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雨 《生态文化》2013,(2):54-55
什么样的生命能在没有水的状态下生存?什么样的生命能在没有氧气的状态下生存?什么样的生命居然在酷寒面前毫不畏惧?在这一系列的问题面前,许多人都会摇头,没有了水,怎会有生命存在?水是生命之源,水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是人人皆知的。一切生命若没了水的滋润,都会干枯、死亡。尤其是动物,动物的耐旱力远远低于植物,特别是人类。一个人所能忍受的脱水极限只有他自身体重的百分之四,人如果在完全没有食物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生命科学史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占据了极大比重,教育工作者应高度重视对生命科学史的开发,使之达到应有的教学功能.文章仅就培养探究型人才方面,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生命离不开水,文学也离不开水。尤其在诗词中,水真可称得上是“永恒”的题材。读唐宋诗词,写水或“涉”水之作,比比皆是。以水咏景,以水寄情,以水作比,真是琳琅满目,千姿百态。然同是吟水,不同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绪中,所用之笔法,所言之境界,却各有千秋,各臻其妙,细细品味,其乐无穷。许多千古绝唱和名篇佳句,更是百读不厌,实乃最大之美学享受。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态圈的一部分,生态圈每一个环节都有水的存在。水既是生态圈的基质、材料,又是生态圈的物质、能量转换、循环的媒介和载体。水不仅是生命之源,还是生命之本。这并不是我们的创新。前,是达尔的《进化论》问世以来,大多数科学家的共识;后,是我们老祖宗早有的论断。我国最早的医学作《黄帝内经》中说:“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在这里把水放在谷(即食)之前同列为人生命之本,是有其科学道理的。  相似文献   

5.
南屿 《生态文化》2014,(1):18-19
在我的认知中,草木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生物之,草木也是这个星球上其他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陆生动物,包括人类都是靠草木制造的氧气来呼吸,来维持生命。从这个层面来说,阳光、水、草木是人类的命根子,三者缺一不可。而草木义与人类的生存、生长息息相关,人们化草木中发现食物,  相似文献   

6.
用水与节水     
吕榆 《生态文化》2002,(1):61-61
每当看到“请节约用水”这样的小牌子时,一种沉重感便压上心头。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与水密切相关,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水。伴随着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水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水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喝水的学问     
李丽 《生态文化》2006,(6):49-50
喝水的重要不言而喻:水是生命之源,是生命中除氧之外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最主要的因素。每天正确喝水是养生保健第一经济、简便的灵丹妙方。水在生理机能方面有两个:既有营养功能:可以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稀释;又有代谢功能,参与肌体细胞的新陈代谢。只有让细胞喝足水,才能保证机体的新陈代谢正常进行。而看似简单的喝水中实际上很有学问,正是:喝水每天离不了,真正喝好疾病少,因人而异自己做,健康钥匙别错过。所以每个人都应该明确自己应该每天喝多少水,什么时间喝水好,喝什么水好,更要知道应该怎么喝水。  相似文献   

8.
魏言 《生态文化》2012,(6):59-60
人的身体能容纳多少毒素?毒素是危害我们身体的大敌。无论是什么人,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且还不能经常、定期地对身体进行清理,那么,他体内一定存在着大量的毒素。毒素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分,包括血液、淋巴、皮肤及每个细胞,其中百分之八十的毒素存在于肠道中。因此,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减少或清理体内的毒素,维护身体的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是要平衡膳食。从营养、科学的角度来说,能使营养需要与膳食供给之间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9.
有翅的飞了有腿的跑了你也有腿但你没跑为了这一山把你叫做父亲的孩子你举一柄打成铁的誓言和一颗紧握成拳头的心将自己当水泼出去火苗吸尽你生命的所有水分你倒下火也倒下树,依旧站着站着不让天空塌下他们用嫩绿的眼睛哭树不怕有你拔不出脚的坟茔看着他们天天用露珠说话、长大护林员与一场火灾@高若虹~~  相似文献   

