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国著名的近现代作曲家乔治.格什温的成名作爵士交响乐<蓝色狂想曲>开创了现代音乐与古典曲武的完美结合,堪称经典之作.他的作品也对20世纪世界音乐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再当今全球音乐界所提倡的民族音乐"世界化"的浪潮下,本文试图从对乔治.格什温的成名作爵士交响乐<蓝色狂想曲>的初步分析中去找寻一些民族与古典相结合的平衡点,希望能为中国民族音乐走向世界舞台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格什温试图弥合通俗音乐与音乐厅听众的鸿沟,他的《蓝色狂想曲》是爵士乐与交响乐完美结合的产物,使爵士音乐第一次登上了专业音乐的大雅之堂。  相似文献   

3.
《蓝色狂想曲》是格什温(1898-1937)的作品,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格什温用其罕见的旋律创作能力,给世人展示了一副有灵魂的画面,是爵士乐作品中的佳作。  相似文献   

4.
海顿(1732-1809)。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贫苦车匠家庭,曾给公爵家里当长工。后在新兴市民阶层影响下,曾两次去英国演出,并创作了十二部《伦敦交响乐》,名震全欧。我的乐团指挥来了!杰出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曾在一公爵家当乐团指挥公爵根本不懂音乐,只是为了显示自己富有,  相似文献   

5.
初看这篇文章的标题,你一定觉得很怪,它是1924年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首演之后,美国一家报刊评论的用语。乔治·格什温(George Gershwin 1898-1937)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著名作曲家。他的父母是移居美国的犹太裔俄国人。格什温13岁开始学钢琴和作曲。16岁时,生产电影音乐的莱密克公司雇佣了他,让他专写电影插曲和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2,(5):10
有一个学生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学生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io岁呀。""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呀。"  相似文献   

7.
超萌动物     
《高中生之友》2013,(10):F0003-F0003
(一) 一个小伙子问奥地利音乐大师莫扎特怎么写交响乐。 莫扎特说:“你还年轻,我想你必须从写民歌开始。” 年轻人不服气:“可你开始写交响乐的时候,只有十岁呢!”  相似文献   

8.
在介绍音乐家的文章中,多见这样写道:四岁开蒙,五岁作曲,六岁登台……,是个“神童”。仿佛著名的艺术家都是早熟的“天才”、“神童”.其实,并非皆如此.巴哈是世界伟大的音乐家之一,最早使用了“十二平均律”,开创了近代音乐的新路,有“音乐之父”的美称.他九岁丧母,十岁丧父,家境清寒,童年是在教堂唱诗班演奏管风琴、抄写乐谱中度过的.1704年他19岁才写出第一部清唱剧.作曲家海顿一生写了104部交响乐,被誉为“交响乐之父”,他的第一部交响乐完成于1759年,这时已经27岁了。他最早的作品是一首弥撒曲,是17岁时写的,这个年龄恐怕不能以“神童”相称了吧.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出身贫寒,十三岁继父业以宰猪为生,  相似文献   

9.
笑话笑画     
问答有个少年问莫扎特怎样写交响乐。莫扎特回答道:“您写交响乐还太年轻,为什么不从写叙事曲开始呢?”少年反驳道:“可是您开始写交响乐时才10岁呀?”“对,”莫扎特回答道,“可那时候我没有问过谁交响乐该怎样写。”  相似文献   

10.
黄敏华 《教师》2013,(8):30-30
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师牵着学生走,一步一回头,可谓"劳累至极"。如果课堂是一个交响乐团,教师就是指挥,学生就是乐手,指挥的任务就是把不同的乐曲协调成优美的交响乐。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可充分综合运用三种声音,让师生共同演奏课堂美妙的交响乐,达到让学生爱学、乐学的境界,真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1.
海顿的童年     
海顿是古典交响乐的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仅交响乐就写了100余首,被誉为交响乐之父。海顿的作品充满了对教会和封建势力的抗争,这与他饱受痛苦磨难的童年经历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2.
格什温是美国著名作曲家,作品《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具有典型的美国风格,作曲家将欧洲传统技法与流行元素结合在一起,成就了美国音乐史上一部永久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  相似文献   

14.
生物实验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乐队的学员,那么实验就是这部交响乐的大舞台。如何在实验这座大舞台上奏出抑扬顿挫的优美旋律,进而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把握"度"与"导"。一、"度"的把握实验教学中的"度"是指教学尺度,讲究的是适中,追求的是根据大纲要求和学生需求把握教学、调控教学。把握教学之"度"要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中央乐团指挥,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委员李德伦同志,于八月三十日下午,在河南省音协主席王基笑和省文联副主席耿恭让同志的陪同下,应邀到我校作了“怎样欣赏交响乐艺术”的学术报告。他的报告分为三部分:一、交响乐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如何  相似文献   

16.
《家教世界》2009,(Z1):32-32
世界著名交响乐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时,发现有不和谐的地方。他认为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不如意。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的权威人士都郑重地说明乐  相似文献   

17.
乔治.格什温是将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结合起来的美国民族主义音乐代表作曲家,出生于纽约布鲁克林俄国犹太移民家庭,从小喜欢爵士音乐并为以后他的创作之路带来影响,他的创作欲望源源不息,具有很高的音乐天赋,代表作品有《蓝色狂想曲》(1924)、《F大调钢琴与乐队协奏曲》(1925)、管弦乐曲《一个美国人在巴黎》(1928)、歌剧《波吉与贝丝》(1934),其中以被誉为"交响爵士乐"的《蓝色狂想曲》最为著名,它改变了爵士乐的命运,原本在跳舞厅和夜总会里演奏的爵士乐,终于鸣响在令人尊敬的音乐会大厅里,格什温把爵士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新的水平,打破了美国民间音乐难登大雅之谈的禁律,把爵士音乐元素与交响乐形式、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完美地融合。  相似文献   

18.
赵季平《第一交响乐》是献给北京迎接新千年的作品,承接了新世纪交响乐的发展格局,是一部集聚时代魅力的史诗级作品。本文从赵季平音乐艺术创作风格角度探讨了《第一交响乐》作品中所展现出的创作技术与民族性特征,从而为诠释《第一交响乐》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音乐价值提供全新的赏析维度及解析方法,为解读其艺术表现形式与创作技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点拨,辞书释为“指点、启发”之意,它是帮助人们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理清思路,找到最佳途径的一种艺术手段。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来共同完成的一部交响乐,如果说教师是乐队的指挥,学生是队员,点拨就是教师手中的指挥棒,那么点拨方法的实施就是教师对指挥棒的艺术应用。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依照情况同时创造性地应用灵活多变的点拨方法,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