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2.
孙海燕 《兰台世界》2005,(11):64-65
在近代,史学界及档案学界有着著名的四大发现,即内阁大库档案、甲骨档案、敦煌石室遗书和汉晋简牍。它们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切都与一位近代著名学者密不可分,他就是罗振玉。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新材料发现史上,殷商甲骨、秦汉魏晋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被称为新材料的四大发现.它们对应的朝代分别为商周、秦汉魏晋、唐宋、明清,其中唯独宋元时期缺乏相对应的新材料发现.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国档案界有轰动世界的"四大发现":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档案、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档案和居延汉简.  相似文献   

5.
20世纪是考古发现极为繁盛的时代,被誉为“四大考古发现”的殷墟甲骨文、敦煌写经和古文书、汉晋简牍文书以及明清内阁大库档案,源源不断地为古代文史的研究提供着新资料。以考古发现所得的新材料为基础从事古代文史的研究已成为最前沿的学术领域,毫不夸张地说,整个20世纪,学术史上的重大突破,几乎无一不是以此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6.
伍媛媛 《历史档案》2017,(3):131-135
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  相似文献   

7.
孙海燕 《兰台世界》2005,(13):64-65
在近代,史学界及档案学界有着著名的四大发现,即内阁大库档案、甲骨档案、敦煌石室遗书和汉晋简牍.它们终于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而这一切都与一位近代著名学者密不可分,他就是罗振玉.  相似文献   

8.
张蕾  刘旭光 《档案学研究》2021,35(5):110-116
单士元的学术成就与故宫密不可分,在此他逐渐成长为明清史学家、档案学家和建筑学家,尤专注于档案工作实践与基础理论研究。在档案工作实践方面,他参与了故宫博物院自创立以后70余年的许多重要活动,如接收并整理军机处档案、整理内阁大库档案、编辑出版明清档案、抢救孔府档案、研究样式雷图档等。在档案基础理论方面,他重视档案的史料价值,创造性地提出建立档案目录学的构想,在档案释名工作中丰富档案目录学理论,成为中国档案目录学的创始人,为中国档案学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罗振玉是晚清遗臣和著名学者,编撰了百余部高质量的学术著作。他一生执着地对殷墟甲骨卜辞及各种佚书进行搜罗考证、研究和刊布,保护与整理敦煌遗书、汉代简牍档案,不遗余力地抢救内阁大库档案,收集各种濒临流失损毁的珍贵文献资料妥善保管,在近代档案史料领域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在史料发现上有四大收获:殷墟甲骨、汉晋简牍、六朝隋唐卷轴及内阁大库所藏元明及清代文书档案。其中内阁大库档案不为一般人所熟悉,在清末至民国年间,历经磨难,多有散佚,现存多处。大连图书馆即藏有其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田建君 《兰台世界》2012,(25):85-86
清代朝廷重视档案管理,建立了积累保存档案的管理机构,设定了收藏利用档案的管理制度,库藏宏富,制度完备。一、主要的档案管理机构纵观清代的档案管理机构,主要包括由中枢机关内阁设立的"内阁大库"、国史馆设立的"国史馆大库"以及军机处设立的"方略馆大库"。上述几个档案库集中了清代最为重要的、数量亦属最多的档案材料[1]15。在内阁大库中保存的清代档案,编制有  相似文献   

12.
<正>明清档案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大也最为完整系统的古代王朝档案,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珍贵的文化遗产。20世纪初,当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即与殷墟甲骨、敦煌写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然而,明清档案的辗转留存却是充满了艰辛和曲折,这里拟对清内阁大库档案在清末民初历经的损毁与流失略作概述。一何为内阁大库档案内阁始设于明代,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后,下令废中书省,分立六部秉政。由于皇帝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所限,永乐时期开始设立内阁。内阁"批答本章,撰拟谕旨"~(1),渐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殷墟甲骨、居延汉简、敦煌遗书、清内阁大库档案等重要史料不断发现,这些珍贵史料经过整理和编纂出版,为整个学术界所利用,推动了近代学术的繁荣,一批著名学者在这批史料的编纂出版中做出了重要贡献,深入总结他们的实践经验,是从事近代档案文献编纂学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以陈垣指导和从事明清档案编纂工作为切人点,简要归纳和总结陈垣明清档案编纂的主要思想.  相似文献   

