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1.中学语文课堂提问现状。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一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1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相似文献   

2.
在当前的中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很多缺陷与不足,如提问方式单一、内容简单、形式机械、对象狭窄等等,而这些“不良”的课堂提问往往导致学生思维简单,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不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仅从中学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实践出发,谈谈一些“不良”提问的表现及其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3.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4.
张鸿 《云南教育》2004,(11):23-24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这个“问”在课堂上表现为老师向学生提问和学生自己主动的发问、质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只设计课堂提问,而忽视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发现真知。为实施提高学生素质的教学,教师除了精心设计提问,还必须设计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提问是中学历史教学中最为普遍运用的教学手段。当前教学改革要使教学的中心目标由“知识”转变为“能力”,要求废除传统的“满堂灌”,注重启发式,课堂提问显得更加重要。但长期以来,一些教育者对课堂提问的功能认识不足,认为课堂提问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因此课堂提问往往流于形式,习惯于随心所欲,甚至有的采取一问到底的“满堂问”。笔者认为,这种片面追求表面气氛活跃的随心所欲的“满堂问”无异于《水浒传》中九纹龙使的“花棒”,中看不中用。实际上课堂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老师不加思索信口乱问,学生不经思考随便…  相似文献   

6.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我国古代教育大家们鲜明地提出“学则贵疑”的主张,提出“从不疑到疑,再从疑到不疑”是读书学习过程中依次增设的三种水平与境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可见提问的重要性。因此,深入研究教学提问的理论,加强教师教学提问的艺术修养,对于保证和提高中小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富有创新意识的“妙”问,不仅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更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样,不当的提问往往会学生思路,窒息课堂气氛,导致“冷场”现象的发生。那么,如何精设巧问,才能使得“被提问”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一种畅所欲言的愉悦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作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8.
“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提问,有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开展,活跃课堂气氛,启动学生思维,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也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的重点利难点。特别是一些恰到“火喉”即“关键”的提问,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那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养学生质疑意识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敢问。教师要尊重和信任学生,在潜意识里消除“师道尊严”的传统思想,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提问学生,以亲切的微笑欢迎每一个提问学生,以宽厚的胸怀容纳每一个幼稚的提问。  相似文献   

10.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一门精湛的艺术。既然课堂教学不能“满堂灌”,不能“填鸭”,那么师生互动应该是课堂教学的主旋律,课堂提问则成为构筑课堂教学大厦的框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好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驱使学生去回忆想象和创造。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优化课堂提问来培养学生的优良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11.
刘胤翠 《云南教育》2001,(23):48-48
课堂提问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它是教师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的“测试仪”。恰当、适度、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可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宽学生思路。但是,有的教师却把课堂提问作为“整治”学有困难学生的“灵丹妙药”。提问时,既不考虑所提问题的难易程度,也不顾及学生知识水平上的差异,一发现某个学困生听课走“神”,即兴发问,出其不意地给学生“将一军”,这一“将”,往往使学生手足无措,只得以沉默、垂手立正来弥补心中的愧疚。有的教师更是借题发挥,讽刺、挖苦学生一番,以示“警告”,使学生自尊心受挫,下不了台…  相似文献   

12.
中学政治课堂正面临着学生“金口难开”.少质疑、不提问的尴尬境地。政治课堂上学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的现象很难看见:晚自修或辅导课上,政治教师也备受冷落.学生鲜有问题请教,教师下班辅导往往只能充当“看羊”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周隽琰 《早期教育》2002,(17):38-38
传统的散欣赏往往是老三遍:第一遍欣赏,提问散名称和主要角色内容;第二遍欣赏,提问些具体情节;第三遍欣赏,提问“听后感”。但从实际情况看,小班幼儿记忆力发展不完善,欣赏三遍还无法满足他们欣赏、理解、记忆的需要,提问也多遇到障碍,因此,在欣赏和提问的安排上,首先我先让幼儿多听,整体欣赏和部分欣赏交替,  相似文献   

14.
王萍 《成才之路》2010,(16):43-43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所以,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一个优秀学生往往也在于他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是一个会提问的人。”  相似文献   

15.
物理课的课堂提问艺术战冬彬张桂珍课堂提问艺术是一个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问效果的好坏,往往成为一堂课成败的关键,它会使教学之间、师生之间处于和谐的信息交流之中。然而怎样的提问才会“合理恰当”、效果较好呢?一、激发兴趣兴趣是学习最重要、最直接的...  相似文献   

16.
黄燕妮 《广西教育》2013,(46):38-39
预设性感受提问指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有关感受方面的提问。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的教育工作需要充分的预设,教师对自己的提问要有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做到胸有成竹。预设性感受提问,往往借助一些语言询问当事学生的感受,让当事人理清自己的心理与内心的期待,引导学生往积极、正向、解决方法的方向思考。  相似文献   

17.
刍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刍谈语文课堂提问艺术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教研室李茂青一堂常规课,必要也必须向学生设疑提问启迪思维。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思维往往从问题和惊讶开始。”我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一首诗中,对课堂提问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  相似文献   

18.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句话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问中显得尤其重要。由于小学生在年龄、记忆力、理解能力等各方面的特殊性,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就要认真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地训练。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认为小学语文课堂提问要有“度”。一、时度:提问时要找准时机,适时而提。提问要抓住时机,把握火候,将其“愤悱”之际。在思维的最佳处突破,才能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启迪智慧的火花,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若没有抓住时机,提问就可能导致学生思维受阻,启而不发,出现课堂空…  相似文献   

19.
关于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虽然在很多文献中出现过“有效提问’、“低效提问”、“无效提问”等术语,也时常听到“这个问题提得好”、“这样提问效果好”等说法,但对“提问有效性”涵义的界定尚不多见。笔者认为该定义只是从学生掌握正确答案时的接受度和效率来评判一个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而“接受度”和“效率”本身是两个比较模糊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于话剧演员的大段独白和曲艺演员的单口相声,它需要在不间断的交流中开展和深入,以完成预期的目的。因此,提问这种教学语言形式就尤为重要。提问最重要的作用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因为思维往往是从“是什么”、“做什么”开始的。《论语》就大多是孔子和他的学生问答的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