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心     
“我们是七个人”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有一次碰见一个八岁的小女孩。他问她有几个兄弟姐妹,她回答说:我们是七个,两个在城里,两个在外国,还有两个埋在教堂的墓园里。”她每天晚上都携着点心和小碟子,到那墓园的草地上,独自地吃,独自地唱,唱给她的在土堆里睡着的哥姐听。虽然墓园里  相似文献   

2.
第8章 不开心真相与开心结局 你是不是已经猜到,我们要去一个墓园了?好吧,那就是妈妈接下来带我去的地方。 说实话,我并没有感到百分之百的意外。我只是不知道自己当时到底猜对了多少——直到妈妈在那个栅栏门前停下车,我才发现我们来到了一个墓园。  相似文献   

3.
李征峰 《教师》2012,(7):49-50
千秋万代后的今日,想必古人的墓园早已一片荒芜,那墓碑上的荣辱兴衰也定是迷糊不清了,但他们当中有一张清晰的面孔辗转着我们那些未曾开启的凝望,带领着我们去追溯、去渴望、去解读,那便是"庐陵欧阳修,自号醉翁也"。《醉翁亭记》是欧阳修的散文名篇,  相似文献   

4.
<正>一直想去陈独秀墓园一走,但始终没有成行。这个五一,终于夙愿得偿。这个时节,本以为墓园是冷清的,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错了。墓园里,有坐旅游大巴结队而来的老者,有亲子游的父子,有自驾游的朋友。数一数,也有四五十人呢。陈独秀,这个寂寞的先行  相似文献   

5.
宋庆龄陵园     
宋庆龄陵园建立于1984年1月,占地约12公顷,由宋庆龄纪念设施、名人墓园和外籍人墓园以及少儿活动区四个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格雷是新古典主义时期墓园派诗人的杰出代表,取得了许多艺术成就,尤其他的作品《墓园挽歌》完美地再现了古典主义特色,本文从艺术特色角度来解读该诗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7.
沈坚 《历史教学问题》2005,(4):F003-F004
①国殇墓园的倡建者、民国元老李根源先生的故居,位于腾冲城南的叠水河附近。这里是他的祖籍地和晚年的居所。②腾冲国殇墓园正门,富有云南地方风格的建筑形式,粉墙素绘,庄重肃穆。门楣上方的“国殇墓园”四字,为李根源所题。⑧小团坡上的烈士纪念塔,在苍松翠柏的映衬下,显得十  相似文献   

8.
应该说,对中国远征军有相对完整的认知是在读完邓贤的《大国之魂》以后;准确地说,对滇西抗战的悲壮有了眼热血涌的冲动,则是从腾冲的国殇墓园开始的。在地理学上,腾冲有着标志性作用。这里有着当今世界绝无仅有的陆地火山口,有着云贵高原上特有的湿地,当然还有人们津津乐道的那  相似文献   

9.
正那是很久以前的诗人和很久以前的诗,带着旧时光的痕迹,语言朴实,当我轻声朗诵这首诗时,阳光是晃动的,一瞬间,我意识到,已经是那么久远的年代,这个不知名的诗人应该不在人世了。也许他现在正躺在哪个安静的墓园,墓园旁边可能正开着朴素的小花——甚至没有人知道它们开放过,可他呢喃过的诗句却穿越时空飘入我的脑海。不知名的沉默的诗人,把斑斓的诗歌碎片塞满我的脑海,当夏季的日光这样柔和地流逝着的时候,心里的那些小忧郁像一杯热茶。一百多个夏天无声地从你浅唱的歌谣里缓缓流逝,那些情愫还浅浅地飘荡在风里,被人轻声吟唱。  相似文献   

10.
世界闻名的“欢乐墓园”是1930年由一名雕塑家史丹巴特拉斯(Stanpatras)所创设的。从此,幽默墓碑的形式在世界各地发展起来。“欢乐墓园”现在已成了罗马尼亚一个永久性的“博物园”,创始人史丹巴特拉斯那张欢愉的笑脸,向世人展示了一种用生命的欢乐来战胜哀恸、死亡的骄傲。现摘录几份碑文,供读者欣赏。一个船员写给他妻子:亲爱的,我再也不用远航了,躺在你身边真幸福!比睡在甲板上舒服多了。就算现在我的卧室和你的睡房还要隔一堵墙。一位拳击手的碑文:不管数多少点数,我反正不起来了。一位母亲为“打工仔”儿子写的是:收工!牙科医生阿法…  相似文献   

