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金瓶梅》是我国古代“四大奇书”之一,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并列,且有“第一奇书”之誉。是否称得上“第一奇书”且不置论,但这部书的出现,使长篇小说的描写对象,由历史转向眼前,由神魔怪异转向现实人间社会,由帝王  相似文献   

2.
《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序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历来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但这部脍炙人口的传世巨作的“奇”在何处?奥义何在?该作传说及成书近千年来,在学界却是见仁见智、众言殊同的。因而对这一部奇书弥漫了一片认知的迷云,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文化悬案和艺术疑阵。 《苦海与极乐——西游记奥义》一书,便是对这一千古奇书的赏析和解读之作。最震聋发聩的,是作者  相似文献   

3.
人们通常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及《金瓶梅》等古典小说名著称为“奇书”,而《西游记》无疑是这些“奇书”中的“奇书”。究其原因,那是因为它作为神魔小说,本身就笼罩着一层炫目迷心的神彩外衣,其真谛难以为读者所认识,因此为后世留下了许多难解之谜。其中,究竟谁是这部千古奇书的“造物主”,本身又构成了一个司芬克斯式的《西游记》第一谜。造成这一疑团的原因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西游记》大约在距今四百多年前的明代嘉靖、万历年间(公元16世纪中后期)问世时,书上并未具作者的姓名。因为中国文学向来以诗…  相似文献   

4.
2004年高考尘埃落定,全国十几份高考卷作文题立时引起了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通观这些作文题,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各运奇思,各臻其妙”。揭示“奇”“妙”,正确把握作文考查的方向、目的,对作文教学乃至高三作文指导无疑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5.
论庄子好"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是一部奇书,它塑造了千奇百怪的形象,讲述了神奇怪诞的故事,提出了离奇惊人的见解。书中奇人、奇事、奇物的描述,充分体现了庄子好“奇”的特征。而受楚文化的影响、传道的需要和自身的创作倾向则是其好“奇”之因。庄子之好“奇”,体现了它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百回本小说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而且是奇书中的奇书,所以一诞生便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但是到了近代,相对于其他三大奇书和清代的《红楼梦》来说,《西游记》学却黯然失色,亟待振兴。而振兴的关键则在于弄清楚其之所以失色的原因,本文则试图通过梳理《西游记》学发展的源流过程,来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解读的偏离现存最早的硒游记剧本是明万历二十年的金陵世德堂刊本《新刻出像宫板大字西游记)},但据陈元之所撰写的《西游记序})来看,此前还有一个刊本,相对于世德堂本来说即是“旧刻无…  相似文献   

7.
李汝珍撰著的《镜花缘》是一部化用群书、推陈出新的学者型杂体小说。文章从文学发展的继承、创新角度,以确凿翔实的对照比较,论证了《镜花缘》与明代的“四大奇书”、清代两大顶峰小说之间的关系,特别是《镜花缘》中多次提到《西游记》,而且有意翻新,可以看出李汝珍不仅熟读此书,更富有独创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8.
《西游记》是我国老百姓家喻户晓的一部奇书。全书由“大闹天宫”与“西游取经”两大部分构成。长期以来,围绕这两大部分的主旨,学见仁见智,“主题分类说”大有市场。以致该书思想性大受贬损。本试图从故事的流传及两大部分的相互关系论证其主题统一性,肯定这部奇书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9.
《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号称四大奇书。四大奇书中晚出的《金瓶梅》因其在题材内容、人物塑造,艺术表现等方面的新颖独创和语言方面的高度成就而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赞誉此书“同时说部,无以上之”(《中国小说史略》)。从历史的眼光看,《金瓶梅》一书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着众所周知的缺陷),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方面是写人叙事细腻致密,生动传神,成就甚高。前人因其叙事能做到“情景逼真”“情事如画”,写人能做到“口吻极肖”“传神”“活现”,而赞其写人叙事皆能“妙得其情”,说作者“真炉锤造物之手”(上述几则引文皆见于《新刻绣像金瓶梅》一书之评点)。下面就  相似文献   

10.
《三国志演义》号称明代“四大奇书”之一。《三国志演义》之“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人物、故事之“奇”;2)文章之“奇”。《三国志演义》之“奇”的形成,与史传、平话的遗传、传统英雄史观、道德史观、宗教思想的影响,以及罗贯中本人政治理想的制约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优秀的诗歌,对语言文字常有化常为奇的熔铸能力,下列一些诗作对“入”字的运用,在化常为奇这一点上,堪称各呈其妙,引人“入”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风吹过江面,掀起千尺巨浪,壮丽无比;风吹入竹林,搅得万竿翠竹摇曳不定,幽韵无穷。一个“过”字,一个“入”字,化无形为有形,把风写活了,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片奇景壮观。  相似文献   

