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正>目前,中职学校与高等院校之间的课程衔接存在以下问题:中职与高校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重复造成学习时间的浪费;中职阶段专业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高等院校对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要求;大多数中职学生的数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比较薄弱,难以适应高校文化基础课程的学习等。"3+4"分段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方案是按照七年一体的原则,整体设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统筹制定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衔接贯通的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中职一高校衔接课程设置应整体考虑,从而构建一体化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应用型高校在本科教育中关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及四、六级考试等一些问题作了讨论.认为应该缩减大学英语课程学时,建议取消现在的四、六级考试,机械类专业可以不开设大学物理课程,增加一门技术标准课程.对于教材编写应注意前置课程和后续课程内容重复的问题,建议根据专业要求以"教材链"的方式编写.  相似文献   

3.
成人"专升本"是我国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中针对获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或大专以上学历的在职人员开设的本科学历教育层次,是学历教育的延伸和发展。由于成人"专升本"是在专科基础上实施的本科教育,课程设置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文章研究了三所普通高校成人"专升本"2009届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分析,剖析了成人"专升本"在课程设置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设置成人"专升本"课程应该遵循的主要原则:第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多方参与设置课程;第二,做好"专升本"与专科知识相互衔接,设置"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第三,符合成人学习特点和需求,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云南大学MTI(英语笔译)专业培养方式和课程设置情况,指出MTI专业建设的优势及不足,进而提出利用地域优势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这既能凸显云南特色又能推进专业建设,为云南开设MTI地方特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21所高校学科教学(物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的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活动及其学分和课时进行统计,以开设学校较多的课程为建议开设的课程,取学分和课时数的集中量为建议的学分和课时数。发现存在的问题有:部分课程内容之间相互重复或交叉;部分课程针对性不强且不具有教育硕士特色;课程设置不重视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个别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重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与纯语言文学的外语专业相比,更强调英语在商务场合中的应用,将语言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由于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开设时间相对较晚,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方面也不尽完善,商务英语教材质量更是参差不齐。整体来讲,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开设时间过于靠后且集中、课程体系不完善、基础课程繁杂等问题,而商务英语基础课程的教材问题已极大地影响到课程设置的优化。  相似文献   

7.
课程衔接是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一环,影响课程衔接的因素包括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制度等方面。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教材选择不合理。优化中高职数学课程衔接途径为: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避免重复,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材的选择要体现层次性、适应性、深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8.
课程衔接是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重要环节,影响课程衔接的因素包括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评价制度等方面。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重复、课程评价方法缺乏有效衔接。优化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衔接途径有:优化课程设置的结构;合理选择教学内容,避免重复;突出职业能力,改革中高职英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中高职公共英语课程的过渡和衔接。  相似文献   

9.
以石油类院校为例指出行业特色院校翻译硕士(MTI)研究生教育目前面临多种困境,分析其坚持特色办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提出进行科学发展定位,优化MTI课程设置;推进多管齐下,建立适应MTI培养特点的师资队伍;课内课外协同育人,强化MTI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MTI教育与翻译专业资格考试的衔接,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力等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雪洁 《考试周刊》2014,(54):157-158
目前高职院校都开设了"行业英语"课程,但与"基础英语"没有实现有效衔接,本文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师资、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基于就业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目的在于使专业理论知识积累更加深厚,教育教学技能更加娴熟,并增强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分析小教本科专业特点及办学现状,提出基于就业导向的小教本科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包括:小学教师基本职业训练课程,就业指导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课程,综合科研训练课程。  相似文献   

12.
以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研究本科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提出包括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限选基础课的教学计划,以及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对于校内集中实践性教学和企业实践教学给出了具体的实施内容和考核办法。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计算机本科专业系统核心课程教学长期以来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各门课程各自为政、缺乏关联性等问题,导致学生对计算机软硬件缺乏系统、整体的认识。为此,构建一套适用于地方本科院校系统能力培养的理论、实践课程体系。该体系着眼于系统性与整体性,强化各门课程之间的关联、衔接,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各门课程间的关联,巩固加深对计算机软硬件的整体认识,提高学生系统能力。该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可向应用转型的二类计算机本科专业推广,其构建思路、方法可为其它专业系统能力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结合国家和国土资源行业的现实需求,本文研究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土地整治工程方向)"卓越计划"本科层次培养的课程体系问题。以通识知识、工程基础知识、工程专业知识和企业知识四大模块为基础构建了以知识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土地整治工程课程体系构架;同时提出了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教学计划,并制定了企业实践教学计划。  相似文献   

15.
赵慧臣  何琦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2):64-68,58
伴随不同学科的分化与综合,不同课程形成课程群,已经成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反思目前的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可以发现:已经提出知行合一理论,关注课程体系问题;注重课程模块的组合,课程关系有待强化;提供更多课程选择,学习应用有待提高。从理论角度看,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以协同进化为内在目的,以优势互补为重要方式,以竞争升华为路径选择。在实践开展中,教育技术学本科课程群建设应该面向教育信息化人才培养,引领课程群建设;应用协同理论,指导课程群建设;构建互补体系,开展课程群建设;实施科学评价,优化课程群建设。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中,公共课设置不合理,专业课内容和方法都趋于本科化,选修课设置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对于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重视不够,研究生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可以帮助研究生适应学科交叉、拓宽知识面的需要。课程设置要不断改进公共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增加选修课的种类,加强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17.
沿袭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普遍采用自上而下的目标模式,存在着课程目标学术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脱离幼儿园实践、课程实施呆板单一等问题。有鉴于此,为适应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现实要求,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可以基于实践取向,从突出特长、重构体系、贴近实践、多元整合等方面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8.
阐释高校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目标,归纳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即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课程组合的拼盘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浅显化;教学方法的单向性、灌输式;成绩评定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与管理5个方面提出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实施现状,选取了3所“985工程”大学,通过对其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存在通识课程设置不合理;企业学习时间尤其是直接的实践技能培养时间不足;专门的伦理课程缺失等问题.与普通专业课程体系的比较发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的特色在实践教学方面表现得较为明显,但在通识教育部分以及课程结构上,“卓越计划”专业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为进一步完善该计划,加强其特色,建议完善通识课程;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并细化各实践课程(环节)的学时和实施场域;设置专门的工程伦理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