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苏敏 《新闻世界》2006,(8):30-32
江苏南京市民郭召斌去医院检查糖尿病,没想到碰上了“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经医生介绍,他成了一款新药三期临床试验的试药人,不仅可以免费用药治病,而且还有礼品。谁知试药后郭召斌的身体出现严重不适,可试验方却让他一再加大药量,直至试药结束,最终病没有治好,肾功能却严重受损。交涉无果之下,郭召斌将接受他治疗的这家“三甲”医院及研制新药的药厂,告上南京市鼓楼区法院,要求两被告赔偿各项损失31万余元。  相似文献   

2.
"我是在神户长大的.神户华侨非常多.班上有很多华侨子女.就是说,从小我身上就有中国因素进来.父亲还是大学生的时候短时间去过中国,时常对我讲起中国.在这个意义上,是很有缘分的."这是日本作家村上春树2003年1月在接受林少华先生的采访时袒露的一段成长轨迹.另据荷兰学者伊安·布鲁玛为《纽约客》撰写的人物稿所载:"战前,(村上春树的)父亲是京都大学一位很有资质的大学生;后来被征召入伍,去中国作战.有一次,在村上春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听父亲讲过某件在中国的经历,深深为之震惊.他已经忘了具体是什么事了……但他清楚地记得那种可怕的痛苦感觉."  相似文献   

3.
刘楚 《传媒》2001,(1):42-44
在北京电视台,孔洁绝对称得上是个"腕儿"级人物. 约好11点在电视台的红绿蓝饭店大堂见面,11点整,孔洁迈着轻松的步子,斜挎着书包走来.一眼看去,现实中的他与荧屏上的他相去甚远.那个温文尔雅、光彩照人的孔洁,一下子变成了个个儿不高,黑黑瘦瘦的大学生模样.8年的主持人生涯,8年的名利场洗礼似乎在他身上没有留下太多的印迹.  相似文献   

4.
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休老教师、企业高管,以及NGO组织和各路基金会,都以各自的方式支援中国最偏远地区教育,并给了自己另外一个身份:支教老师"如果你恨他,就送他去支教,因为那里是地狱!如果你爱他,也送他去支教,因为那里是天堂!"去云南支教之前,许林遭受了很多的质疑和反对,就好像自己一脚要踏进地狱;然而在云南永安乡支教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5.
2010届大学毕业生找工作热来临,新一届的大学生又将投入到找工作的队伍中去.630万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日前,广东省公布了<广东省高等学校学生实习与毕业生见习条例(草案)>,把保障大学生就业上升到"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的高度.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家庭、高校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6.
通过梳理文献、提出设想和小规模实证,此文对"有意义的他者"的存在以及产生根源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在大学学生心目中是存在的,而产生的根源是为了满足当代大学生实现自我认同感和更好融入社会的需要,其身份确立主要经由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两种途径.在"出现问题——'镜像'模仿——自我说服——做出回应"模式下,"有意义的他者"充当了自我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角色,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职业观和爱情观,对大学生的自我完善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黑不溜秋"和王选有关. 1975年,王选38岁.这年他作出了人生的第四次选择:研究汉字精密排版.一个从事计算机专业的人,不去继续开发计算机软件,不去研究数据库的管理系统、控制系统,人们感到大惑不解.在他身后,异样的目光伴随着不屑的询问:"他怎么去搞黑不溜秋的印刷?"  相似文献   

8.
好像并不是很久之前,明儿还常要我开车带他去市立图书馆,找些比较冷僻的书查资料;现在他交报告只须坐在电脑前一"上"一"下"--上网、下载,就大功告成了.至于我的丈夫,更是早就免去了进图书馆的麻烦(当然,找不到人的时候,他也就不能用"上图书馆查资料去了"作为藉口).自从有了"网路"这样东西,在我还没来得及弄清楚是怎么回事之前,电脑似乎就成了他们父子俩的虚拟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年前去台湾做新闻交流,采访了"监察院"院长王建煊.他说台湾媒体过度意识形态化,同样一件事,有些媒体说是黑的,有些则说是白的.他海外有些朋友相隔几年后回到台湾,感觉"日子不能过啊".  相似文献   

10.
19岁的时候,迈克尔·戴尔决定从德克萨斯大学退学,这位年轻的一年级大学生不想去做医生、律师或是工程师,而是要成为一名企业家,创办一家计算机公司,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要"与IBM公司竞争".  相似文献   

