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信息行为研究中的批判现实主义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要介绍了批判现实主义的哲学观点.指出批判现实主义能够为跨学科研究领域奠定基础,尤其是对信息行为的研究,涉及到各个层次上的信息产生、信息处理、信息查寻和信息应用.将批判现实主义的主要特征与目前情报学的某些信息行为模型相联系,主要从社会现实层次性概念、语境的重要性及环境和活动者的关系,来论述批判现实主义在信息行为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批判现实主义作为情报学的哲学和社会理论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语境与意向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境概念是现代社会生活中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涉及到文学、艺术、科学、哲学、宗教、社会人类学等多个领域。可以说,在有说明和解释的地方,就会有语境概念的使用。在科学哲学发展的今天,语境分析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成为指示现代科学哲学未来走向的一个标志。语境这个词从词源学来讲,产生于拉丁文中的动词texere,即编织。相关的拉丁文动词contexere带有编织在一起,交织在一起,结合在一起或构成的意思。“因此,这个旧词的意义从‘把语词、语句和文学作品编结在一起’引申为‘会话双方之间的相关性和连贯性’。较流行的含义作为那…  相似文献   

3.
1.以两性物质例示化学分子的语境依赖性,并切入场有(Beinginfield)哲学和语境论哲学;2.布特列洛夫、凯库勒和范霍夫等人对“立体结构”概念之贡献,再结合刘易斯共价键理论,形成刚性化的经典分子结构模型;3.鲍林“共振论”:从刚性分子结构到动态分子结构的进步;4.分子结构:走向量子实体的语境实在论和整体论理解。  相似文献   

4.
科学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反过来 ,是社会造就了科学。本文运用语境分析方法 ,将科学当作一个“文本” ,放到它赖以生长和存在的社会“语境”中去考察 ,提出了“社会语境”的概念。这样 ,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就是文本与其语境的关系。在此基础上 ,着重对“社会语境”的涵义、结构、性质和功能做了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技术概念的复杂性是导致自主论和建构论纷争不断的根本原因,对技术本质的理解必须区分哲学语境和社会学语境.反思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既要立足于历史的维度,同时要顺应技术哲学当下发生的“经验转向”.  相似文献   

6.
语境分析作为科学理论解释的特定分析方法是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发展的必然产物,如果说语境分析已经在物理理论的说明和解释中得到了成功的移植,那么,对最为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体系本身的发展是否也可以通过语境分析得到阐明呢?语境(context)最早渊源于弗雷格为了建立数的概念而首次提出的“语境原则”,即必须在句子联系中研究语词的意义,而不能孤立地研究语词的意义。按照这个原则,要想获得数这个概念,必须定义包含数词的语句的意义,也就是确定数相等的意义。因此,在弗雷格的意义上,数学本身是可以语境化的。数学概念、符号、公式、体系的建…  相似文献   

7.
论技术跨越概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评论国内学者关于技术跨越概念的基础上,从哲学视角分析技术跨越的涵义与特质,界定技术跨越概念。主张技术跨越是技术后来者以非连续性飞跃式发展方式,赶超先行者并接近、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质变形态。  相似文献   

