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是一部我国先秦至南齐时期文学理论的集大成著作。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先秦的萌芽,两汉的发展,到魏晋时期正式开始对文学本身作逐渐深入的研究,产生了一批颇具卓识的单篇文论,这是刘勰作《文心雕龙》进行理论探讨得以继承的丰富的思想材料。他不仅继承前  相似文献   

2.
考察已出的几种文学理论批评史,或采用通史的办法,按上古、中古、近古等分期;或参照通行的文学史,大体按历史朝代分期;或一般径直按年代先后,以文学理论批评家的姓名为章目,而不标明分期.在本人看来,由于作者的见地和用意不同而在分期问题上分别采取不同办法,自然都应当容许,但是上述几种情况均未能显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本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本人对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了新的划分,即分别以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金元时期、明清时期和近代为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的萌芽期、演进期、自觉期、发展期、成熟期和革  相似文献   

3.
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出现在我国齐梁时代的一部文学理论批评专著。它从探索我国古代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文学发展历史的客观规律的高度,对我国先秦、两汉、魏、晋、宋、齐各朝的文学现象进行了系统的评述和总结,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这部巨著不失为我国古代文论宝库中的一颗珍珠,给予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以很大的影响,直到今天仍然闪耀着不可磨灭的光辉。  相似文献   

4.
先秦时期,是我国文学理论的萌芽阶段。这个时期,还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一些有关文学的论述常与哲学、美学的论述交织在一起,散见于有关学术著作之中。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便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尽管其中关于文学的论述是片断的、零散的,但它对我国古代文学思想的影响却是较深远的,对后世的文学形象及文学的美感更具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引人注目。其中,尤以开古代文学批评之风气的汉末魏初首屈一指的批评家曹丕与代表当时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新成就的南朝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最为突出。他们的批评理论与实践,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说刘勰的《文心雕龙》是当时文学理论成就集大成之丰碑,那么曹丕的《典论论文》就是古代文学批评荒原中“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山之斧。《文心雕龙》之所以被认为“五十篇之内,百代精华备矣”,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古代文论史上体大思精的理论名著并对后世产生巨大的影响,除了我国悠久的文学历史所提供的大量色彩绚丽的艺术花果可供研究之外,还得力于敢于开辟批评界之荆棘的曹丕所探索出来  相似文献   

6.
先秦时代,诗歌刚刚从它与音乐、舞蹈的原始综合体中独立出来,散文则依然附庸于史学和哲学之中,人们的文学观念还处于朦胧或萌芽状态。然而,孔子却以他敏锐的眼光和深邃的思想开始建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了。可以肯定地说,在先秦诸子中,谁也没有象孔子那样最早地重视文学,谁也没有他那样先觉而丰富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历程中,金圣叹毫无疑问是一位杰出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对于戏曲《西厢记》,金圣叹是作为叙事文体来看待和批评的,其精到的见解以及成熟的批评理论对戏曲文学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金批西厢》在思想上突破了传统,为戏曲打开新的视野;金圣叹从文本上对王实甫《西厢记》的修改使其获得了更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考察已出的几种文学理论批评史,或采用通史的办法,按上古、中古、近古等分期;或参照通行的文学史,大体按历史朝代分期;或一般径直按年代先后,以文学理论批评家的姓名为章目,而不标明分期。在本人看来,由于作者的见地和用意不同而在分期问题上分别采取不同办法,自然都应当容许,但是上述几种情况均未能显示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本身的历史发展进程。为此,本人对我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发展过程作了新的划分,即分别以先秦时期、两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宋金  相似文献   

