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东阳日报今年推出了一个副刊专栏——“一个村庄的述说”。栏目开设以来,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许多读者将这个栏目当作进行乡土文化教育的“教材”;尤其是不少村庄通过这个栏目廓清了自身模糊的历史,获得了一种文本上的保存价值。从报纸本身来说,这个栏目彰现了报纸的地域特色。 村庄,是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元素。随着现代工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不少村庄正从地域版图上逐渐消失。以东阳为例,一些村庄因工程建设需要而迁移了,一些村庄因生产生活不便而搬至别处,一些村庄则在城市化中消失了,村庄的数目就总体而言只减不增。在这样的事实面前,“一个村庄的述说”对已经和即将消逝的村庄来说,带有保存、记忆的色彩;而对更多现存的且正在发展中的村庄来说,它又成了展示的舞台。总而言之,“一  相似文献   

2.
吴敏 《中国档案》2006,(2):36-36,41
2005年10月下旬。武汉市“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档案管理现场会在该市汉阳区永丰乡汉桥村召开。江岸、江汉、桥口、汉阳、武昌、洪山等7中心城区档案局局长。市各区、乡的“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参加会议。会上,汉阳区“城中村”综合改造工作领导小组、汉阳区档案局、永丰乡、汉桥村的代表,分别就“城中村”综合改造的档案管理工作交流了经验。会后,参观了汉桥村村史馆。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3):51-55
近年来,各地政府纷纷推动城中村改造,推进城镇化进程。但是,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问题日益凸显。本文选取与媒介相关的社会认同、社会关系和社会参与城市融入维度,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发现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具有促进作用,且新媒体的不同功能特性对城中村居民的城市融入具有不同的影响:在社会认同上,新媒体对城中村居民城市融入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自我认同;在社会关系上,新媒体社交成本较低,其社交功能使得新媒体在拓宽居民社会关系网络上效果显著,但这只是一种弱关系网络,信任度较低;在社会参与上,新媒体赋予城中村居民以话语权,提供了一个接近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舆论平台,激发了城中村居民的社会参与热情。  相似文献   

4.
我的家乡褚家塘是原上海县莘庄公社下属的一个生产队,也是一个在清乾隆年间编修的《娄县志》中就记有村名的老村庄。在城镇化进程中,于1993年起开始动迁,至2009年动迁结束。几乎在村庄最终消失的同时,我利用闵行区、莘庄镇馆藏档案和自己收集的家庭档案,完成了《褚家塘志》的撰稿。志书被列为闵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之一,于2010年12月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部以自然村(生产队)为记述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柘城县的史洼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村庄.村名可谓名副其实,这个村因地势低洼,频遭水灾,疾病猖獗.然而近两年,它却从地图上"消失"了.  相似文献   

6.
"城中村"的媒介话语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艳 《新闻大学》2007,(1):20-2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国内核心报纸上289多篇以“城中村”为标题的新闻报道所做的内容分析,试图揭示主流大众媒体在“城中村”这一中国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独特社会空间的社会建构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当代中国社会权力关系对于这一媒介建构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文章主要回答了中国主流媒介如何再现“城中村”这样一个社会空间、“城中村”如何从一个被忽视的空间演变为一个受人关注的公共问题,不同的社会权力如何影响着媒介对于“城中村”的报道内容、不同的社会权力在“城中村”这个话语场中呈现出怎样的关系,又是如何相互咬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韩飞  周闻峥  梁杏飞 《大观周刊》2011,(9):18-18,11
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化进程中重要的一环,其改造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将生态城市建设的理念应用于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把其改造为生态家园。本文通过建立具体的指标体系,将贵阳市城中村的改造指标体系化,为改造提供定量支持、测评工具、衡量进程和评估成效的重要依据,以期为贵阳市城中村改造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30年前,前所未有的经济和社会变革,给中国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然而逐渐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也让成千上万的村庄,不断从地图上消失。距离河南中部城市洛阳约31英里远的脉结坪村,只是其中的一个缩影。记者近日探访了这座小村。  相似文献   

9.
7月12日上午,白云区档案局在区机关大院会议中心一楼会议室组织召开了全区“城中村”改制公司档案工作会议。各街道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员“,城中村”改制公司(经济联社)分管档案工作的领导、档案员等共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上,潘史扬副区长就全面推进该区“城中村”转制集体经济组织档案工作提出四点意见: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面推进实业公司档案工作。二、依法治档,规范实业公司档案工作。三、加强收集,完整保存转制公司建设和发展的历史记录。四、服务经济,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要求全区47个转制公司在年底前完成建立…  相似文献   

