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岳麓版《历史》必修三第15课说:“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依据电磁学理论理论设计出发电机,电力被应用于社会生产当中。电力时代随之而来。”而人民版《历史》必修三专题七第三课却说:“1866年,德国工程师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制成了电动机.这是最早具有商品价值的直流电动机。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发明,为电力工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那么,1870年格拉姆发明的到底是发电机还是电动机呢?  相似文献   

2.
一、课文研究: 当我在教“发电机和电动机”这一课之前,先反覆研究和分析了课文内容。我感到本课和前几课所教的“怎样利用自然力来做工”(如课文中所讲的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水轮机等都称为发动机。它们发出的动力可以带动发电机而产生电流),和后面的“电报”、“电话”、“无线电”、“电影”、“潜水艇”等课都有密切联系。我再考虑了儿童所具有的电的知识以后(根据我校情况,儿童们很少看到电灯的,对发电机和电动机更是少见,只在第一册上学过“奇异的电”,个别儿童制作过电铃,所以他们对电的知识是很有限的),便根据实际情况,拟订教学计划:“要求通过本课教学,使儿童初步理解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原理、构造,懂得电气化在新中国工业建设中的重要意义;进而激发他们研究电学的兴趣,并指导他们制作二极略式电动机。”  相似文献   

3.
微风吊扇,由于具有安全、节能、方便等优点.用微风电扇完成的实验亦具有易于携带、便于操作等特点.下面介绍几则应用于教学的例子. 一、演示“磁生电”以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关系”. 常见的微风电扇电动机,其转子在外层,由8对磁极构成;定了在内层,由线圈组成.通以交流电后,外层的转子(磁极)转动,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 如图1所示,在微风电扇插头处并接一交流伏特表(例如万用电表的交流100伏挡).用手拨动风扇叶片带动转子(磁极)转动,由于电磁感应会在定子(线圈)中产生感生电流,于是电风扇变成了“发电机”.从而可说明: (1)磁极绕线圈旋转可产生电流(旋转磁极式发电机原理); (2)电动机和发电机的结构是大同小异的,但是  相似文献   

4.
<正>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存在着发电机中的电动机效应以及电动机中的发电机效应,这涉及对发电机模型及电动机模型的建构与认知。其中,安培力做功问题,在学生中有着多方面的困惑,发电机与电动机模型形似质异,如何辨析?值得堪寻。1 发电机模型与电动机模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安培力既可以做负功,也可以做正功,前者对应发电机模型,后者对应电动机模型。以下讨论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的简化模型,分析中不计电磁辐射及导轨自身电阻引起的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二物理课本第十二章第二、第五节是关于“发电机、电动机”的知识。在这两节课教学任务完成后 ,学生便提出“直流电动机是否是直流发电机 ?”的问题。问题的提出具有普遍意义 ,因为学生至此已学习了“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教师应回答 :“是”。1 实验证明永磁直流电动机的可逆性  a .取一只WZY1 5 1玩具电机 ,通入 3V直流电 ,电机旋转 ,说明WZY1 5 1是直流电动机。小心拆开让学生看内部结构 ,证实WZY1 5 1是永磁直流电动机。b .把WZY1 5 1玩具电机重新组装好。在其轴上套一只小皮带轮 ,再把电机固定在木板上 ,…  相似文献   

6.
我自制的一种教具可以演示初中物理现行教材中的“磁场对通电线圈作用”、“直流电动机工作原理”、“电磁感应”和“交流发电机工作原理”。现将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同步发电机的运行特性包括空载特性、短路特性、负载特性沙十特性和无功调节V形曲线。这些特性曲线均可以由实验测试得到。回现有实验测试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测试同步发电机运行特性的实验方法目前主要是用“直流电动机——同步发电机组”的方法,即以直流电动机做原动机。而这一方法存在如下一些缺陷。豆.调速麻烦,转速误差不可消除。由于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保持同步发电机转速为同步速度,但随着同步发电机的状态不同,直流电动机的转速也随之变化,此时需要人工调节来维持转速恒为同步转速显得十分麻烦,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转速误差,影…  相似文献   

8.
一、发电机与电动机对照表二、实际使用的电机构造及能的转化1.交流发电机与交流电动机的构造基本相同;直流发电机与直流电动机构造也基本相同.但实际用的发电机,结构复杂,大型发电机把线圈嵌在定子铁心的槽里,用电磁铁代替永久磁铁作转子,由专用的直流电源经电刷、滑环给电磁铁供电.实际的直流电动机,线圈有很多匝,并嵌在圆柱形铁心上,组成转子,换向器也由许多铜片组成.采用线圈嵌在走子铁芯凹槽内.做成磁性强,效率高的电磁铁.2.交流发电机、交流电动机改为直流发电机、直流电动机.只需将铜滑环改为铜半环即可.铜半环叫…  相似文献   

