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物理教学探讨》2005,23(3):F0002-F0002
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 1979-1960)因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获得了19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物理学史和诺贝尔科学奖百年史的研究中 ,发现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效应 ,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讨论 .一、开创性物理学发现的“种子效应”当我们翻开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簿 ,不难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就是物理学中一些开创性的科学发现成果往往会引发出一系列的科学新发现或新创造 ,多则十几项 ,少则几项 .见下表 :科学发现的种子与种子相关的物理学获奖项目获奖时间获奖者X射线的发现发现 X射线及对 X射线研究的成果 190 1年 W·C·伦琴发现晶体中的 X射线衍射现象 1914年 M·劳厄运用 X射线对晶体结构进行分析方面的成就 …  相似文献   

3.
劳厄(Max Theodor Felix Von Laue,1879-1960)因发现x射线在晶体中的衍射获得了1914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4.
普通物理的光学教材中,关于X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的条件,在讨论中都没有明确给出,而且说法还存在侧重面不同的差异。例如,“劳厄的伦琴衍射花样的每一亮点看做是伦琴射线对晶体每一点阵平面组的相干性反射所导致的结果。……把粒子(也可以用粒子间严格有规律的对应点)看做是相干次波的中心”①;“每一个晶胞,都作为基元衍射中心来处理,这个基元衍射中心和光学光栅上的狭缝相对应”②;“处在格点上的原子或离子其内部的电子在外来电磁场的作用下,做受迫振动,成为一个新的波源,向各个方向发射电磁波。也就是说,在X射线的照射下,晶体中的每个格点成为一个散射中心。这些散射中心在空间周期性地排列,它们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与外来X射线的频率相同,而且这些散射波是彼此相干的,将在空间发生干涉”③。  相似文献   

5.
十九世纪末,物理学界获得了三项伟大的发现:X射线、放射性和电子的发现,在物理学史上被称为“三大发现”。 1.X射线的发现 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的。1895年11月8日傍晚,伦琴在维尔茨堡大学物理研究所进行阴极射线研究时,意外地发现两米远处的荧光屏上有闪光。这现象使他很惊奇。他知道能使两米远处的荧光屏发光的不可能是阴极射线,因为阴极射线在空气中只能穿越几厘米。经  相似文献   

6.
大约一百年前,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的过程中,意外地发现了X射线。这一发现像一声春雷。震撼了沉睡的十九世纪物理学界,掀起了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X射线的发现不过是众多的物理学发现中的一个,其影响之所以会如此之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条也许是,从一开始X射线就以其应用价值吸引了人们的广泛注意,人们感兴趣的主要是这项实验技术可以有效地运用于人体检查和金属探伤。 这里有一份简要的统计,就在伦琴宣布发现X射线的第二年(一八九六年)的一年内,有关X射线的专著和小册子出版了四十九种,有关X射线的论文竟多达一千零四十四篇,各国军事部门竞相研究X射线在军事上的用途,有人立刻仿照伦琴用过的设备,略加改进,在英、美、法、德等国就提出了十三起专利申请(唯独伦琴没有申请专利),仪器商大做广告,一时间在全球范围内兴起了一股研究和应用X射线的高潮,在这个基础上诞生了放射医学和X射线探伤学,这些应用科学反过来又促进  相似文献   

7.
CT扫描仪是怎样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诊断疾病的呢?这得从它的诞生说起。 1895年11月,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穿透力很强,可以照出人的骨骼图像的射线。因为当时伦琴还不清楚这种射线是什么,就称之为X射线。后来,人们经过进一步研究知道:X射线是在真空条件下,高速运动的电子群撞击金属原子内部而放射出的一种电磁波。它可以穿透人体组织,使人体内部密  相似文献   

8.
亨利·布拉格(William Henry Bragg,1862—1942)和劳伦斯·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1971)父子因在用X射线研究晶体结构方面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分享了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劳厄一样,亨利·布拉格也在研究X射线的本质,但是,他认为X射线可能具有物质的性质,具体地  相似文献   

9.
昂利·贝克勒尔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神奇的X射线。伦琴的发现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贝克勒尔和别的许多科学家一样,对这种看不见却又能穿过许多物体的光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长期以来,贝克勒尔和他父亲一起研究荧光现象。贝克勒尔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阴极射线管在产生具有穿透力的不可见光X射线的同时,也会产生没有穿透力的可见光即荧光。伦琴发现了X射线,给贝克勒尔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荧光和X射线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荧光物质自身是否也能产生类似X射线那样的射线呢?”贝克勒尔决心将这个问题弄个明白。在…  相似文献   