9.
先秦时期作为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时代,在动乱与繁荣之中前进,文学领域也出现百家争鸣这一空前盛况。先秦诸子百家凭借自成一家的学说彼此争锋,在文学历史上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受其推动,此时的文学观念也由最开始的模糊逐渐走向清晰。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先秦文学观念,也影响着后世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本文将从先秦时期的文学发展出发,以“文”字的“文饰”意为代表,对其含义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探究先秦时期的文学观念对于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冯梦龙在许多领域都留下了不朽的贡献。郑振铎先生称他是一位“怪杰”;确实,仅就他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来看,就足以使我们认识他的杰出不群之处了。(一)中国文学史的明代后期是继魏晋南北朝之后的又一个转变时期。当时的文坛上,掀起了一股以崇情抑理,实即以个性发展为核心要求的思潮,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都产生了深刻的广泛的影响。这股思潮以社会中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为基础,早在  相似文献   

11.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先秦寓言在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战国诸子散文中的寓言更闪耀着异常璀璨夺目的光彩,成为战国诸子散文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不可设想,诸子散文如果没有那些寓言故事,还有多少传世价值.很明显,战国诸子无一不是运用寓言故事的行家,而他们当中的孟轲、庄周和韩非也无疑是寓言创作的佼佼者.先秦寓言是我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滥觞.一则完整的寓言故事,实际上就是一篇微型小说.“它在情节的生动性,人物形象的鲜明性以及结构的完整性等方面,都给后世小说的发展以重要的影响.”①它的审美价值应该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政教审美原则论,主要体现在三个维面:一是诗歌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二是词学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阐说;三是散文理论批评对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阚说。上述三个维面,其论说的内容都主要围绕中和之美、微婉合度、温柔敦厚等论题加以展开。它们相互生发、相互共构、相互融通,共同构建出了我国古代文学批评政教审美原则论的骨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女性文学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并历经发展与成熟,女性意识也不断发展,对中国古代文学女性意识的蜕变进行梳理与分析,从中发现女性意识与女性精神的重要觉醒。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文章创作有显著影响和意义。它推动某些文体的产生和发展成熟,强化古代文章的实用性,促使复古与创新相互排拒而又补充的运行机制的形成,打造骈散文的审美品格和基本风貌。古代少数民族学者、作家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建树,也从特定侧面折射出民族文化融合对古代骈散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艺术创作的本质,一方面,主体的本质力量,即由欲望、创作倾向所凝聚的主体本质力量,获得对象化的表达,形成意象;另一方面,对象与自然的本性,也被人从创作倾向的角度加以发掘、表达,实现快乐"人化"或"主体化",两方面的结合,最终达到了主客体合一的审美状态。《文心雕龙》提出了相当系统而富于创新的意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次空前的总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艺术创作的本质,一方面,主体的本质力量,即由欲望、创作倾向所凝聚的主体本质力量,获得对象化的表达,形成意象;另一方面,对象与自然的本性,也被人从创作倾向的角度加以发掘、表达,实现快乐“人化”或“主体化”,两方面的结合,最终达到了主客体合一的审美状态。《文心雕龙》提出了相当系统而富于创新的意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一次空前的总结,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  相似文献   

18.
关于文学鉴赏问题,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很少有专门的论述。在先秦两汉时期,虽然已经有了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萌芽,但还是十分粗浅的,更谈不上系统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曹丕、曹植、应场、陆机、挚虞、李充、葛洪、沈约等人,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但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刘勰,在他的不朽名著《文心雕龙》中写下了《知音》篇,全面地阐发了文学鉴赏的理论、方法、途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疑,(知音)将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鉴赏和…  相似文献   

19.
明清小说评点艺术是我国古代小说理论的主体 ,也是古代文学理论不可分割的本体组成部分 ,厚积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 ,洋溢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充实了我国古代文学理论的内涵 ,为世界文学理论宝库增添了光彩 ,其精华部分对文学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实践具有普遍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一、积累整合:先秦诸子散文——百家争鸣的结晶先秦诸子散文博大精深,是我国古代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对后世的文学界和思想界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教材选取了诸子散文中的精华篇章,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和庄子的代表著作。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而且体现了高超的写作技巧。教学这些文章,应该使学生在学习文言知识的同时初步认识先秦文学。从产生的时代看,诸子散文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当时“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所赋予的。教学中可利用学生已掌握的历史知识,简要地介绍诸子散文产生的历史背景,帮助学生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