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数学教学大纲要求教师树立学生发展的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素质 ,塑造学生创造性的人格 .而现行初中数学课本中 ,不少习题内涵丰富 ,对学生思维能力有不同寻常的作用和丰富的教学价值 .因此 ,在教学中要善于通过“一题多解”引导学生求异思维 ,促进思维的发展 .例 1 如图 1 ,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cm ,下底BC长 4cm ,对角线AC长4cm ,BD长 3cm ,求梯形ABCD的面积 .分析 1 :已知梯形上、下底 ,求梯形面积时 ,同学们最常想到的就是求梯形的高 ,…  相似文献   

2.
统编五年制数学七册117面,有这样一道习题:"我们经常见到圆木、钢管等堆成象下图的形状,通常用下面的算法求总根数:(上层根数 下层根数)×层数÷2.想一想是什么道理.算一算图中的总根数."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做这道题时,先要学生回忆:梯形面积怎么求?再设问:这堆钢管的截面象什么形状?学生说截面是梯形,教师予以肯定.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将求总根数计算方法中的上、下层根数和层数,分别与梯形的上、下底和高一一联系,并在小结时讲解道:这堆钢管的横截面是一个近似梯形,上、  相似文献   

3.
教师挖掘教材 ,钻研教材 ,吃透教材 ,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尤其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师研究教材、教法 ,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使学生知道获得知识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教会学生学习显得更重要。我们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 ,现就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做一介绍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图 1一、把梯形变成组合图形求面积1 .任意梯形可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求面积。作任意底角到顶角的对角线 ,得到两个三角形 ,那么该梯形的面积就是这两个三角形面积之和 ,如图 1。证明略。2 .把任意梯形分割成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 ,…  相似文献   

4.
《圆的面积》教学之后,一位教师出了个综合题给学生练习: “求下图(图1)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分米)。”这位教师的命题,意图十分清楚:在一个等腰梯形中,画了一个内切圆,让学生综合运用梯形面积公式和圆面积公式,来求阴影部分的面积。也就是让学生这样列式计算: (6 10/2)×8-π(8/2)~2=64-μ3.14×4~2=……  相似文献   

5.
变式教学,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问题的本质,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中,常用的变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图形变式。常见的图形变式有图形位置变动和形状大小变换等。如教梯形时,学生建立了梯形概念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比较典型的例子,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基本能力。 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速算能力。例(图一)已知梯形的面积为15平方厘米,求图中阴影部分面积。  相似文献   

7.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八册“梯形面积的计算”的一个教学片段为:  师:谁能回想起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根据学生的口述,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会求这几个图形的面积吗?  生:能求出图(1)、图(2)的面积,不会求图(3)的面积。  师:图(3)的图形是……  生:梯形。  师:那么,想一想我们能不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呢?学生4人小组动手操作、讨论,讨论完毕,师指名汇报讨论结果。  生:剪二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如下图),这个平行四边形的…  相似文献   

8.
案例简述在学完“梯形”(初中《几何》第二册)之后,有一个学生拿这样一道题目来问笔者:如图1,已知梯形ABCD的上底AD长1cm,下底BC长4cm,对角线AC长4cm,BD长3cm,求梯形ABCD的面积.恰好接下来的教学是“梯形的复习课”,于是笔者没有给他解答,准备放到课堂中,由全班一起来解决,这个学生也同意这样做.教师:在课间的时候,学生1问过我这样一道题目,我没有想出来,那大家一起帮他想一想,好吗?很快全班学生被题目吸引,“老师都没有想出来”,他们都想帮帮老师.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要作梯形的高!教师:对,求梯形的面积确实需要“高”,我们作梯形…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倡导生本教学,对于高中物理习题教学亦是如此,我们在习题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习题情境,积极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建立模型.建模思想作为物理学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不应该由教师强行灌输,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发展.在习题的设置上不应贪多、图难,可以通过变式训练的方式引导学生逐步深化对某一类物理问题的认识,起到思维强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堂是灵动的,即便教师再怎样精心预设,学生也会冒出一些"奇思妙想".如何处理这种教学的生成,把"奇思妙想"转化为一种逻辑的必然,进而在变式与拓展中达成精彩的升华.下面,笔者以苏科版九年级《数学》(下)"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中一道习题为例加以说明.一、习题呈现一块直角三角形木板,它的一条直角边AB长为1.5 m,面积为1.5 m2.甲、乙两人分别按图1、图2把它加工成一个正方形桌面,请说明哪个正方形面积较大?  相似文献   