12.
宁源声 《语文知识》2001,(10):45-46
优秀的诗歌,是高明的语言艺术。诗人欲写出好诗,必须具备多方面的条件。其中,对语言文字化常为奇的熔铸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下列一些诗作对“入”字的运用,在化常为奇这一点上,堪称各呈其妙,引人入胜。“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唐·李峤《风》)风吹过江面,掀起千尺巨浪,壮丽无比;风吹入竹林,搅得万竿翠竹摇曳不定,幽韵无穷,一个“过”字”,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金瓶梅》诞生于十六世纪末叶,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长篇世情小说。这部作品不仅以缜密细腻、宏丽铺张的艺术手法,显示了我国文人独立创作小说能力的日臻成熟,而且以丰富奇异的思想意蕴,成为我们民族审视自身发展历程的文化瑰宝。 《金瓶梅》历来以“奇”称胜。如作品一问世,马上即因能给人“奇快”和“惊喜”而迅速流布。入清,顺治刊本的《续金瓶梅》卷首,西湖钓叟序云:“今天下小说如林,独推三大奇书,曰《三国》、  相似文献   

14.
庄子生活在浇薄乱世和楚文化神秘的氛围中,他想超越人生,脱离尘世,心目中设想了一个“无何有之乡”。这使他十分宽容,却又嘲讽今世;十分达观,又极为苦痛。庄子是个十足的奇人,他的书——《庄子》是“天下第一奇书”(金圣叹语)。奇就奇在,“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奇在“皆空语无事实”(《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的寓言却孕含着一个庞大深邃的哲学体系;奇在寓言本身诡异谲怪,放射出自由磅礴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5.
《西游记》是明代“四大奇书”之一,源于宋元“说话四家”中“说经”一类;取材于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经的史实,由吴承恩对前代小说、戏曲毛坯创造性加工雕塑而成,在艺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其中最吸引人的则是它那贯穿作品始终、浓郁而有鲜明民族性的幽默意蕴。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之奇,奇在描摹了绚丽多姿的女性世界,再现了明代的真实性,《金瓶梅》挥洒自如的神笔,章法严谨的结构,亦有可称“奇”之处,简言之:人奇,事奇,神奇,意奇,奇,《金瓶梅》可谓天下第一奇书。  相似文献   

17.
一、同是神话巨著,但一为礼佛,一为崇道;二、《西游记》《封神演义》“同”是儒、释、道互补之作,但《西游记》的主导思想是“出世”,而《封神演义》的主导思想是“入世”;三、哪吒、杨戬、李靖、木吒,是《西游记》《封神演义》中的“同”有人物,但在书中所起的作用相“异”;四、《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共“同”移用说话人写景状物的诗、词、赞;但“异”在《封神演义》移用马虎,《西游记》移用贴切;五、《封神演义》《西游记》同是累积型的作品,但《西游记》创造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唐僧、牛魔王、铁扇公主等等众多传世的艺术形象,《封神演义》则除了哪吒、比干的形象塑造得比较成功外,其余人物塑造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是一部奇书:人奇、事奇、景奇;在作家制作的闪发出奇情异彩的画面上,有时,似乎还能嗅出其中之味——那令人陶醉的奇香!《聊斋》所写之香,是读者通过艺术感受所能获得的香。香和声、色融合成一体,使画面中的人物、环境形成神秘的整体感,产生一股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因此,谈《聊斋》的“香”,不可能脱离作者所写的具体人物和环境等因素,只要细细品味,就不难发现,这些“香”也是变化多端,各呈其异的.  相似文献   

19.
明代"四大奇书"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金瓶梅》都与历史献有关系,由于创作背景不同、取舍不同、处理方式各异,成就了各自的特质和奇观。历史献不等于历史真实。历史小说的伟大经典《三国演义》的极大成功在于它是“学”。而学也讲真,但主要是追求美。  相似文献   

20.
本文是对明代出现的《续西游记》一书的主题、人物形象及艺术结构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性的文章。作者认为《续》书在题旨上是对前《西游记》的反拨,抛却前《西游记》所谓金丹大道要义于一边,主要表现禅家修炼的要诀,核心内容是宣扬禅宗佛学的精要“明心见性”思想。唐僧四众人物形象各有意蕴,基本上是以人的心路历程的演绎象征来塑造,在结构上,《续》书更紧密化和网络化,总特点是利用明暗两条线索往复照应,以成整体,可称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特色独具的心界神话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