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改革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改变为由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这些一直是历史教师长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改革中学历史课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改变为由他们自己探索知识的过程?这些一直是中学历史教师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为此,历史教师开始研究运用多媒体技术复现历史情境,把历史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将学生置于特定的氛围中,形成对知识的主动探求、发现和体验,使历史课更加丰满,视野更加开阔,效果更加理想。  相似文献   

3.
本人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感觉到学生兴趣的激发是很重要的问题,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注意提问的技巧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出问题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创设提问的情景,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能否引入这种方法?怎样在中学历史课中开展问题教学?本人将个人的一点浅见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当今的教育教学改革,其核心都围绕着如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其目标也就是如何调动和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党性的问题,归根结底即学习兴趣的问题。要搞好和搞活中学历史课教学,转变观念、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思想意识是前提,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性是基础,鼓励和倡导学生乐学好问是关键,不断改进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手段。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更需要创新,创新是教学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薪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下中学历史教学的中心任务之一,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如何落实这一任务,是广大教师要密切关注的重要问题。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的基本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历史学科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其他学科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历史教师要结合自身特点,优化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将创新人格的培养贯穿历史课教学的始终。  相似文献   

6.
中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提高全体学生的全面素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何与当今社会的改革气息相合拍?“世界天天发生变化,新的事物不断出现,新的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关起门来不行,不动脑筋永远陷于落后”,实施开放性教学是教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本论及五个方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7.
中学历史教学,在担当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具有重要地位。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学生不重视,家长也不重视。甚至历史科让其他学科教师代上,或是名为历史课却上的是数、理、化。要改变这种状况,重新找回历史课的价值,只有适应教育改革的大潮,从传授、继承历史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转变为着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那么中学历史的创新教学如何展开,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一、历史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中学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那么历史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哪些能力呢?根据《中学历史教学大纲》的规定,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能力,《历史科考试说明》又将这些能力具体表述为四大类十项能力(具体内容略)。在这些能力要求中并没有明确列出阅读能力,但笔者认为要让学生达到这些目标,首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能力的基础。“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观察、分析、思维等高层次能力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强调了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指明了发展智能必须从培养阅读能力抓起。  相似文献   

9.
在新课改背景下,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那么,中学历史课教学应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贤良 《江西教育》2009,(11):21-23
怎样的历史课才是学生喜欢的课,才算是有效的历史教学呢?赣县第二中学历史教师、江西省特级教师谢芳青,用她的历史教学实践交出了一份答案——引领学生在历史学习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在她的历史课堂上,那一桩桩历史事件、那一个个历史人物,尘埃落下,便尽显当初的鲜活与灵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作为中学教学推行“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采用。就中学历史而言,正确使用“研究性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改进历史课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确能起到十分重要作用。但是,中学历史教学毕竟是有其特定对象、时段、内容等构成的具有独特规律性的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结合实际,充分考虑其独特性,注重引导,谨防步入五个“误区”。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农村中学历史教学存在教师和学生素质不高,历史课不受重视等困境,本文认为可从加强师资建设,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历史课地位等方面入手予以改善。  相似文献   

13.
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自身活动的学科。弗兰西斯·培根说过:“读史可以明智。”的确。历史能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能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能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的方法与能力。为了学好历史课,教师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就历史课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历史课在中学一直不太受重视,许多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教学和学习的效果均不理想。改变这种现状,是许多历史教师的多年心愿。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元学习能力可以有助于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勉励学生自我激励,引导他们进行目标学习,教给他们学习方法和帮助他们树立远大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元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5.
历史课的探究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直接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求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这一教学方式要求教师把全新的教育观念带入历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把课堂还给学生,以真正实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6.
从目前中学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中学历史教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水平较低,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中学历史教师一方面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要在历史教学中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历史材料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设置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是培养中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如果在中学历史课教学中能够正确运用“研究性学习”,不仅会提高历史课教学效果,还会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学科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学科教学中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历史教师的高度重视,新课程标准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学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和全面发展,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由此可见以能力培养为主是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特别强调:改变过去课程实施中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倡导学生主动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践能力。如何将历史课标的新理念贯彻于我们的历史教学中,本义试从新课标下自主、问题,探究三种学习方式的特点、实施策略及对教师的要求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万建云  王萍 《培训与研究》2005,22(6):129-130
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中学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历史教学易陷入教条化、枯燥化的境地;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针对此类现象,笔者试图结合教学实践来阐述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供广大基层的中学历史教师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