11.
课本例题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典型性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本例题潜在的教学价值 ,引导学生解题后反思 ,这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都大有裨益 .本文就《几何》教材第二册第 1 2 9页的一道例题的教学谈点体会 .例 一块铺地的瓷砖 ,实际尺寸如图 1所示 (单位为mm) ,∠D =∠E =∠C =90° .求它的面积 .图 1图 2   1 .在图形的内部添加辅助线 ,利用分割求和求面积解 :如图 2 ,过点B作BF∥CD交ED于F .S矩形BCDF =CD·BC =80 0 (mm2 ) ,S梯形ABFE =12 (AE +BF)·…  相似文献   

12.
<正>一、问题的提出习题是训练学生思维的材料,是教者引导学生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的载体.通过习题的变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以及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考虑问题、处理问题.现在的教学资源很丰富,教学资料随处可得,用哪种资料的习题,不用哪种资料习题,教师和学生很难做出选择.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认为教师所选用的习题应"源于课本",然后对它进行变式,使它"高于课本".变  相似文献   

13.
运用变式教学容易,但是运用好变式教学却是件有待深思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还是习惯于利用"题海战术",企图运用大量的习题覆盖相关教学内容的各类解答方法,这样的题海战术往往让学生产生反感情绪,甚至是给学生带来附加的负担;也有不少教师是单纯的为了变式而变式教学,只停留在变式教学的表面,没有真正发挥变式教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变式题解题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解题能力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现阶段,高考的考查方式仍是学生解题,解题教学的开展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变式题解题教学的进行可以通过原题和变式题的联合展现,让学生认识到对应习题类型的通性通法,这对学生数学知识认知的加深和数学解题能力的发展非常关键.文章围绕高中数学变式题解题教学的开展做出了分析,希望可以对广大同仁的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5.
<正>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后的综合应用。如何利用分割法、拼补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感悟转化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呢?可以设计如下教学过程。一、操作感知,分类提炼1.自主探究教师出示题目:求图1中草坪的面积,画一画,算一算,把能想到的方法都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16.
1 案例简述在学完“梯形”(初中平面几何第二册 )之后 ,有一个学生拿来这样一道题目来问笔者 :如图 1,已知梯形 ABCD的上底 AD长 1cm ,下底BC长 4cm,对角线 AC长 4cm,BD长 3 cm,求梯形 ABCD的面积 .恰好接下来的教学是“梯形的复习课”,于是笔者没有给他解答 ,准备放到课堂中 ,由全班一起来解决 ,这个学生也同意这样做 .教师 :在课间的时候 ,学生 1问过我这样一道题目 ,我没有想出来 ,那大家一起帮他想一想 ,好吗 ?图 1图 2很快全班学生被题目吸引 ,“老师都没有想出来”,他们都想帮帮老师 .有些学生不假思索地说 ,要作梯形的高 !教…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掌握教学就意味着解题”,因此,在教学中,习题教学功能是举足轻重的.变式训练是培养数学能力,提高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发散思维有变通、独特的特征,善于变异.“变式训练”能使学生解题思路开阔,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克服死搬硬套毛病,也是培养创造型人才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在选配“变式”习题时,首先要紧扣大纲,立足教材.选配题目的数量,训练的程度,都必须以大纲为准;其次选配“变式”习题由浅入深,重点突出,要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8.
题海无边,变化多端,就事论事,就题论题,只能事倍功半。习题教学要注重学生解题套路的指导,本文以求线段长度的问题为例,阐述如何指导学生形成解题基本套路。求线段长度是几何题的核心任务,很多求图形的周长、面积、函数关系式等问题,其关键环节还是求线段的长度,求线段长度的问题也经常成为压轴题考查学生的能力,这也是是学生学习、教师教学的难点。求线段长的问题的基本套路:先从边角两大元素考察图  相似文献   

19.
笔者曾上过一节习题公开课《复习三角形相似》,注重运用"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收到较好的效果.下面结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谈谈对在习题课教学中运用"变式教学"的几点思考.一、例题教学例1如图1,已知菱形BEDF,内接于△ABC,点E,D,F分别在AB,AC和BC上.若AB=15 cm,BC=12 cm,求菱形BEDF的边长.解:设菱形BEDF的边长为x cm.因为四边形BEDF是菱形,所以ED∥BC.  相似文献   

20.
王建生 《河北教育》2007,(10):35-36
教材解读: 全日制义务实验教材苏教版第九册《多边形面积计算》这一章节中,有这么一个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梯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为分解这一难点,教材在“练习与应用”中安排了第1题与第4题两道习题。编者意图是:第1题让学生在点子图上比较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帮助学生在比较和操作中进一步体会各种图形面积公式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