10.
村级档案管理是我国档案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由于缺乏有效的档案管理机制,广大农村中大量具有史料价值的文字记录与实体史料正在随着时间的流逝加速消失。为了抢救这些珍贵的史料,华中师范大学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农村研究院的前身)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集体经济时期村庄档案资料库。该库收集的早期农村档案始于1945年,主要有山东刘所村1945年税契登记  相似文献   

11.
沈莹 《大观周刊》2012,(45):14-15
经济效益良好地理位置优良,以出租为主的城中村村民一直都在向城市融入,但是城中村村民精神文化以及精神所影响的行为等各方面与所处的现代城市相去甚远,而这一切原因都来源于社会的断裂现象,城中村与现代城市之间的断裂。  相似文献   

12.
乡村记忆档案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是记录各种乡愁的记忆载体。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一些乡村的村容村貌、村庄院落、风俗古迹和传统文化渐渐远去,有的面临消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不仅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需要,也是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保存乡村历史,留住乡村记忆,将乡村记忆完整地记录下来已迫在眉睫。下面,就建立乡村记忆档案,谈一点个人的浅显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位于非洲西部的贝宁人民共和国,虽说面积仅有11.2622万平方公里,但地形狭长,除西北部的阿塔科拉山脉外,全境分上贝、下贝两大平原,气候炎热多雨,河流、湖泊众多。在四百多万人口中,有六七万人生活在湖面上。他们以湖为家,在湖面上安营扎寨,建起一座座非洲水上茅舍和阁楼,形成独特的非洲水上村庄景观。这样的水上村庄,在贝宁大约有三十多个,其中最大、最著名的水上村庄,就数冈维埃水上村庄,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非洲威尼斯”。慕名来观光的世界各地游客络绎不绝,成为非洲著名的旅游胜地。笔者在非洲任记者期间,曾有幸与同事游览了这一举世罕…  相似文献   

14.
"城中村"小产权房活跃了民间的住宅市场,却剔除了政府的积极角色。与征收小产权房相比,深圳市政府对于拆迁安置和新增保障住宅更感兴趣如果一位深圳居民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还能住在哪里?答案很可能是,城中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重庆渝北回兴“城中村”为个案.对农转非居民的身份认同与人际传播进行了质化研究。通过对城中村的农转非居民和城中村其他居住者进行的深度访谈和分析,我们发现农转非这一群体并没有因户籍的改变而获得城市人身份的认同,在社会交往与人际传播中,符号边界和社会距离仍不同程度地存在,尚未与城市市民和文化真正融合.  相似文献   

16.
在村官眼里,城中村拆迁前要解决的问题,有开发商的合作分配,还有村民的利益分配  相似文献   

17.
当年泰兴县曲霞镇南面有一条南北方向小路,长约1500米,连接着两个呈东西方向平行分布的村庄,北面的村庄靠着小镇主要街道,南面的村庄就是我的家乡。改革开放之初,那是一条窄窄的小路,确切地说,那根本算不上一条路,它只是一条高出农田50厘米左右、宽约50厘米的长长的田埂,因为走的人多了,被踩得硬邦邦的,也就成了一条路。路的一侧是灌溉农田的水渠,一侧是小河,河边是一些树,槐树、桑树、杉树……方圆1500米的范围内全是成片的农田。  相似文献   

18.
孟州,河南的一个县级市。桑坡,孟州的一个村庄。一间屋子,10台电脑,“桑坡网苑”是河南省第一个村庄网吧,也是全国第一个村庄网吧。 “在网上,我想飞!”桑坡人指点鼠标,接通世界。村子里,每6个人中就有1位网民,这个比例领先于繁华的都市。桑坡村正在经历一场崭新的革命,从外表到内核,从现实到理念。  相似文献   

19.
弋鸣  孙佰明 《大观周刊》2012,(46):73-73
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村官”职务犯罪的现象频发。为有效地查办案件.对在城中村改造工程中职务犯罪主体进行较深入的分析和研究,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全市811个村庄全部实现了与镇、街道办事处办公网络互联互通,便民档案查阅室实现镇办和全市百强村全覆盖,村民“在家门口”就可查阅相关档案和政府公开信息;档案进村庄(社区)活动不定期开展,将各种惠民惠农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土地流转档案、农业专业合作社档案等农村新领域档案日臻完善,有力助推了村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