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文字题教学在于能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学习应用题的“桥梁”。统编教材把文字题穿插安排于各个有关的章节当中,意在降低应用题教学的坡度,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怎样解决好这个“桥梁”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发挥文字题的桥梁作用,抓住应用题到文字题,文字题到式题的两个转化,对学生进行了如下两项训练: (一)文字题和式题的转化训练从二年级开始,课本中文字题的类型较多,但大多数与四则运算的概念有密切联系,因此四则运算的意义是连接文字题和式子题的纽带。这种训练在学生学习了运算的意义后进行。 (1)把文字题译成式子题一种是根据文字叙述直接写出算式,简称直译。例如: ①18除以6,等于多少? ②被除数是18,除数是6,商是多少? ③除数是6,被除数是18,商是多少?  相似文献   

2.
文字题是式题过渡到应用题的桥梁,是式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就有关文字题的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一、文安题几种常见的表述形式l.根据算式的读法来叙述的.如:4除12得多少?35减去5与3的积,差是多少?2.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来叙述的.如:被减数是56,减数是27,差是多少?两个因数分别是0.35与2.5,积是多少?3.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来叙述的.如:8个125的和是多少?5.9除以3.94加上6.6的和,商是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应用题时,学生容易出现见多就加、见少就减、见倍就乘的错误。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除了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以外,还要采用对比教学的方式,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第四册99页例9(1)有苹果25个,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2)有25个苹果,苹果比梨少7个,有多少个梨?这两道应用题,从三个方面进行对比:①对比条件:相同点:两题都是已知苹果有25个。不同点:1题是告诉梨比苹果少7个。   2题是告诉苹果比梨少7个。②对比问题:1题是求有多少个梨?2题是求有多少个苹果?③…  相似文献   

4.
文字叙述题是用文字表述数与数之间的运算关系的题目。如:35乘以8的积减去360除以9的商,差是多少?列出的算式:35×8-360÷9:320与80的差除以80与40的和,商是多少?列出算式:(320-80)÷(80 40)。文字叙述题教学是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教学时。应重视在这方面的教学。一、复习常见运算术语及数量关系常见的运算术语有加、减、乘、乘以、除、除以、  相似文献   

5.
乘除法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①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如;同学们种树,每人种5棵,7个人一共种多少棵?②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如:同学们种树,7个人种了35棵,平均每个人种了多少棵?③求把一个数按每份分几个,可以分几份(即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如:同学们种了35棵树,每人种了5棵,参加种树的有几个人?这一组是乘、除法最基本的应用题,三种应用题是按照乘、除法的含义,乘、除法互为逆运算的关系而定的。可以把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乘法视为原型题,两种除法应用题是原型题的变式题。第…  相似文献   

6.
如何培养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注意应用题的阅读指导,培养审题能力。有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比较抽象,而且复杂多变,常有学生因审题不准而将题解错,怎样审题呢?1.指导学生读“准”题。例如:①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学生铺了164平方米,比三年级学生铺的3倍多8平方米,三年级铺草坪多少平方米?②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学生铺了164平方米,比三年级铺的3倍少8平方米,三年级铺的草坪多少平方米?③学生到公园铺草坪,五年级铺了164平方米,三年级比五年级的3倍多8平方米,三年…  相似文献   

7.
引导学生解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难点之一。要降低这一教学难点的坡度,我认为必须从抓好文字题教学入手,学生学好文字题解题了,就为更好地解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文字题是从式题过渡到应用题的桥梁,是式题的语言表达形式。下面,我就有关文字题教学的几个关键环节,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一、给学生介绍小学一般文字题几种常见的表述方式1.根据算式的读法来叙述的。如:6除24得多少?23减去3与4的积,差是多少?2.根据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来叙述的。  相似文献   

8.
应用题是用词语组合来表述其内容和提示数量关系的 ,叙述时要用到诸如 :“一共、还剩、增产、节约、比……多……、比……少……”等关键词。这些词语有的阐明了题目的事理 ,有的反映题中数量关系 ,有的甚至对应用题的解题方法起着制约和规定性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教师应十分重视数学关键词语的教学 ,引导学生把它作为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研究和寻找正确解题方法的钥匙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词的教学要结合题意 ,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如(1)同学们种树 ,先种了 8棵 ,又种了 17棵 ,一共种了多少棵 ?(2 …  相似文献   

9.
1、该题训练认真读题,正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在读题时,弄懂题目内容及所求的是什么,并注意题中易混淆、难懂、关键词语。归一问题是在简单除法应用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是先用除法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然后把它作为固定不变的数量,进行推荐。如:①学校买3个书架,一共用去75元,照这样计算,买5个要用多少元?②把①中的问题改变成200元可以买多少书架?在学生读懂题意,求出单位数量是多少后,抓住关键词“照这样计算”进行分析,再求出几个这样的单位数量是多少(或有几个这样的单位)。2‘分析训练根据归一问…  相似文献   

10.
低年级学生解答逆叙应用题谬误析许万明逆叙应用题的特点是:(1)叙述顺序与生活常识(经验)不、致;(2)条件与解答顺序不一致;(3)叙述与学生思维不一致。上述特点使学生感到解这类题十分困难,解答正确率也较低,其原因在于:一、局限于生活经验,妨碍I理解题...  相似文献   