8.
语境与意义     
语境论已经成为当代科学哲学发展的重要纲领,但对语境概念的考察还需要从意义概念入手。文章对语境概念给出了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确定意义的限度、范围和条件"。对语境概念的理解需要从四个方面入手:语境与意义、语境与真值、语境与结构、语境与解释。构建语境论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对概念的语义分析;加强对语境的文化-历史考察;加强对知识的情景分析。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上下两部分全面系统阐述了当代社会认识论的兴起及繁盛,肯定了对知识社会维度的认识论研究,指出社会认识论在保留传统认识论的规范性特征基础上,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自然化认识论的研究方法.本部分(下)指出社会认识论是人类知识探索过程中深入到社会实践的诉求,是人类认识深化的实现机制.文章最后揭示了在当代知识背景下社会认识论的研究意义.文章认为,社会认识论的研究,对于"社会"概念的界定和深化,认识论研究方向的明确化,哲学方法论的丰富和多元化,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补充,以及中国语境下社会科学哲学的学科促进,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科学哲学正在走向"语境论",这种走向与Science Studies有关。文章首先分析了"社会建构"所理解的"语境",这种"语境"用"社会重构"取代了"理性重建",从而走向了社会本体论意义上的相对主义。其次考察了"科学实践"视野中的"语境",这种语境把科学置于自然-仪器-社会机遇性聚集的空间或场所,从生成论的视角,为科学哲学重新思考客观性、合理性等一系列概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商华  陈任飞 《科研管理》2018,39(10):79-89
企业的动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已是学术探讨的一个重要命题。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管理趋势,在现代组织战略管理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文献对于如何将可持续发展更加动态化同时与企业战略相结合转化为企业绩效及其过程研究较为匮乏。本研究基于资源管理视角,通过收集163个企业管理人员调研数据并使用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建模(PLS-SEM)分析了动态可持续能力对企业可持续绩效的全面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动态可持续能力由监控、捕获和重构能力构成,动态可持续能力对企业可持续绩效各维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资源管理能力部分中介动态可持续能力与企业环境和社会绩效的关系,但对经济绩效没有中介效应。本研究丰富了动态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理论,并为企业在面对可持续发展问题时提供有效的经营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共享经济行业可持续性评价的社会感知和客观绩效不一致将造成认知错位、投资误判和政策失效等结果。本文在线挖掘2017—2019年我国主要社交媒体上29 771条文本信息,并收集行业统计数据,综合测度共享经济行业的可持续性并比较其差异。研究发现:社会公众并不认为共享经济行业具有显著的总体可持续性,而且行业实际绩效展现的可持续性与社会大众认知截然不同。进一步发现:受限于主观认知能力,社会公众认为共享经济可持续性主要来自可观察到的行业外部经济和外部生态等维度,但客观绩效表明共享经济行业内部的经济和外部的技术优势才是其可持续性的重要支撑。此外,二者评价的差异在住宿与医疗等产能共享内部过程不易被大众观察的行业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14.
The study seeks to understand the impact of leadership styles on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 utilizing the mediator role of employees' eco-friendly practices in family firms in Malaysia. To achieve this aim, dual-stag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d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 (ANFIS) were employed to analyze the leadership style of Malaysian family firms. This study collects empirical data from 427 employees belonging to Malaysian family firms via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Results demonstrate supportive, authentic, and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styles affect the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 strategy of organizations. Moreover, employees' eco-friendly best practices fully mediate the link between leadership styles and the organizational strategy of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 Findings of non-compensatory relationships also indicated employees' eco-friendly best practices is the most determinant of the strategy of sustainability commitment, followed by authentic leadership, supportive leadership, and paternalistic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紧密地围绕着两条基础主线:其一,努力把握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平衡,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及其关系的合理性。同时,我们必须把人的发展同资源的消耗、环境的退化、生态的胁迫等联系在一起。其实质就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与协同进化;其二,努力实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协调。一方面通过舆论引导、伦理规范、道德感召等人类意识的觉醒,另一方面更要通过法制约束、社会规范、文化导向等人类活动的有效组织,逐步达到人与人之间关系(包括代际之间关系)的调适与公正。归纳起来,全球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宏大命题,从根本上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和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总协调。有效协同"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本文在提取可持续发展理论内涵的基础上,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三维解释、可持续发展的临界阈值、可持续发展的数学模型、可持续能力建设方程、可持续发展下的绿色GDP度量,以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践和行动,进行了综合性的归纳。  相似文献   

16.
曾伏娥  郑欣  李雪 《科研管理》2018,39(4):92-101
信息技术(IT)的快速发展对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会导致能源消耗、社会分化,另一方面绿色技术创新也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现实可能。但现有文献对IT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价值及其过程研究较为匮乏。本文根据资源基础观,构建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整合模型。以214家汽车制造企业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IT能力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多层面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全面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实证结论发现IT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整体绩效表现,促进可持续发展绩效;业务流程敏捷性是IT能力重塑企业的关键环节,对于IT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绩效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最后,本文基于上述研究发现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和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上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多样性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同时赋予人类一些大自然的馈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以及气候变化等已经对生物多样性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开始造成地球上第6次生物大灭绝。随着人口数量和消费速率的增长,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速率正在急剧增加,一系列威胁地球上维持生命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正在凸显。目前,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正在采取积极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政策等对生物多样性进行保护。中国政府的决心、"一带一路"建设、对基础研究的资助力度加大以及中国科学院海外科教基地对生物多样性研究的布局等,将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作出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运用能值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999~2008年的宏观经济面板数据为核心数据源,对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价。并以计算结果为数据文件,用SPSS16.0进行了聚类分析。结合两种分析方法明确了山东省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性发展的现状、阶段和趋势,得出结论:山东省生态经济发展经历了起步、发展、活跃三个阶段,发展的可持续性现状较差,但多种制约因素正在逐步缓解,可持续发展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19.
基于R/S法分析中国股票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明涛 《预测》2002,21(3):42-45
本文使用月收益率数据,应用R/S分析法研究中国证券市场的非线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非线性市场,存在状态持续性和逆状态持续性,波动呈现群集性;使用月收益率数据比日收益率数据能更好地描述证券市场的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评估与发展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演变过程,并从制度的适应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等三个方面对制度进行评估,认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一个基本有效的制度,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适应性,但在制度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最后,本文提出了完善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