11.
散文两篇     
墓园的秋景 翻开墓园的日志,沿袭荒凉的路径,时光的温度淡然凝结,曾经的生灵细语梦回。云霭早已拨开薄雾,浅草附在地面上,墓园本该是寂寞的,不是吗?青青的却又泛黄的草地上,矗立着一排排青石墓碑,静穆地守护着地下长眠的亡灵。这一瞬,树安静地端坐,佛拈花于指间,秋叶,迎合枯萎的叛逆,窥叹梦殇,泛着冷红,怠倦中静美地落下、盘旋,每一片  相似文献   

12.
李捷  萧沁 《高中生》2012,(10):40
在国外拜谒名人墓园,我经常能够发现墓碑上有汉字出现。在美国西雅图的一座静谧墓园里,长眠着犹太裔汉学家埃尔温·赖夫勒。在他的墓碑上,用钟鼎文刻着一行汉字:"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此句出自儒家  相似文献   

13.
《墓园挽歌》是英国诗人托马斯·格雷最著名的诗篇。本文借助语料库检索分析软件WordSmith4.0,从文体学的角度对《墓园挽歌》三个中译本的词汇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分析和解释。同时,对三个译本的修辞特征从词汇和句法两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扫墓     
清明节快到了,我和爸爸、妈妈去扬州墓园给外公、外婆扫墓。 在路上,我们首先到花木场买了两盆洁白的鲜花准备献到外公外婆的墓前,以表示我们对他们的悼念。经过半个小时的路程,我们来到了庄严肃穆的扬州墓园,只见这里依山傍水,  相似文献   

15.
<正>价值观这东西通常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但在某些特殊的场合,我们的价值观突然就被陈列在了光天化日之下——墓园文化,赤裸裸展览着一个群体的价值观。我们的墓园,一般都建在远离城镇的地方。我们看重什么,就给逝者送去什么。我们看重金钱,于是就把面值大得  相似文献   

16.
十八世纪英国伤感主义的杰出诗人托马斯·格雷以一首著名的《墓园挽歌》把伤感文学推向了顶峰。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诗人在表达伤感内容的同时,在形式上又结合了古典主义的创作要求。《墓园挽歌》不仅成为那个时代,而且是今天最完美的诗篇。  相似文献   

17.
探究英诗《墓园挽歌》的主题,必须了解诗人的信仰背景、普世的生死价值观,以及圣经里的生死神学。托马斯·格雷的信仰格局,离不开英伦文化和整个基督教信仰系统。从信仰角度看,《墓园挽歌》反映的生死观,来源于圣经尤其是新约圣经的生死真理--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  相似文献   

18.
人性的墓碑     
林达 《课外阅读》2012,(11):16-17
前不久,我们到美国北方的康涅狄格州去办事,之后绕道去了一个小山村库布鲁克。因为库布鲁克公共墓园中凯灵顿家的家族墓地里,埋葬着一位100多年前留美的中国人。凯灵顿家在几十年前就离开了这个山村,不知散落何地,村里人还是把他们家的墓地照顾得非常好。库布鲁克的公共墓园建在一个缓坡  相似文献   

19.
一天早晨,台北的一位朋友带我们去看邓丽君墓。在沿台湾北面的滨海公路行驶一段后,朋友告诉我们,金宝山墓园就要到了。邓丽君去世后,就埋在金宝山。石座中间有一张邓丽君的彩色照片,少女时代的模样,仿佛她就坐在你身边这片墓园很大,沿着山势,分许多区域,虽然很多名人葬在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中期之后,以理性为纲的新古典主义逐渐衰弱,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初见端倪。《墓园挽歌》是格雷最负盛名的诗篇,是世纪之交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诗歌过渡的重要诗篇。《墓园挽歌》不仅是格雷强烈个人情感的抒写,而且从死亡和哀思、无名和闻名以及自然人性3个层面将个人情感升华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哲学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