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战结束后,盟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损失惨重;日本作为战败国,经济地位一落千丈,西欧也是满目苍夷。西欧和日本很快就恢复了战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这其中自身积极进行战后经济调整起了很大作用,但不可否认,战后美国在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西欧与日本》(静安区朱幽梅老师执教) 1.教学实录片段 生出示战后日本经济衰败的四幅图片,并进行说明。 (第二组资料到第八组资料展示略) 生出示资料“废墟上的日本怎样捡到转机”(摘自2003年《报刊文摘》),并说明。师:对他们的资料和观点有没有异议?  相似文献   

3.
从日本经验分析我国经济发展与货币汇率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日本在“广场协议”后的进出口和对外直接投资变化的角度,探讨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客观数据的分析,现在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真正和主要原因并不是因为日元升值,相反,日本利用日元升值的契机加快实现了其国民经济结构的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现在同样遇到货币汇率问题,人民币升值压力在短时期之内不会消失,因此日本的这段经验对于中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通过国民经济结构优化来平衡汇率的变动,将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相似文献   

4.
日本经济在1956——1973年得到高速增长,但是从1973年之后,日本经济增长就趋于迟缓乃至增长停滞。本从日本的浓厚规制色彩的经济体制、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日本企业的特殊治理模式和日本日渐滞后的产业结构调整四个方面来分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从日本经济发展中的风险来看正在经历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得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农本经济是封建社会的基础。由于地域特点和文化传承的不同,中国和西欧封建农本经济在土地所有制、农奴(农民)社会地位以及经济生活方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着各自的特点。中国的地主制经济具有顽强的自我再生能力和韧性,结构异常稳固,这也是中国封建社会能长期延续下去的原因。西欧的领主制经济则缺乏弹性与活力而易于瓦解,有利于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过渡。  相似文献   

6.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经济成分。它已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西部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历史化等方面的原因,加之改革创新动力不足、能力不够,创新效率不高,造成目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过低。西部地区应该高度重视这一事实,充分认识非公有制经济与西部大开发的联系,看到非公有制经济在西部经济开发与发展中的作用,把它作为振兴西部经济的启动点,再下工夫努力培育与发展地区的非公有制经济。  相似文献   

7.
欧洲在二战中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西欧经济迅速复苏。本文以英、法、德、意等国为代表,分阶段对其经济发展情况和原因进行简要评述,并分析了几个重要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以及西欧经济一体化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缘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的不同对企业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9.
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西欧联合组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集团,它们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演变,不仅对各自经济发展有着重的影响,而且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片段一:“日本”导读 1.读教材P23方框图1,思考:①为什么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沿海地区?②日本工业高度集中于沿海地区,可能会产生哪些问题?(供水、供电、供地紧张,地价上涨、环境污染加剧等)③面对这些问题,日本采取了哪些措施?它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变化?(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④投资建厂的主要对象在哪些国家和地区?(美国、西欧、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相似文献   

11.
日本经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尤其是60到90年代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尽管90年代以后日本经济开始滑坡,然而它持续了四十年的经济繁荣的确是任何人也无法忽视的。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获得了高速的发展,创造了又一个世界奇迹。对于长期高速增长的我国来说,日本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通过回顾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和改革进程,分析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探讨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七八十年代日本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对东南亚国家与地区的经济政策,并以经济政策为基础加强与东南亚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从而为日本谋求实现政治大国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封建制形成过程中中国与西欧经济各有其鲜明的特色。在中国西周,既存在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方式,也一直存在着政府对经济各方面的统一管理以及对商业与交通业的重视,这一切为中国历史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而在西欧,则是各地经济参差不齐,差异极大,而且缺乏政府的规范与统一管理,在封建庄园的生产方式下各地经济处于分散、零乱状态、这样的经济基础只可能使西欧在政治中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  相似文献   

14.
上图为《马歇尔计划扶助下的西欧经济》,反映了马歇尔计划对战后西欧经济恢复所起的作用。漫画中,由西欧各国国旗拼接成的三条丝带,束着两块象征马歇尔计划的夹板,夹板中西欧经济的“希望之花”正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5.
浅析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二战后日本的教育、政府的宏观调控、企业文化三方面论述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这不仅能使我们更好的理解当今日本各种经济现象产生的原因及所创造的经济奇迹,而且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航路开辟,是15~16世纪之交欧洲人开辟的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的活动。新航路的开辟不是偶然的,是西欧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历史要求,在西欧发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对于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史学界向来就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危机及其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1当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的危机主要表现在一些主要社会民主党的党员人数减少,在选举中的得票率下降;社会民主党的经济和社会政策陷入失效困境,开支过大的社会福利国家难以为继;理论上迷惘退缩,对“社会主义”目标出现认同危机,正日益失去自己的特色而与其他政治派别趋同。2西欧非社会民主党的学者对当代西欧民主社会主义危机原因提出了三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即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者的“历史使命终结论”;正统马克思主义者的“背离论”;调节学派的“危机必然论”。其中,西欧调节学派提出的把民主社会主义模式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联系起来分析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的学生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原因在于教法落后、教材陈旧、教师知识结构老化。改革思路是:引进案例教学法,着重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全面更新教材,增加实用性;招聘教师对社会开放,提高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论述了中古西欧城市对西欧社会发展的重大影响。认为:中古西欧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曾使西欧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在西欧的解体以及资本主义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论战后20年间日本的区域开发和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期及稳定增长期内的区域开发,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以缩小区域间的差距为主要目的而进行的,经历了由偏重经济增长逐渐向社会综合发展转移的过程,经过了“据点开发”“大型项目开发”及“地方居住区开发”3个阶段,日本的区域政策在强调政府核心作用的同时,积极利用和发挥民间团体的力量。这一时期区域开发所得到的成果成为日本经济发展的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