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四川营山太蓬山透明岩东西两壁上,发现摩崖佛教刻经3种5方。包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3方,《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和《法华经》各1方,3方《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法华经》均为鸠摩罗什译本。这些佛教刻经的镌刻时间为唐宋时期,其中《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为唐代。  相似文献   

2.
日前,佛教天台宗发祥地——国清寺,将该寺珍藏的佛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五十卷)、《国清百录》、《天台九祖传》、《心经·金刚经讲录》等十余卷捐赠给天台县档案馆。《大般若波罗蜜多经》系玄奘法师耗时十余年倾力亲译,是佛门无上妙品。它的入馆  相似文献   

3.
沈津 《图书馆杂志》1989,8(1):56-57
宋奉化王公祠堂刻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收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六百卷,题“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明州奉化王公祠堂刻本。六行十七字。五册。存卷三百二十二、三百五十一、三百八十三、四百三十六、五百四十七。每册底页印有“明  相似文献   

4.
中国雕版印刷最早发明于何年?专家未有确凿的证据能加以论断。从历史文物的发现中,认为唐武则天时代,已有雕版印刷,但大都认为可能还会早些。 现在,中国存有敦煌发现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该经有“咸通九年”造之刊语,即公元868年刊印。这个雕版印经,是有年号注明的。 1906年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妙法莲华经》若干卷,最初印本收藏在清末新疆布政使王树楠手里,后来转售到日本人手中,现藏于东京都艺术家中村不折的书道博物馆中。专家认为此本较敦煌发现的《金刚经》  相似文献   

5.
沈津 《图书馆杂志》2002,21(11):77-78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国内出版的有关版本学或版书的专著,无不提到元代所刻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因为这是一部中国现存最早的朱墨套印本。然而,由于这件国宝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故专著的作者们因为两岸的政治因素,都无法见到原件,所以在叙述时,多泛泛而谈,人云亦云,且多有讹误。即使台北中央图书馆《善本书志初编》中一百余字的简单叙述,也根本看不出这是一件极有价值的重要文物。  相似文献   

6.
1999年9月中旬的一个夜晚,我在中华路附近的地摊书市上淘书,一本泛黄的石印线装书映入眼帘,书耳上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述记",心里不由一动,这可是佛教经典文集啊!  相似文献   

7.
雕版印刷术出现以前,抄写是知识传播的主要方式。唐代作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抄写经卷也达到了鼎盛,成为佛家传播佛教的一种重要手段。《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是玄奘生前历时3年所译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部佛经,存唐写本、宋刻本等诸多版本。黑龙江省图书馆馆藏该经的第三百六十三卷写本,从书写年代、风格、流转过程考证可知,此经卷是清末著名版本学家杨守敬从东瀛购回,又递经清末书法家邵松年及其子收藏的不可多得的唐写本珍品。  相似文献   

8.
鸠摩罗什(344—413)出生于西域龟兹(今新疆库车、沙雅县一带),与释真谛、玄奘齐名,同被称为我国三大佛教翻译家。他出家初期信奉小乘佛教,后来又转信大乘佛教,在他的大乘般若思想基本形成以后,于弘始三年(401)被后秦皇帝姚兴以国师之礼迎至长安,主持翻译佛经十余年,直至弘始十五年(413)圆寂。十余年中他翻译、阐说佛教经典近四百卷,包括重译或翻译《般若》、《法华》、《维摩》、《阿弥陀》等重要大乘经典,系统翻译了龙树中观学说的代表著作《中论》、《百论》、《大智度论》等,还翻译了小乘经典《成  相似文献   

9.
台港澳之窗     
台北故宫限量印制《妙法莲花经》 与台北故宫博物院订有出版合约的巨龙文化公司,最近又推出新的出版项目,将深藏于故宫大内的《妙法莲花经》和《般若波罗密多心经》限量印制,供世人流传收藏。《妙法莲花经》从宋代书法家张即之写本,明代刊印。《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包括元代赵孟頫泥金写本,明嘉靖丙辰(卅五年)仇英绘图,明天启七年董其昌写本,明朝线绣袖珍本,明代  相似文献   

10.
日前在天津展出的两件敦煌写经孤本,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这两件写本分别是《大智度论卷第三十》经卷和《摩珂般若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大智度论卷第三十》通卷长近十米,卷面完好,有尾题《大智度论卷第卅》。据介绍,现知这一卷海内只在北京图书馆藏有唐代写本的残卷,仅存一纸28行,而这次展出的经卷经专家考证是南北朝晚期或隋代的写本,所保存的文字量约为北图本的20倍,甚为宝贵。《摩珂般苦经卷第二》的两个断片卷面也完好,其中一片卷首题有品名《摩珂般若波罗蜜舌相品第六》,除品名外,存文字15行,为南北朝晚期写…  相似文献   

11.
首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序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文献名称尹湾汉墓简牍中的西汉郡级档案文书《宇妥·元丹贡布八大密诀》手写本唐代开元年间档案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元代档案中有关西藏归属问题的档案元代第七任帝师桑结贝给塔巴贝的封文《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实录稿本》(部分)明代“金书铁券”明代徽州土地产权变动和管理文书明代谏臣杨继盛遗书及后人题词清代皇帝对鄂尔多斯蒙古王公的诰封清代玉牒清代金榜清代宋氵昊所著《剿抚澎台机宜》清代阿拉善霍硕特旗档案《般若波罗蜜多…  相似文献   