10.
管丽珺 《文化学刊》2015,(2):217-220
葛洪《抱朴子外篇》的价值观,体现出一种"知止"的思想原则和人生智慧。儒道在"知止"的问题上,各有不同侧重,折射出关涉生命的不同理解。而葛洪将两家杂糅,综合乐观与悲观的生命之道,丰富了传统的身心性命之学。  相似文献   

11.
陈知丹  赵璐  杨天英 《职业圈》2011,(32):139-140
后危机时代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及特点 一、现状。第一,海外并购数量增加,金额增大。据彭博资讯数据,中国企业2011年的海外并购交易规模占总体交易规模的比重达58.06%,交易数量为1194笔,金额合计917.4亿美元,而2010年海外并购仅占总体并购规模的53.63%。  相似文献   

12.
呼唤绿色     
中华 《生态文化》2002,(3):37-38
地球上因为有了绿色的植物,才有了氧气;因为有了氧气,才有了靠氧气维持生命的生物。绿色是生命之源,绿色是生命的血脉。而绿色养育着的众多生物,又使地球生物圈得以繁荣、维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交流》2016,(9):0-0
杭州,正悄然成为文化创意之都。2015年,杭州文创业实现增加值2232亿元,占GDP 比重达22.2%。经济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与共同发展,为杭州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市民以自己的活力与朝气,向世界展示着生活的美好与对明天的憧憬。  相似文献   

14.
余华的小说《活着》为读者讲述了主人公福贵在"生"与"死"的冲突和对立下,向死而生,顽强地活着对抗死亡的故事。余华将福贵一生的经历提炼成生死哲学,启发人们:面对仅有一次的生命时,每个人要常怀敬畏之心,常怀感恩之情,珍惜生命,不惧困难,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温情和美好,好好活着。  相似文献   

15.
姜笑笑 《职业圈》2012,(23):69-69
随着全球服务性经济格局的形成,世界服务贸易飞速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世界贸易额占世界GDP总额的比重增加了10个百分点,而这10个百分点几乎都是源于服务贸易比重的增加。据2011年世界投资报告,201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688.1亿美元,跃居全球第五。同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3624.2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假如生命的河流,是一段曲折的沧桑;假如万古流淌的河流,是迢迢前去的逝者。那么,在第一道有形无形的流水前,我们都愿意用一颗宁静的心聆听水之清音的过客。  相似文献   

17.
正近三十年来频频出现灾害性天气,人们对持续强降雨造成的道路阻断,已经司空见惯。因为恶劣天气,去年的某一天又一次被挡住出行的脚步,我在窗外风雨声中看到一条电视新闻:江西鄱阳一河堤溃口,数千人被困,一万多人紧急转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人类逐水而居,很早就认识到水乃生命之源,因而各地都有自己的母亲河。我家乡的母亲河叫尤溪,它是水名也是县名,以水名县,可见水的分量有多重。  相似文献   

18.
正"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我们之所以选择水立方来举行这个晚宴,是因为水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2000多年前,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意思就是说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一样涓涓细流,泽被万物。亚太经合组织以太平洋之水结缘,我们有责任使太平洋成为太平之洋,友谊之洋,合作之洋,见证亚太地区和平、发展、繁荣、进步。"这是习近平主席于2 014年11月11日在APEC第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早期的珠玉崇拜和水崇拜联系在一起。神话中的珠意象往往伴随出现水及水族动物 ,索珠、赠珠神话的神灵角色都是水神。早期的玉神话和水崇拜密不可分 ,玉和水的渊源极深 ,玉神话突出表现水的润物功能。早期珠玉神话沿着优美的方向发展 ,出现众多女性神灵。到了后来 ,珠玉出现阴阳之分 ,受到传统哲学的影响。神话中的珠玉意象往往寄托先民的长生之想 ,而珠玉作为美饰意象则是后来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宋明新儒家看来 ,宇宙人生是不可分的 ,仁者“静观”万物时的浑然与物同体 ,与其生命精神的内省体验相关联。由自然界鸢飞鱼跃的活泼生机 ,可见天地生命流行的生生之仁 ,而仁体就在人心里 ;故在返观心体的直觉活动中 ,能获得自适、自得之乐 ,体验到自然和谐之美与生趣盎然的诗意 ,融会贯通心学与诗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