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班会课能不能给我上啊。因为教学计划还有一点没有完成。”科任教师找到我想要“霸占”每周一次的班会课。我急忙答道:“今天可不行,你占我的课吧,看上哪一节都可以。今天班会课非常重要,孩JI..,'ffl盼了好久了,我可做不了主。”“这都什么时候了.离高考还有80多天,还开什么班会啊?再说了,你们班周周开班会,少一次也没有什么。”“我们班啊,今天要选‘终极班委'。”  相似文献   

2.
可能是受小学时一位老师的影响,我一直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理想职业,如今这个理想已经实现,可是又深深觉得当一名高中教师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班会是我和孩子们交流的重要渠道。除了每周一的例行班会,我还经常开不定期的“机动班会”,如果有问题需要及时解决了,一般在下午课外活动的时候把学生留下来,时间可长可短,短则几分钟,长则半小时。我把班会戏称为“唐三藏的紧箍咒”,随时可以给学生念一念。男孩子一般都喜欢体育,尤其是足球,一谈起来简直是津津乐道,大到世界杯谁强谁弱,小到每个球星的兴趣爱好,几乎无所不知。但是这种“嗜好”也给我…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校的班会活动课普遍存在两种状况:一种是老师单纯地说教或者布置任务,学生只有听的份却没有参与的权利,甚至有时成了班主任老师发泄怨气、惩罚学生的“审堂问罪课”,这种班会课的特点充其量就是用传授的方式让学生道德认知;第二种班会课是一种“艺术展示”课,学生围绕一个德育主题又是唱歌又是跳舞,有时还有相声、小品等,煞是热闹,但学生在班会活动结束后只感觉好玩,并没有深切的情感体验和感悟,这种形式在学校对外展示的时候经常出现。  相似文献   

4.
下课铃一响,我就和吴琦、王箫笛、王欣琳、李铭菲、刘镜泽等六人奔向操场。今天下午第二节课由我来主持主题班会《我能行》。我要和小伙伴们好好商量一下。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大家下午好!”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今天的班会由我来主持。请大家告诉我班会的主题是什么?”然后我把手指向黑板———伙伴们在课间十分钟画好了黑板,“请大声告诉我!”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能———行!”“我们真的行吗?下面请欣赏小品《如此能行》。”女儿(王欣琳上,手里举着试卷):今天考试我才得了十八分,这点儿分可怎么…  相似文献   

5.
“老师,向您透露一个秘密,明天我们为您过一个生日周会!”两个男生一脸神秘又一本正经地窜到办公室,小声和我嘀咕。“哈哈!耍到我的头上来了!我才不会上你们的当呢,今天是4月1日,愚人节!你们以为我不知道!”我笑着把他们赶跑了!第二天,周会课前,几个女生郑重其事地前来邀请我:“老师,今天的周会您一定要准时参加,一不许带书看,二不许批作业,三您也要参与,要戴上眼镜,要带上我们给您的照相机,抢镜头,按快门。”好家伙!好个“三大纪律”,平时我要来上,你们说,班会班会就是班级学生自己的会,您老就“稍息稍息”!想不到今天倒对我有意见了?不过,…  相似文献   

6.
刘学梅 《山东教育》2003,(25):17-17
周一上午的最后一节是班会。每到这个时候,作为班主任的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反复强调卫生啦、路队啦、课间操啦、课间秩序啦、课堂纪律啦,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等等,等等。说得不少,可学生呢,像一群听话的羔羊,总是处于被动、不情愿和“挨训”的地位,到头来效果一般。有一次,我看中央电视台的访谈节目《实话实说》,节目中诙谐幽默、轻松愉快的气氛和双向交流的谈话方式,使我大受启发,我想,我们何不也开一个“实话实说”班会呢?只要正确引导,相信效果肯定不会错。于是,在一次班会上,我向同学们宣布:“同学们,今天这节班会课,我们来一个实话…  相似文献   

7.
在班主任工作中,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体会到主题班会要充分体现计划性、针对性、趣味性和教育性。在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只有融这“四性”为一体,才能引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也才能使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受到养成教育,陶冶情操,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觉得,瘦瘦小小的儿子属天真烂漫型。虽说十一二岁之后也偶尔问问男生和女生有什么不同,假日里常参加男生、女生一比一的派对活动,可毕竟还只是个小学生啊。我感觉,让家长们头疼的孩子早恋啊什么的,离我还很远。没想到,儿子竟在他即将小学毕业那一年,猝不及防地遭遇了“爱情之扰”。儿子和我,本是无话不谈的。有那么几次,他津津乐道地告诉我,班里有男生给女生写“我爱你”的纸条。他还告诉我老师在班会上告诉大家,你们快进入青春期了。当时儿子很自豪地对我说:“看见了吗?我们班男生都长小胡子了,喉结都鼓起来了。我多好,还是小孩儿样…  相似文献   