11.
解答逆叙应用题错因种种江苏金湖县教育局许万明逆叙应用题的特点是:①叙述顺序与生活顺序不一致;②叙述条件的顺序与解答顺序不一致;③叙述顺序与已经掌握的思维顺序不一致。因此,学生在解答道叙应用题的过程中,往往感到十分困难,正确率也较低。低年级学生解答逆叙...  相似文献   

12.
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少(多)几的应用题是六年制数字第四册的教学内容,它与第二册中正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所求的问题相同,其中的一个条件和算法也一样,只是第二个条件的叙述正好相反。解答反叙应用题时,字生往往把它同正叙的应用题混淆,见“多”就加,见“少”就减,因此,从为析反叙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寻求正确的解题方法是本段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上的难点,突破这一难点的方法是沟通正、反叙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准确理解“谁多”、“谁少。一、演示操作,认识数量关系通过演示操作,初步认识反叙应用题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学生找不对单"1",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题中抽象的分率和具体数量对应上发生了混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做到读题后立即就知道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当学生完全熟练后再进行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此文中的实例含有两层比较关系:一层是相差关系,一层是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一步计算的式题教学中,采用看式题想数量关系的训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刀。例如,看式题25+30,要求学生说出,这道式题是求两数之和的,并要求学生说出式题所反映的数量关系:①一个数是25,另一个数是30,两个数一共是多少?②甲数是25,乙数比甲数多30,乙数是多少?或甲数是25,它比乙数少30,乙数是多少?再如看式题84÷4,要求学生说出这道式题是求两数之商的,并要求学生说出式题反映的数量关系:①把84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②84里面有多少个4?③84是是4的多少倍?④一个数的4倍是84,求这个数。这种训练形式,可以把单调、枯燥的式题计算变成有  相似文献   

15.
正确理解应用题题意是弄清数量关系、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怎样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题意、弄清数量关系 ,从而更好地解题呢 ?我们除让学生掌握“分析法”和“综合法”两大基本方法外 ,还应帮助学生掌握理解应用题题意的一些策略和技巧。一、把已知条件调调。某些应用题 ,已知条件的叙述不“顺”。这样的题 ,把已知条件调调 ,就容易理解题意。例 夏萍看一本故事书 ,看了两天后还余下 5 4页没有看。已知第一天看了全书页数的 38,第二天看了全书页数的 25 ,问这本故事书一共有多少页 ?把题中的已知条件调调 :“夏萍看一本故事书 ,第一天看了全书…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中,运用简要的语言表达数量关系的问题,叫做文字题。一、文字题的内容和作用小学数学中的文字题大致有如下二种:(一)简单的应用题。指只需一步计算的文字题。按照不同的教学目标又可分为三类:1巩固四则运算各部分名称的文字题。如:被除数是960,除数是32,商是多少?2巩固基本概念的文字题。如:比072多156的数是多少?120的三分之一是多少?3巩固逆运算关系的文字题。如:什么数加上36结果是82?这些文字题既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也可以先设未知数x,再列方程计算。(二)复合文字题。…  相似文献   

17.
【课例简析】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与正叙的应用题的区别在于,题中的第二个条件正好与正叙的相反,因此,学生容易犯见“多”用加,见“少”用减的错误。教学时教师应加强操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对题目的数量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帮助他们确定正确的解答方法,以避免发生上述错误。【导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操作活动①:让学生第一行摆8个圆片,第  相似文献   

18.
解文字题也象解应用题一样,要启发学生思维,理解题意,把题中的数学术语搞清楚,分析题中已知数与已知数之间的关系,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我采用如下几种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采取“缩句”的方法,使题意清楚地显示出来。如:“9.072除以72的商减去0.53与0.204的积,得多少?”先引导学生用语文教学中“缩句”的方法找出句子成分,再一步一步地解答。该题通过缩短句子后变成:“商减去积,得多少?”再进一步分析,商是哪个数除以哪个数得的商呢?积是哪两个数相乘得的积?从而使学生找到解题的步…  相似文献   

19.
学生找不对单位"1",根本原因是学生对于题中抽象的分率和具体数量对应上发生了混乱。解决问题的关键是在学生学习简单的分数应用题时要多下功夫,让学生做到读题后立即就知道题中的单位"1"是什么。当学生完全熟练后再进行复杂韵分数应用题的学习。此文中的实例含有两层比较关系:一层是相差关系,一层是倍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复习旧知,以旧带新求平均数应用题是在学生掌握了等分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之前,先复习关于总数、份数和每份数关系的基本应用题。例如:一台碾米机4小时碾米9600斤,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要求每份数,即平均每小时碾米多少斤,就是要把总数9600斤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一份,即9600÷4=2400(斤),让学生明确:每份数二总数。份数。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数量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补充条件和问题:1、少先队员一人植树,一共植40棵,平均每人值多少棵?人王明小朋友3天做数学题,平均每天做多少道题?3、东在生产队有7亩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