合新课程理念,我认为应该倡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轴。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的文言文教学模式。在具体的实施中应贯彻如下六点:  相似文献   

15.
薛巍 《考试周刊》2013,(69):139-139
新课程改革正在进行之中,要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抓好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清晰可见的课时教学目标、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和适合学情的学案。只有将这三者有机结合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打造出有效课堂.引导学生有效学习。而这三方面要想在教学中得到有效的落实。教师必须首先明确“教什么”。这样。课标解读和分解在实际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迫切。学习“分解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历来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如同初中文言文教学一样,仍多采用串讲法,即逐字逐句地串讲翻译课文.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普遍对文言文“畏学”“厌学”。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这种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课堂教学,建立一种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主体性教学模式便势在必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唐宋八大家散文鉴赏》都是文言文,对于文言文的学习学生历来有所畏惧,老师也是头痛不已,文言文教学中教师逐句翻译、串讲的做法已饱受诟病。那么该如何破除“言”之障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呢?怎样做才能逐层逐级地把课程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如何确保学生选修有所收获,让选修课确实收到实效呢?我的做法就是读一读,议一议。  相似文献   

18.
殷素斌 《学周刊C版》2011,(9):172-173
新课程实施的主渠道在课堂.新理念落实的关键也在课堂.课堂教学的状况如何.应该是地理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如果还是以老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知识为中心.就会不可避免地带来学生学习自主性缺失.师生之间情感性流失,能力培养创造性遗失.教学活动学科性丢失的“四失”现象。只有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真正落实新课标、新理念。  相似文献   

19.
钱梦龙先生说:“多少年来,文言文教学的基本模式始终是老师逐字逐句串讲,加上一点古汉语知识的介绍;学生则忙于记词义、记释文。这种教法,有人总结出一个“八字真经”,叫做“字字落实,甸甸清楚”。文言文教学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嚼烂了喂”,“满堂灌”,生怕学生这不知道,那不懂得,不敢放手让学生去读,虽然文言文改革喊了又喊,可是文言文教学却仍是春风吹不到的“玉门关”,效果自然是:“少、慢、差、费”。  相似文献   

20.
钱友红 《云南教育》2002,(10):18-19
一、评读走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1.这是人本主义教学思想的体现。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服务者,是为主体服务的服务者。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老师让学生读书,学生读后由老师来评价。老师扮演主角、法官的角色,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学生是忠实、听话的观众,有时甚至连观众都不是,因为课堂上教师的评价,学生根本没有议论或者申辩的权利。只有让评读走进语文课堂,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落实。2.这是课堂教学中单向评价向多元评价发展的需要。传统的课堂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