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索福克勒斯根据希腊神话创作的《俄狄浦斯王》是希腊悲剧中最典型、最完美的命运悲剧.这部悲剧被公认为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原型,学者们用它对众多的文学作品作出解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不仅是命运悲剧,更是性格悲剧.同时, 《俄狄浦斯王》作为文学原型,其内涵包括剧作主人公的双重人格以及情节的复杂性.也正因为如此,它肯定了人的价值,成为后世文学作品创作的源泉,并且这一悲剧原型的置换变形也反映出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三部曲集锦     
三部曲源于古代希腊,专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如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的女神》连续叙述了一个家庭世代相互仇杀的血腥故事,总称“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现在人们用“三部曲”来泛指某作家创作的情节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由数个主人公贯穿到底、有内在连续性的三部连贯性作品。  相似文献   

3.
三部曲集锦     
三部曲源于古代希腊,专指情节连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如悲剧之父埃斯库罗斯的《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的女神》,连续叙述了一个家庭世代相互仇杀的血腥故事,总称“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现在人们用“三部曲”来泛指某作家创作的情节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由数个主人公贯穿到底、有内在连续性的三部连贯性作品。  相似文献   

4.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命运悲剧的杰出代表,《雷雨》是中国式悲剧作品的典范,后者对于前者既有继承也有发展。两部戏剧在结构、主题和情节上都有相似之处,都采用了闭锁式戏剧结构,通过“发现”实现“突转”,进而揭示真相,情节上都包含了许多偶然性的巧合,但在表现主题上,《雷雨》将纯粹的命运悲剧发展成为社会悲剧,在偶然性情节中包含着历史必然性,这赋予了《雷雨》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5.
《阵痛》和《很久以来》都讲述着女性在大时代浪潮中的命运故事,情节化叙事、反情节化叙事和参差对照的方法,相应地成为它们的叙事策略,这与创作者的个人经验和历史意识密切相关。而将社会历史悲剧写成性别悲剧和命运悲剧,则是它们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三部曲”源出自古代希腊,它是指情节联贯的三部悲剧,又称“三联剧”。古希腊悲剧的始祖埃斯库罗斯写的戏剧多是“三部曲”。例如《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即《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放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来,“三部曲”泛指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  相似文献   

7.
作为二十世纪最为杰出的作家之一,德莱赛著作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塑造了许多的女性的消费形象.这些女性在物化的社会中经常会受到各种影响,要么对富裕享乐进行追求,要么对挥霍性消费进行追求.在小说中,所描述的爱情与婚姻已经成为女性实现消费梦想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对《美国的悲剧》的探讨,重点对《美国的悲剧》中消费主义影响下的女性群像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8.
吉希腊索福克勒斯 (前 4 96—前 4 0 6 )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和现代美国奥尼尔 ( 1888— 1953)的悲剧 (毛猿》都表现了个人反抗命运的内容 ,并且 ,在情节结构和主公的命运结局方面都非常相似 ,比较一下两部时空相距非常遥远的悲剧 ,从中不难发现西方悲剧在意蕴上的承继和变迁  相似文献   

9.
分析《穆斯林的葬礼》中梁君璧的悲剧命运以及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原因,以期更深入地了解穆斯林文化和汉文化的区别,同时更好地把握小说中所折射出的传统女性的命运悲剧,从而探寻当代女性实现自我救赎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从文本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始终以女性尊严为叙事的中心,女性尊严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对女性尊严的认知和歌颂隐含在作者的叙事中,女性尊严是情节组织的动力,是叙事情绪的主导,是诗作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女性尊严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在萧红的成名作《生死场》中,充斥着作者对女人的理解和怜悯。在这个悲剧的"生死场"上,作者为我们描述了一些女人在这个男权世界里卑微而无助的生活和死亡。从女性学角度理解和阐释小说中众多的女性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女性作为他者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在焦仲卿、刘兰芝二人的悲剧原因被古今学界不失兴趣进行探讨的同时,通过对作品的研读,可以发现焦、刘二人的悲剧是由兰芝和焦母两个强女人之间人格尊严的冲突所致,这种冲突将使主人公的生命在人性的理想环境没有真正到来之时走向终结,产生了悲剧。  相似文献   

13.
老舍和沈从文通过对“妓女”这一特殊群体的书写,展示了她们人性美的一面,同时指出了造成她们悲剧的社会原因,从而提出构建男女平等的社会制度以及掌握“经济权”在女性解放道路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在《祝福》、《离婚》、《伤逝》中深刻剖析了祥林嫂、爱姑、子君等身世不同、经历不同、思想不同女性共同的命运悲剧.这些女性或多或少都对封建礼教进行过反抗,但最终还是“回归”自身封建思想的“牢笼”;而封建势力的强大,是造成她们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在一个世纪之前所探寻的女性问题如今仍具有现实意义,再读鲁迅作品对我们思考今天的女性问题仍有重要的启迪.  相似文献   

15.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晴雯的悲剧,是人生的悲剧,也是命运的悲剧,更是时代和社会的悲剧。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下层的小人物,是如何用生命来和那个不公正的时代和社会进行坚决地抗争,以至成了那个社会的最无辜的牺牲者。晴雯的“怒”,既充满着对不公命运的恨,更熔铸着她对生活的爱。  相似文献   

17.
通过揭示歌德笔下维特这一人物的信仰体系,来反观他与绿蒂之间的爱情悲剧。通过研究可以看出,维特的爱情实际上维特信仰的栖居之所,从而使我们对维特的"信仰悲剧"具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奥尼尔经典作品之一《榆树下的欲望》中主要人物的分析,展现出奥尼尔的悲剧论,以及他对贪婪人性的敌对、失望和对唤起人性真实的渴望。他认为人的悲剧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而自身性格的弱点和缺陷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故事试图向人们揭示出,当金钱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时,人的自然情感是怎样被压抑和扭曲的。  相似文献   

19.
即使在封建社会早期,由于礼教的钳制,男女青年渴望爱情自由,憧憬婚姻幸福的美好愿望也难以实现。正是封建礼教对青年人心灵的桎梏与戕害,使他们内心深处充满了激烈的矛盾与沉痛;而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无数青年在恋爱婚姻问题上造成人为悲剧。《将仲子》这首诗除了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外,遂具有极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通过《窦娥冤》中主人公窦娥的家庭出生、成长环境、爱情,婚姻,一直到她被害死亡的过程,剖析生活在元代下层社会当中的一介平民女子的悲剧,从这个悲剧女性身上,我们看到了元代社会是一个政治制度黑暗。社会秩序混乱、法律极度松散、人伦道德完全丧失的社会体系。主人公窦娥的形象代表了下层民众与黑暗势力做斗争的强烈愿望。这个小人物的死,使我们看到在元代那样的社会中,弱小的平民阶级是找不到出路的,剧中借助天义鬼神的力量来为她伸冤昭雪,向天下人宣告了天理不可违,劝告人们遵守天道,也肯定了儒家孝道思想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