9.
不知不觉又到了今年的教师节,已有17年教龄的我还是喜欢追求温馨浪漫,每天业余时间都会叠一颗幸运星送给自己。这天我看着办公桌上装满幸运星的许愿瓶,不禁灵机一动,计上心来。 教师节前夕,我告诉同学们,今年老师准备问每位同学要一件特别的礼物,让他们猜猜是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说:一束花、一幅画、一张贺卡……我摇摇头笑着说:“这些礼物都很好,却不是老师最想要的。”“老师,您到底想要什么呀?”同学们问。我说:“老师出个谜语,你们好好猜一猜。你有我有他也有,白天没有夜里有。岁末桥边两依依(梦),夕照归隐梅林后(梦)。”学生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可谁也没有猜出来。同学们嚷着说:“老师,别故弄玄虚了,告诉我们吧。”我打趣地说:“那就降低难度,打个字谜:林子多一半,别当森字猜。”班里小军师坤大喊道:“是梦。”班里同学也恍然大悟。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大的梦字,引导孩子们猜老师刚刚说的谜语。一个学生说:“梦醒一场空,老师您就要个空呀!”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0.
在教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班上一段时间内流行互写“某某某,我想你, 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之类的纸条。这事令初当班主任的我感到非常头痛:想不到,小小年纪竟……于是, 我将写纸条的学生叫到办公室谈心, 耐心地告诉他们这样做既影响到自己, 也影响到别人。“你们现在正处在长身体、学知识的年龄,一定要树立远大的志向,否则,怎么对得起含辛茹苦的父母亲呢?”在我的谆谆教诲下,小纸条在我们班上算是“烟消云散”了。我暗暗高兴:一个多小时的谈心工作  相似文献   

11.
姜慧 《班主任》2014,(11):33-35
我所在的学校每个学期都会选择一个年级进行主题班会的“竞赛”,每每到了这时,学生总是最开心的,他们可以游戏、比赛、唱歌、朗诵,可以忘记作业,忘记说教,一些平时在课程学习中略占下风的学生,更是想借这样的机会“打翻身仗”。不论哪个班级,从班会的设计、规划到实施都呈现出非凡的热闹。  相似文献   

12.
班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从认识角度讲,大多数班主任都能理解它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不少班主任把它作为班级学习及纪律情况的小结,表扬先进、指出问题的“说教课”;有的班主任开展班会课是“临阵磨枪”,草率应付,从而使班队活动形同虚设,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还有的班队活动课成了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的文化课。本人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中体会到,要开展好班队活动,必须讲究“四性”。一、活动开始要讲究目的性。开展班会活动课和其他文化课一样,一是要制定好计划。作为班主任应对常规教育工作与开展有意义的班会活动全盘…  相似文献   

13.
<正>在课堂当中要给孩子安全感。学生思维方式跟成人不一样,我们一定要理解。代沟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我们要尽量为他们制造同龄人互助的机会,使他们形成相互倾听的关系。尽量减少竞争趋向的课堂。到高中的时候,考试出成绩后会经常排名。你是第一,我是第二。第二看到第一心里全是火,有的时候就会出现互相之间心里争斗的情况。人与人之间产生了壁垒,互相不信任,内心的焦虑感会变强。我们希望一种润泽的课堂,一是老师放下身段,或者是家长放下身段,不要总去教育孩子,我们要好好想想,孩子现在需要什么,需要我们怎么样关心他。关心不等于说教,我们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诲”字时,学生常常把它和“悔”字弄混了。我认真思考,根据这两个字的特点和含义编了一句话。再上课时,我就问:“你们做错事的时候后悔吗?”学生点头。“后悔时,是嘴上说说,还是从心里感到后悔呢?”同学们表示从心里感到后悔。“那就是说,大家的悔意都发自内心,而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喽。”我转身在黑板上写下“有心悔过方为善”,然后问道:“这句话什么意思?”一生回答:“心里知道后悔了,才能改。”我点点头,“说得不错。”然后继续问:“那老师平时又是怎样教育你们呢?”“老师给我们讲课,老师和我谈话,老师告诉我们一些道理。”学生答…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一方面是老师问学生,另一方面是启发学生问老师,前者是提问,后者是激“问”。激“问”也常常需要先用提问的方式去激活思维。因此,精心设计的提问可以说是调动和引导学生思维的“抓手”。课堂上的情况告诉我们,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意义的问题的时候。提问算不上什么全新的教学手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对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关注社会生活,引入直接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兴趣培养能力,是我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但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练习和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已经或正在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解决好这一个问题,我觉得不妨换一个角度看,变学生的“训练”为“体验”,这样能得到更好的效果。一、变训练的“单纯目的”为体验的“多重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会走入这样一个误区:明确要求学生要做到什么,而不问学生能做什么,愿意做什么。直奔主题…  相似文献   

17.
题目上的两个短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我看来却有着根本的不同。因为,就眼下的教育现状来看,我们过多地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果”而非学生的“成长”。每到一个考季结束的时候,几乎每一所学校都尽其所能地找自己的“闪光点”。而这些闪光点也都只是些考到名牌学校多少多少人呀什么的。毕竟成果才是硬道理,社会各界需要的就是学校要有这样的硬“成果”,至于说到让学生“成长”,那有谁看得见?在这个充满诱惑的社会,我们又似乎只能“失语”。看重“成果”是应试教育的死结,而在这个死结之下的学生也就只有读死书、死读书了。而实际上,就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什么,怎样阅读,这些基本问题及方法,到了高中,教师竟然还要对学生反复申说强调。对“为什么要阅读”,学生有可能告诉你“要考”;对“阅读什么”,他能凭经验告诉你“一般是散文”;至于“怎样阅读”,他很可能翻出一本“高考攻略”之类的书递给你……不会阅读的病因比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宋亮 《教育》2012,(4):18-20
40岁的北京家长韩常林的儿子小涛已经进入朝阳区星河实验小学一年了。韩常林告诉《教育》旬刊记者:“我上小学的时候没有进过实验小学。小的时候,每次路过实验学校,看着那些学校的学生神情自信地走出来。我都很好奇——实验学校里面学的是什么呢?有孩子后我就想,我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实验学校。”  相似文献   

20.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这一带形成了这样一个习俗:“家里办喜事,亲朋要送礼。”就是这个讨厌的习俗,给我的家庭带来了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