14.
赵增越 《历史档案》2017,(4):106-106
由刘铮云所著《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一书,2017年6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中华学人丛书》之一种。刘铮云是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曾长期负责史语所藏内阁大库档案整理工作,负责建置了内阁大库文件数据库,将台北“故宫博物院”、“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历史语言研究所三个清代档案典藏机构的数据库整合到一个检索平台上,使研究者可以同时检索三个数据库的内容,并得工作之便,从事清代政治与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提起中国历史文化四大发现,稍有一些文史知识的人都能够说出是殷墟甲骨、秦汉简帛、敦煌文书、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可谈起第五大发现,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众多的学者开始把30多万件徽州文书的发现,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的第五大发现。提起徽州文书的发现,就要提到余庭光;提起余庭光,就要提到屯溪古籍书店;提到屯溪古籍书店,就要提到郑振铎。那我们还是从郑振铎开始说起——公元1956年4月的某一天,对郑振铎来说,可能是一个平常的日子。可对徽州文书的发现来说,却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这时候的郑振铎,刚担任文化部副部长不久。新…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作为 2 0世纪一位杰出的历史学家 ,对于中国的古代档案文献有卓越的睿识。他对于上世纪初档案学史上重大事件“大内档案”的关注与评论 ,足以看到他的一双慧眼与一颗慧心。今天重温这段往事 ,尤能启迪档案学界。1 91 3年至 1 91 5年 ,王国维曾在日本人于沈阳创办的《盛京时报》上发表许多学术性随笔 ,先后取名为《东山杂记》、《二牖轩随录》。其中《东山杂记》中有一篇《内阁大库书之发见》 ,专门向世人介绍了这批档案情况 ,而这一文未曾收入到王国维的《遗书》中去 ,很多人并不知道。今天重读此文 ,确实令档案学人士感慨万千。内阁…  相似文献   

17.
方甦生是故宫文献馆中不可多得的综合型人材,是我国档案史料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也是当时清史研究领域的中坚.然英年早逝,至今似被学界所忘却.他著述丰富,治学严谨,视野开阔,既善于总结前人的经验,也善于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创造新研究方法.他以档案治史,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敢于质疑学术权威的学术勇气,在整理内阁大库档案和清实录研究中有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丁华东 《浙江档案》1999,(10):27-28
罗振玉号雪堂,字叔言,浙江上虞人,是我国近代在甲骨学、考古学、敦煌学、金石学等领域颇具造诣的一位学者.他不仅发现和保护了内阁大库档案,而且抓住近代新的档案史料发现的历史机遇,整理编纂了大量的原始文献,以其灼人的成就耀眼于学术之林,创造了一世的伟业.  相似文献   

19.
由张伟仁主编,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以下简称“史言所”)出版,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印行的《明清档案》史料汇编丛书,已陆续出版发行,与读者见面。 此套丛书系将“史言所”现存的全部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缩影印行,故名为《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现存清代内阁大库原藏明清档案》,简称《明清档案》,以别于该所此前排版刊印数量较小之《明清史料》一书。 该套丛书第1册于1986年元月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是属于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有着极为丰富而独特的资源。在数字时代,文化遗产数字化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对莫高窟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保护、对石窟文物信息进行永久性的存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这些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组织和管理,目前主要采取对外合作方式:与美国梅隆基金会实施“国际敦煌档案”,与大英图书馆等多家单位进行“国际敦煌项目(IDP)”,并建立“敦煌数字图像数据库”等,都为未来实施的“数字敦煌”奠定基础。落实数字敦煌的过程便是应用现代数字信息技术改进传统管理方法,增强对石窟壁画的保护研究和改进敦煌学研究工作形式的一项技术革新的实践,对于推动莫高窟遗址的管理保护和国际敦煌学的研究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