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从当前我国沥青路面养护的基本状况及所要达到的效果,提出了预防性养护的措施——热沥青表面处治技术。热沥青表面处治技术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措施,具有施工方便快捷、路面平整度好、抗滑能力明显改善以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程造价等优点。文章通过试铺路段,跟踪观测工程实施后的路用性能,对热沥青表面处治技术应用条件、实施效果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的不断建设,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增加,交通开展高速公路的养护管理研究也日益重要.笔者对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进行了研究,重点讨论了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的措施类型等.  相似文献   

3.
一般常见的市内高级路面有以下几种: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沥青路面、块石及条石路面等,其特点是刚度和强度大,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能适应较繁重的交通量,较平整,能保证高速行车,其养护费用少,但其基建投资较大,对材料要求也较高.特别是水泥混凝土路面,与其他路面相比,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强度高,具有较强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以及抗磨耗能力;稳定性好,其水稳性、热稳性均较好,其强度随时间的延长逐渐提高,不象沥青路面容易“老化”;耐久性强,能使用20~40年;与沥青路面相比,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路面能见度好,色泽鲜明,有利于夜间行车.  相似文献   

4.
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设计、施工、养护方面,简述预防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定科学的路面养护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理论的路面性能预测方法.基于路面车辙检测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因素对车辙的影响;利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路面车辙发展规律;基于聚类结果,采用灰色理论分类建立了路面车辙灰色预测模型,有效降低了模型的复杂程度.研究结果表明,轴载和沥青类型对车辙的发展影响最大.所提预测模型精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能满足高速公路路面养护工程要求,并能较好地解决路面性能预测中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沥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旧刚性路面沥青罩面损坏的特点及成因,阐述了刚性路面反射性裂缝防治措施。进行了经济效益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江苏省沿江高速公路永久性路面试验段的路面使用性能和经济适用性.对试验段路面性能进行连续监测,对比了通车以后8年内含有富油抗疲劳层(RBL)的永久性路面、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与普通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的弯沉、裂缝和车辙状况及发展规律,并通过全寿命周期费用分析法(LCCA)对各路段进行经济评价.通过性能对比和LCCA分析发现: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沥青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缝性能,但是抗永久性变形能力不足;传统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因在服务寿命内需要更频繁的养护而经济性不足.研究结果表明:不含富油抗疲劳层的永久性路面结构是本地较为适用的一种永久性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沥青混凝土路面由于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音小、施工周期短、养护维修简便等特点,而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高等级公路建设中,但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问题一直困扰着施工单位.本文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四种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详细介绍了几种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张伟  李艳 《华章》2012,(12)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养护与维修工作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重建设轻维护”的思想已经成为过去.为了延长路面服务周期,保持路面的使用性能.在已有路面上敷设一层防护层来保护原有的路面的方法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手段.本文针对改性乳化沥青快速同步碎石的施工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结合国道324线小盈岭-马巷段工程实际,通过分析旧路病害原因,摸索与试验旧路病害处置、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及橡胶沥青混合料路面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法、质量控制等,为旧水泥砼路面加铺沥青砼面层(即白加黑)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与工艺.  相似文献   

12.
P1B型ATPase重金属转运蛋白(HMA)广泛存在于低等植物和高等植物中,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微量金属营养元素的运输.与双子叶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AtHMA1-8的大量研究相比,单子叶植物中HMA转运蛋白的相关功能与研究极其有限.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水稻(Oryza sativa L.)体内9种HMA转运蛋白的分类、结构、分子机制与转运功能进行了详细对比和归纳,对这些重金属转运蛋白在植物中的组织分布、亚细胞定位和金属特异性进行了阐述,推测了目前尚未明确功能的OsHMA1、OsHMA4、OsH-MA6、OsHMA7和OsHMA8的亚细胞定位及潜在的转运功能,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的科学研究提供更多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造成沥青路面出现破损甚至早期破损的原因不一,传统的沥青路面设计方法对重载交通下的沥青路面力学响应考虑不足,基于这一点本文从理论上对重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结构层的应力场进行分析。方法:运用多层弹性体系理论,双圆均布荷载下,考虑车辆轴载的变化,分析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结果:重载下路面结构层力学响应明显,应力指标变化显著。结论:沥青路面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重载影响并加以控制。  相似文献   

14.
该文介绍了IETF下一代信令工作组NSIS(Next Step In Signaling)的QoS信令协议框架,分析了区分服务网络QoS信令模型-RMD(Resource Management in DiffServ)及其聚集预留状态管理算法。仿真实验证明,在负载较重的情况下,受网络时延抖动和信令分组丢失的影响,RMD难以保证聚集流的服务质量,并指出需要采用适当的分组调度策略以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高温气候条件下重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受力特征,本文以福建省高温气候条件与重载交通特性为研究实体,采用三维有限元程序EverFE2.24计算高温气候下重载交通对路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气候下重载交通对水泥混凝土路面造成的不利影响,降低了路面寿命.各参数对面板的受力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增加面板的厚度、提高地基刚度及设置传力杆,均能有效改善面板的受力性能,其中增加面板厚度带来的受力性能改善的效果最显著.此外,增大基层厚度,在减少了车辆荷载应力的同时,也增大了面板的温度应力,因此对于改善面板受力特性不一定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南京第二长江大桥环氧沥青混凝土铺装的服役性能,对其进行了现场调研与分析,包括铺装经受的交通量特征及铺装病害类型和程度等.调研观测发现:在3.8×104 m2的环氧铺装中,坑洞与龟裂等严重病害面积大约30 m2;铺装层裂缝可分为纵向裂缝、短裂缝、鼓包裂缝、圆形裂缝等;车辙和推移病害在南京二桥铺装中未出现.根据现场调...  相似文献   

17.
针对网络流量高度自相关、随机性和非线性等时间序列特征,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模型进行预测。针对SVM模型中参数难以确定的问题,采用粒子群(PSO)算法进行参数寻优,保证预测的精确度。将PSO—SVM模型预测结果与ARIMA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对,PSO—SVM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能够更好地反映网络流量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针对西安市干线公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中出现的主要病害问题,采用路面状况指数PCI、路面综合破损率DR、结构能力指数SAI、路面强度系数SSI等指标,对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与评定;结合不同类型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层结构的经济性分析结论,推荐西安市干线公路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典型结构方案,对于改进和提高改建工程项目设计、建设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传统方法生成交通拥堵指数(TPI)的准确率,引入一种基于经验模态分解(EMD)与Elman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实现交通拥堵指数预测。首先,利用EMD将TPI序列分解为不同时间尺度下的IMF分量和剩余分量;然后,通过偏自相关函数(PACF)计算各分量的滞后期数,以此确定各分量在Elman神经网络中的输入和输出变量;之后,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出各分量预测值并相加;最后,计算出总预测结果。通过计算结果可知,EMD-PACF-Elman预测方法3个评价指标(平均绝对误差、均方误差、平均绝对百分误差)的计算结果与单一Elman神经网络模型、EMD-Elman神经网络模型、单一BP神经网络模型、EMD-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都为最低,分别为0.562 4、0.598 9、0.110 7。因此, EMD-PACF-Elman预测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TPI,同时也为进一步预测交通拥堵趋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