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气候具有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分布的规律,且隐含着丰富的思维理性,因而气候知识也就必然成为重要的考点,因此应该通过提炼气候的分布规律来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思维的挖掘,以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宏观驾驭,系统掌握,从而能够深入理解,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2.
现行初中“世界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识别,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一些自然现象,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和非地带性这三个问题是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学生不大容易理解的难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  相似文献   

3.
在中学地理教学中,“气候”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是教学中的难点,而对气候类型的判别,则是难点中的难点。课本对气候类型知识的介绍很少,尤其是气候类型判别。在高考和会考中,此部分都是重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给予重视。一、首先要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特点是判断气候类型的基础,熟练地掌握其分布、成因和特点,能很好地为判断气候类型打下基础。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雨林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全年多雨,全年皆夏南北纬10° ̄20°之间赤道低压、信风…  相似文献   

4.
气候知识因具有极强的再生性和普遍性,涉及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现今以能力考查为主和突出主干知识考查的高考卷中频频露面且稳中有变。特别是同一种气候类型的不同分布,更是备受高考的青睐。一、同一气候类型分布差异的两种表现及其影响因素1.地带性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度之间的区域,地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类似这样的气候分布称为气候的地带性分布。而对于同一气候类型来说,在地带性分布方面,其分布存在分布面积大小的差异,如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  相似文献   

5.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别和具体分布规律一直以来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一个难点,学生很难对此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在考试中往往失分较多。本节内容的要求就是要学生理解和掌握世界气候类型的名称、成因、特征、分布等基本知识的前提下,能够归纳总结出判断世界气候类型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课程知识。根据新课改的授课要求,教师应该倡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这些学习方式的开展,让学生可以基本了解气候类型的有关知识。本节设计以分析世界气候类型的判读典型例题分析为主线,并配以学生思考归纳等方式,引导学生重新整理教学内容,自主建构气候类型判别的主干知识,达到预先设定好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气候类型知识是地理学科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初中阶段地理教学乃至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许多学生感觉难以掌握各种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规律。因此,本文从气温、降水量两方面详细分析如何区分世界13种气候类型,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简述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7.
马彦明 《考试周刊》2012,(82):133-134
垂直自然带的形成都是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分析了垂直地带性的产生是有条件的;珠峰南北坡自然带的分布特点、复杂程度及成因不同:珠峰南北两坡的雪线位置南低北高。旨在学生更容易理解珠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加深对垂直自然带的理解,同时也便于区分地带性因素和非地带性因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带的形成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自然带、气候是自然地理学的重要内容,是高中地理的重点、难点内容。充分利用理想大陆和大气环流学习自然带、气候,可以有效地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使学生真正掌握自然地理事物的地带性规律,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理想大陆是学习气候和自然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世界气候的分布规律,一般可分为地带性和非地带性两大方面。地带性分布规律包括三方面,一是主要由热量差异引起的纬度地带性,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分布较  相似文献   

10.
气候分布的地带性是海陆位置、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拔高度等因素作用下的产物,而气候分布的非地带性是海陆分布、地形、海岸线走向、洋流等因素共同影响下的结果。实际上,一地的气候是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但是,世界某些地区的气候分布,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却占主导地位。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涉及的非地带性气候分布主要有:  相似文献   

11.
从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的各自然带都呈现出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但由于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影响,在某些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就表现出一种特殊性,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够完整或很不鲜明,为了便于学生对这段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现把一些地区自然带分布的特殊性呈现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非地带性气候指的是不按照纬度的变化而形成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在洋流、地形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实际上,一个地方的气候是地带性规律和非地带性规律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只是世界某些地区气候的分布,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占主导地位。这也是近些年来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因此,在地理教学中要对这些非地带性气候的成因分析透彻,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分析这些气候形成的特殊原因,运用综合分析方法去判定气候类型,以此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归纳出几种主  相似文献   

13.
浅析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兼评《世界地理》中对此问题的阐述金昌市一中张清能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及成因,是中学地理课本中的重点,也是学生最难学的内容之一。而教材对某些气候类型的成因分析如果有欠缺之处,就更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给教学也造成不必要...  相似文献   

14.
廖树标 《广东教育》2014,(11):44-45
"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等是高考的常考点。其中有三种气候类型,近四年广东文综地理试题反复考查,这三种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三种气候类型是教材案例中重点列出的三种,都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密切相关,与《考试大纲》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相一致。高考严格按《考试大纲》考点命题,掌握这三种气候类型的判读、分布、成因、特征,对2015年的备考还是有较大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中,反意疑问句无疑是教学的一大重点,同时也是小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意疑问句,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规律,我们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作了一些尝试,下面的一则有关反意疑问句的教学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气候是某一地区在多年内的大气平均状态或统计状态,是对天气状况的概括。世界的气候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但其分布又是有规律的。地带性因素中的太阳辐射和大气环流使其有规律地分布,而非地带性因素(如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使其分布变得复杂。一个地区气候特征的形成,是各种气候因子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教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银川四中刘志壮中学物理的基础知识主要指的是物理概念和规律。对于物理概念,应使学生理解它的含义,了解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物理规律,应使学生掌握物理规律的表达形式和适用范围。学生只有掌握了物理概念和规律,才能理解物理现...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仅仅是降水量的分布由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呈半环状分布图式。在降水量呈半环状分布的特征影响下,从北、东、南三面沿海向内陆植被由森林逐渐变为草原,再变为荒漠。但是由此得出,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的分布也有类似的图式,“地理环境呈半环状结构”是不妥当的。澳大利亚的气候类型、植被和自然带的分布,都表现出明显的纬向地带性特征,都是与一定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密切相联系的。这样理解既有利于掌握全球地理环境分布的规律性,也有利于突出区域地理环境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一、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判断世界气候类型,首先要对照“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掌握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分布规律,了解其主要分布地区。下面就介绍几种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气候类型的判断是中学阶段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其判断是建立在对气候特征、气候分布、气候成因了解分析的基础上,因此在掌握判定方法的同时,要从了解气候的概念入手,认识并掌握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和人类活动等气候因子在气候形成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