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文学价值从生成起点到过程转换,是一个动态的完整过程。以往的文学价值研究仅局限于静态的分析而忽略了文学价值的过程性与完整性。鉴于此,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提出的人与对象性世界关系的概念,并以此作为文学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文学与对象性世界的价值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对象性世界所构成的价值关系的根本反映。人与对象性世界所形成的精神价值关系,直接左右着文学价值的选择、追求与嬗变。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实也昭示:文学价值观念的历史嬗变与现代重构的机遇和难题,其焦点和核心乃是人与对象性世界的关系问题,把人与对象性世界关系作为文学价值研究的逻辑起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为目的,全面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社会实践理论。  相似文献   

2.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哲学思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的形成和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社会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要求人们终身学习;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人们接受终身教育;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要求人们必须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学者积累的治学论,源远流长,丰富精彩,对当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学习是使人发展天性、改变习性、使其铷心、知性、知天”的最基本途径;学习理论中把人性问题作为关注与研究的核心,这是教育理论应当借鉴的;学习理论注重对人性功能的研究,尤其对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研究与论述,这是教育理论中少有的。学习理论既有对静态的学习概念、性质、目的、因素、条件、方法的研究与论述,也有对动态的认知发生、思维活动、情感欲望、步骤过程的研究与描述;它把学习者视为‘种子”,强调内在动因,侧重生发、发生与价值研究;重认知发展,更重实践活动;重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德识才学创新素质的养成。这些学习理论中的规律性认识,都说明学习从属于发展、教育从属于学习的基本原理。从本丈论述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学与教的关系、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启迪与影响看,学习理论确实是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人本、社会和教育发展的硌然选择,具有学科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引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策略:网络与语文学习的融合;注重体验、实践与探究;学习过程中必要的合作、交流与分享;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与人文情感的升华。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学者积累的治学论,源远流长,丰富精彩,对当今的教育教学理论有很多可资借鉴的宝责资源.学习是使人发展天性、改变习性、使其‘‘知心、知性、知天“的最基本途径;学习理论中把人性问题作为关注与研究的核心,这是教育理论应当借鉴的;学习理论注重对人性功能的研究,尤其对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过程和规律的研究与论述,这是教育理论中少有的.学习理论既有对静态的学习概念、性质、目的,因素、条件,方法的研究与论述,也有对动态的认知发生、思维活动、情感欲望、步骤过程的研究与描述;它把学习者视为“种子“,强调内在动因,侧重生发、发生与价值研究;重认知发展,更重实践活动;重智力开发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德识才学创新素质的养成.这些学习理论中的规律性认识,都说明学习从属于发展,教育从属于学习的基本原理.从本文论述的学习与发展的关系、学与教的关系、学习理论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启迪与影响看,学习理论确实是建构教育教学理论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的主体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是否能建构一种尊重人的主体发展性和主体生成性的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很值得反思,并在实践层面亟待解决的问题。以人的主体性的理论视野反思当下的基础教育,我们看到,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正在走失,学习处于“无自我的主体”状态,要在教育实践中坚持主体性原则,实际就是重视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和学习活动中的自主性。自为性和创造性。要建立多元智能观,尊重学生主体的差异;要打破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尊重学生的自由思想的权力与话语权力;要建立双主体的教育理念,从学生的主体需求出发构建新的课程体系;要转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性学习。  相似文献   

7.
终身学习的价值分析与体系建设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国际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与实践,是当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的重大变革,是全球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需要。然而,要真正建设和完善终身学习体系,进入学习化社会,还需经历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还有大理的理论与实了示工作要做,笔试图通过对终身学习观念的形成说明和价值分析,进一步研究终身学习体系的结构状况和如何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等问题,以探寻走向学习化社会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8.
随着学习研究的深入和学习观念的更新,学习的主体意识在学生、教师和家长中不断强化,但大多数人对学习主体的理解,都停留在个体学习的层次和水平。本文阐述了学习主体从个体向团队的拓展和提升这一当代学习理论与实践发展的新趋势,较深入地探讨了个体学习、协作学习和团队学习的区别与内在联系,并从时代高度论证了在我国学校教育中倡导团队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师学生在学习方式方面主要存在着自主意识强而理性分析不足、研究探讨专业问题意识较弱、一般的研究问题的程序和方法掌握不够牢固及应对基础教育对中小学生学习素质新要求不敏感等问题,高师教学应增强学生对专业课程自主而理性的学习方式的认识和把握;引导学生探寻适合自己认知方式及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取长补短,增进专业学习和自主发展;加强学生探究、研究型学习方式的训练掌握和对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发展的理论学习与学科课堂教学实践训练。抓好教育实习。提高就业学习素质,培育高师学生自主理性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应对就业要求、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综合学习素质。  相似文献   