12.
印刷术的发明时间问题,历来是学术界争论不一的课题,说法始终不尽一致。归纳起来,无外乎如下诸种:东汉说,东晋说,北齐说,隋代说,唐代说。主张印刷术唐代发明的人颇多。原因在于,许多唐代及后世(主要是宋代)的文献材料,对此多有记载,而且出土了许多属于唐代的非常精美的现存印刷实物。如:敦煌出土的唐咸通九年(868年)王玠雕印普施的《金刚般若波罗密经》(简称《金刚经》),唐乾符四年(877年)和中和二年(882年)历书,以  相似文献   

13.
最近韩国政府指定本国所藏古籍《通鉴续编》和《初雕本大般若波萝蜜多经》为283号、284号国宝。 《通鉴续编》记录了迄于元代的中国历代朝政事  相似文献   

14.
印刷术的产生,曾受到中国石窟造像活动的启发和影响;印刷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石窟造像之功德活动.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记启发了初期雕版形式,中国佛教石窟造像之衰退,正与印刷术的发展完全同步.龙门石窟北朝刻石<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和<洛州灵岩寺沙门僧祭造石像记>是法藏刻<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的"父本".武则天当皇后,政治中心东迁洛阳,龙门石窟在初唐出现造像高潮.这是法藏刻经取法龙门石刻格式的缘由.  相似文献   

15.
安春根先生是韩国著名出版家、学者,创立韩国出版学会,井任首届会长。1991年改任名誉会长。他著作甚多,并在大学任兼职教授。生前与日本出版学会积极联合筹办出版国际论坛年会,卓有成效。在中韩两国建交以前,1990年,他曾和韩国出版学会会长尹炯斗先生一起专程来沪盛情邀请赵斌先生和我于1991年出席在汉城召开的第五届出版国际年会。他送了我一本新出版的《古书研究》第七号,这是他担任顾问的韩国古书研究会主办的期刊。内有他写的《新罗时代印刷出版问题》一文。原来,1989年我在出席东京出版国际会议期间,曾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即1966年韩国庆州佛国寺內发现《陀罗尼经咒》的印刷覆代问题,据专家考订是公元704—751(新罗圣德王三年—景德五十年),那末比敦煌莫高窟发现的868年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早一百几十年,成为世界现存最早的印制品。我问他个人的看法,他用谨慎的口吻回答了我的问題。《古书研究》送我,大概是对我一年前提问的郑重的书面答复,衷心很为感动。1991年汉城的出版国际会议我终于未能成行,没有能同朋友们再次见面,丧失一次学习的机会。可是,1992年春节前,我接到他一封从汉城寄来的热情洋溢的祝贺信,那是他收到我与人合著《中国出版史》一书后的来信。在和安春根先生不多的接触中,他对中韩两国出版友人之间的真挚感情,他对出版事业以及学术研究的严肃态度,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本刊发表安春根先生生前为《杂志出版论》的中文版的序言和我国著名编辑家戴文葆先生的悼念文章,表示我们对安春根先生的深切的怀念! 一九九三年五月于上海  相似文献   

16.
胡根喜 《传媒》2002,(3):41-42
老上海的大报,有《申报》、《新闻报》、《时报》、《神州日报》的“报界四大金刚”之说。可是,在旧上海更能迎合市民趣味的,却是一些充斥街头巷尾,令男女老幼爱不释手的,却是那些以市井风惰、各界名人的趣事轶闻、连载小说、随笔杂谈为主要内容的小报。其中,在市民中影响比较大的,当数《晶报》、《金刚钻》、《罗宾汉》、《福尔摩斯》,人们也把它们归在一起,称之为上海滩报界“四小金刚”。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参加全国古籍保护情况调查时,于山西博物院发现3件未见于著录的敦煌写本。其中一件隶意较浓,当属六朝写本。我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隔着玻璃拍摄了照片,经过认真比对,发现内容为《优婆塞戒经·尸波罗蜜品第二十三》。以此为起因,我们将现存敦煌写本中的《优婆塞戒经》汇集一处,排  相似文献   

18.
刘秋尧 《大观周刊》2011,(50):25-25,15
《物不迁论》是我国后秦僧人僧肇所作的一篇关于事物存在状态的论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特别是佛教的现象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物不迁论》同他的另外三篇论文:《不真空论》、《般若无名论》、《涅槃无知论》一起被学界公认为是深切把握了佛教般若"空"观学说的重要理论,对于佛教中国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自然,在中国哲学史上,《肇论》是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本文则试图探究《物不迁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凌霄  唐睿 《新闻世界》2012,(10):115-116
在1926年至1931年间,共出版了700多种小报。当时影响最大的四家小报——《晶报》、《金刚钻》、《福尔摩斯》、《罗宾汉》,被称为“四大金刚”。《晶报》名列上海小报界“四大金刚”之首,它开创了小报的三日刊时代,内容丰富多样,广受市民阶层欢迎,销售量不逊于大报,其成功的原因值得一探。  相似文献   

20.
《嘉祐石经》是儒家七部刊刻上石的经典之一,立于太学,是用来正定经典、为学子树立典范的石质教科书,共刊刻儒家经典九部。《嘉祐石经》首开《孟子》超子入经先例,其对中国文化史、书籍发展史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