11.
慈禧观戏     
一凡 《湖北档案》2009,(8):37-37
慈禧太后虽然头上顶着"老佛爷"的光环,其实骨子里也无非是一个普通人,有着和普通人相同的爱好--看戏. 慈禧看戏有许多癖好.首先是避讳.慈禧属羊,所以带"羊"字的<变羊记>、<苏武牧羊>、<龙女牧羊>等剧目一律不能唱,唱词中更不准出现"羊"字.<玉堂春>里有一句:"苏三此去好有一比,好比那羊入虎口有去无还."为了避开"羊"字,伶人陈德霖只得改唱:"好比那鱼儿落网有去无还."有一个著名的武生王福寿跟人合伙开了间羊肉铺,本来和唱戏毫无瓜葛,可也照样犯了忌讳,慈禧从此不再赏赐他,吩咐说:"不许给王四(王福寿)赏钱,他天天剐我,我还赏他?"  相似文献   

12.
我在美国查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什么要去美国查档案 去美国查档案的想法,在我是由来已久了. 胡乔木在他的著名论文《中国共产党为什么犯二十年"左"的错误?》中,提出过一个重要观点:对外部压力的"过火"反应,是导致我们走向"左"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老马 《北京档案》2002,(7):40-41
在档案部门经常听到"没钱"的叫喊声,你要他开展活动吗?"没钱";你要他订阅刊物吗?"没钱";你要他上等级吗,还是"没钱";你若再问他,为什么工作上不去,他自然仍是那句话,"没钱".俗话说,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没钱"二字竟成了某些档案人用来挡"兵"的"将",用来挡"水"的"土",实在叫人可悲可叹.不过听多了,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4.
如果不是马国力亲口这样说,我肯定不会相信:当年,中央电视台人事处告诉新分来的大学生马国力,他的去向是体育部时,他竟然以为,自己要去的,是工会里负责开展职工体育健身活动的部门.那时,恐怕没有几个人知道什么是电视体育报道;而马国力,之所以进了电视台,也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目不识丁的深山农民,他花费8年时间,用一己之力,建成了一项宏伟的"南水北调"工程.1座水库、500米绝壁水渠、2.5公里地下管道、1座水窖-这是他工程的几个主要部分.他的这项工程,不仅解决了自己4亩多地的灌溉难题,还捎带让周围近千亩农田"绝处逢生". "南水北调"让千亩家田"绝处逢生" 为了能浇地,冯武飞努力了8年. 一大早,这个56岁满脸沧桑的农民打开院中地窖的盖了,搬出整整一拖拉机的塑料管.他要到西坡根浇地去了,盼着分的,是西坡根近千亩麦田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搜索网站"谷歌"(www.google.cn)因为搜索结果包含大量色情淫秽内容,被政府暂停其境外网页搜索功能和关键词搜索功能.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为此制作节目,采访了一位大学生.这位大学生痛斥这家搜索网站链接色情信息,认为黄色信息害得他的同学"心神不宁".  相似文献   

17.
在农场的第一次相遇,是在去食堂打饭的路上. 那时,"文革"后期,他被"解放"后由组织上安排到我所在的国营农场任党委书记兼场长."文革"前他是一位中专学校的校长.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初,胡适曾有过一闪而过的和平幻想,所以才会想把家属安排到老家安徽绩溪去住.1月8日,蒋介石请他吃晚饭,他为蒋讲了温赖特将军守巴丹半岛力竭投降,胜利后释放回国,美国人热烈欢迎,国会特授予"荣誉勋章"的历史.他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了这件事,并写了"蒋公稍有动意?"一句话,蒋是否为这个故事所打动,胡适只是猜测,所以才会在后面加一个问号.从蒋坚持要胡适去美国,蒋从无求和的打算和诚意,所谓"求和"文告都不过是演戏罢了.  相似文献   

19.
呼唤专注     
不知是谁家装修运来了一堆沙子,堆在院子里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土.这个下午极其闷热,孩子们都被家长拉回家享受空调去了,惟独一个五岁的男孩儿,好像全然忘却了八月骄阳的厉害,执著地蹲在沙堆上忙碌.他大概是想建造一座桥,于是从沙堆的两边开始掏洞,试图能掏出一条"河",以便让他的"桥"凌空飞架.  相似文献   

20.
在人民网上市前一天,人民日报社社长张研农在复旦大学发表了一场激情演讲,他以前所未有的真诚直面90后的大学生,直言中国一号大报的困惑,也表白了人民日报的努力.他说:今天的大学生是在宽松、多元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网络恐怕是你们的生存方式,你们不太看报,看报恐怕也不看人民日报.因为你们对人民日报可能有一种印象,就是它很刻板.他还披露了这样一个故事:几年前,他们报社一个年轻编辑在网络论坛发帖征集报道线索,结果被很多网友跟帖嘲笑、挖苦,让他"很受伤".张社长直言,没能让年轻读者了解人民日报,这是他们的失职.这番话袒露了人民日报在转型中国所面临的实际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