10.
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拓进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前期,为着实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目标,我国成人教育不仅需要着力追求教育实践的科学发展,而且需要高度重视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拓进,通过强化理论研究为成人教育实践提供清晰的理性指导和坚实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contribute to the understanding and use of the theory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In order to clarify terms, explore ap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and reflect on various critiques of the theory in the literature, two educational researchers conducted a series of interviews with the theorist Etienne Wenger-Trayner. The interviews have been thematically organised around key concepts from the theory. By relating the concepts to their uses in research and to other social theories, Wenger-Trayner clarifies key ideas of the theory including what constitutes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He explains how he conceptualises identity and participation in order to develop a social theory of learning in which power and boundaries are inherent. The interviewers draw on these conceptual discussions with Wenger-Trayner to consider how the theory of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resonates with key debates and issues in education. By unpacking some key concepts of the theory from an educational perspective, we provide researchers with conceptual tools to support the complex decision-making that is involved in selecting the best and most appropriate theory or theories to use in their research.  相似文献   

12.
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先进的教育理论及教育观念与高等教育实践的高度结合,它是办学的灵魂。本文结合我国目前开展的教育思想大讨论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分析了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概念、特点、作用,并就确立办学指导思想提出了具体观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人们对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社会作用始终存在着争论。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在促进社会进步和国力增强,以及人的全面成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指导教育实践的教育科学的发展同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发展有机结合,产生积极的引领、互动和有效的合力,并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对特殊群体和个体发展的研究,注重人在道德上、精神上、法律上的发展,加强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开拓形成新的主题、领域。  相似文献   

14.
民国时期商务印书馆所办的《教育杂志》是我国教育研究的重要阵地,也刊载了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成为洞察民国时期社会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一个窗口。根据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的文章数量、主题等,可以发现《教育杂志》中社会教育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且形成了一个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同时,其社会教育研究的主题主要集中于平民教育、识字教育、民众教育、学校兼办社会教育、社会教育理论、战时的社会教育、国外社会教育理论和概况等方面。《教育杂志》刊载社会教育研究文章,推动了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本土探索,传播了国外的社会教育理论和实践,形成了我国的社会教育研究群体。在借鉴民国时期《教育杂志》对现代教育研究本土探索的基础上,社会教育研究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注重社会教育的理论研究,建设社会教育学学科;立足本土的社会教育实践,推动外来社会教育研究的本土化;强调教育期刊与社会教育研究协同,助力于社会教育研究的发展;培育社会教育研究群体,集中推动社会教育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研究科学取向是教育研究从自在走向自由的自为存在。它通过认知教育世界、引导教育生活、创造教育理论提升自己的价值;借助于问题转化和主客体互动、逻辑自洽和经验证实建构教育理论和关注教育实践。由于固有的“悟性”特质和社会精神使然,中国传统文化明显缺乏科学意识,特别是科学精神。现代中国的教育研究需要倡导和培育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以应对现代性的挑战。这就要求超越以传统道德理想主义的“天人合一”思想,而借助科学的中介实现教育研究“天人合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和分析我国1979年以来教育哲学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认为当今教育哲学研究应关注教育实践、关注各种社会思潮,对教育发展中提出的一些根本问题从方法论的高度给以理论上的阐明和科学的预测,使教育哲学切实发挥指导教育实践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功能的局限性及其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理论功能具有延迟性、非惟一性、非全息性、非历久性、非充分性、受滤性等方面的局限性。超越这些局限性的途径,应以有效的方式形成实践的实践观念,教育理论要尊重教育实践,要关注和研究教育中的问题,要增强教育理论的可接受性。  相似文献   

18.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和冲击,当前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出现了种种困境,如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导地位受到挑战和动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受到轻视和影响。要走出困境,必须优化家庭、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要与时俱进,转变教育理念,改进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论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研究教育本质着手,在充分探讨各种教育本质观的前提下,提出了异步教学的教育本质观,认为“教育是引导人参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活动”。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近30年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秉承生活教育思想精髓、具有生活教育特色的生活德育理论。陶行知的生活德育理论随着他的教育实践从萌芽走向成熟,包含了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和德育途径等多个方面,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德育理论体系,为中国近现代德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系统地认识陶行知生活德育理论,有益于从中汲取营养,指导当前的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