9.
在电磁学中,发电机与电动机的原理等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并且近年的中考中,经常把二者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因为电动机与发电机的工作是可逆的.从原理上讲,一台直流电机既可作为电动机,把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也可作为发电机,把机械能转换  相似文献   

1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第三章第1节有“教学用发电机能够产生交变电流”实验,教材所用实验仪器存在体积大、故障频率高、实验现象不明显、可见度低等不足。为解决教材实验仪器的不足,可用圆柱形强磁铁、转子转轴、小型三相电动机等器材,自制一种“教学用三相电动机改装成交变电流发电机”教具。该教具能够投影演示单相、两相、三相交流电的产生,具有成本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验性能稳定、可信度高、方便投影、能见度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微风电扇几乎家家都有,它具有安全、节能、方便等优点。笔者利用微风电扇完成中学物理教学中许多实验,效果十分明显。现介绍几个运用实例供各位同仁参考。一、演示“磁生电”以及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关系常见的微风电扇的电动机,转子在外层,定子在内层由线圈组成。通以交...  相似文献   

12.
1发电机 1.1发电机构造与工作原理: 如图1为电动机的构造简易图,在外力的作用下,电动机的转子在磁场中旋转,穿过转子线圈的磁通量就会发生变化,线圈中有感应电流产生,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相似文献   

13.
电动机的原理是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转动,能量转化过程为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能量转化过程是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它为我们提供了工厂化生产电能的可能。关于电动机和发电机,还有许多内容值得我们去探究,你有兴趣和我一起进行一次电动机、发电机世界的梦幻之旅吗?  相似文献   

14.
以“霍尔效应”的研究为载体,以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关系为线索,将霍尔效应的微观机理应用于发电机、电动机模型,类比研究,突出不同模型间的共性,重在研究方法的渗透,实现模型本质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15.
1.工作原理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而运动,或者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力而转动.在电动机的原理图中电源是必不可少的.发电机的l:作原理:电磁感应现象.由于发电机本身就是电源,故在原理图中不会出现其它电源.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汽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工具而被人们广泛地使用.可是你知道”汽车上的电动机和发电机是怎么工作的吗?我们知道:发电机是一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械.汽车上的发电机是利用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而产生的感应电流在铜片和电刷的作用下,将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来使用的.然而,发电机中导体的运动是需要其他机械来驱动的.在汽车上,发电机是由发动机来驱动的,发动机本身则是依靠燃料燃烧后产生的气体膨胀来推动机件运转的.发动机开始的时自己…  相似文献   

17.
电动机     
蒙蒙 《孩子天地》2013,(3):28-29
1821迈克尔·法拉第和齐纳布·格拉姆迈克尔·法拉第对电磁和电的开创性研究,使得一种叫做发电机的简单发电设备得以问世。迈克尔·法拉第发现,发电机也可以反过来当成电动机用,这个发现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动力来源。在发电机问世以前,机器运转所需要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提出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PSCAD/EMTDC环境中对电动机两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以两相接地故障的数学模型代替实际电力系统,用数值方法对系统的运行进行试验和研究。该模型不仅可以对发电机故障的瞬态和稳态过程进行仿真,而且能够揭示发电机故障瞬态的运行特征及瞬态过程中各个故障量的变化规律。验证了EMTDC电动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电动机故障诊断和保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19.
电动机定子绕组单相接地故障是发电机最常见的一种故障,而且往往是更为严重的绕组内部短路故障发生的先兆.本文提出一种在电磁暂态分析软件PSCAD/EMTDC环境中对电动机单相接地故障进行仿真的方法,该方法运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以单相接地故障的数学模型代替实际电力系统,用数值方法对系统进行试验和研究.该模型不仅可以对发电机故障的瞬态和稳态过程进行仿真,而且能够揭示发电机故障瞬态的运行特征及瞬态过程中各个故障量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大大降低内部短路故障的发生几率,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从而验证了EMTDC电动机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为电动机故障诊断和保护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效的仿真平台.  相似文献   

20.
马利芳 《广西教育》2023,(4):33-36+57
本文针对当前初中物理作业设计的现状和问题,立足高质量作业设计新实践,从设计逻辑、体系模型、流程路径、评价指标等维度提炼作业设计要素,构建初中物理“一核三层双翼”精准化单元作业体系,并以粤教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下册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单元主题作业设计为例,例解该体系的开发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