10.
余建刚 《物理教师》2005,26(10):45-48
物理学史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创造是科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的,其中颇为著名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日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X射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轰动,并掀起了一股X射线研究热  相似文献   

11.
赵继军  刘树勇 《物理教师》2014,35(11):60-62
本文简要介绍了劳厄的生平,回顾了X射线晶体衍射的发现历程,并阐述了这一发现所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电子流通过阴极射线管的稀薄气体所发生的现象时,发现在两电极间电压相当高的条件下,会产生一种新的内眼看不见的射线,称为X射线。本文主要通过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伦琴对X射线的发现及早期的研究历史回顾,阐明了这些研究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伦琴发现X射线后,人们不禁会问:这个X射线来自何处?是什么发出了X射线?许多科学家开始寻找能发出荧光的物质,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也投入了这项研究.他先把照相底片用黑纸包好,再在纸上放块金属片,最后在金属片上撒些荧光物质.实验的准备过程简单,但是进行实验却需要上天的帮助,因为,只有在阳光的照射下,荧光物质才会发出持续强烈的荧光.  相似文献   

14.
放射性的发现X射线发现之后,许多科学家都搞起了这项热门的研究,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就是其中之一。最使他感兴趣的是,X射线来自于阴极射线管的发光区域,这种光叫荧光。贝克勒尔知道另外一些物质在太阳光线的照射下就会发出荧光,他想,这些会发荧光的物质发光时能否产生X射线呢?他要通过实验寻找答案。1896年2月,贝克勒尔用含有钾,铀,氧和硫等物质的一些晶体做实验,他知道这种晶体受到阳光的照射时能够发光,他想看看这些晶体发光时;会不会放出X射线。他把这些晶体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放在阳光下,太…  相似文献   

15.
以单晶硅为研究对象,根据X-射线晶体衍射原理,讨论了面心立方晶体透射劳厄相图的原理和方法.使用Matlab作为编程语言,设计了单晶硅透射劳厄相图的计算机模拟程序,绘制的(100)、(110)、(111)面的透射劳厄相图与实验照片有很好的一致性.程序具有任意设计沿各个晶向衍射的劳厄相图且可对劳厄斑点指标化的功能.利用该程序对单晶硅的劳厄斑点进行解析,可有效地减少测量环节,降低测量误差,提高测量精度,给结晶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  相似文献   

16.
今年是电子发现100周年,这个发现是关于阴极射线实质的长期争论所结出的硕果。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J·J·Thomson,1856~1940)为此做了大量精妙的实验,他是公认的当之无愧的“电子的发现者”。汤姆孙之所以获得成功,有许多主客观有利因素,X射线和塞曼效应的发现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因素。1X射线的发现对电子发现所起的重要作用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C.Rontgen,1845-1923)发现了X射线。这种射线具有使气体电离的本领,在它照射下气体具有了导电性。这一重要事实立即引起了汤姆孙的高度重视和极大兴趣,以此为契机,他和…  相似文献   

17.
1.透视透视的主要原理是应用X射线(又叫伦琴射线)的穿透能力. X射线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发现的.X射线透过各种物体的本领与物质的密度有关.对于由较轻原子组成的物质,像肌肉等,X射线透过时就像可见光穿过透明体一样,衰减得很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史上许多重大的发现、发明创造足科学家们在“无意”中发现的,其中颇为著名的是德国物理学家伦琴于1895年11月8El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意外地发现了一种新的射线——X射线.X射线的发现立刻引起了全世界科学界的关注和轰动,并掀起了一股X射线研究热潮,并促使了天然放射性现象与电子等一系列重大发现的接踵而来,  相似文献   

19.
胶片质量与X射线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因密封的照相胶片在阴极射线管附近的感光,发现了一种未知的射线,并把这种穿透能力极强的射线命名为“X射线”,1901年由于X射线的发现,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人。  相似文献   

20.
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最早发现了X射线,并由此贡献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伦琴对待物理实验和研究非常认真细致.他在一个封闭的抽成真空的玻璃管内,装上两个金属电极:阴极和阳极.在两极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