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每逢见到“偷”字,总感到不舒服,脑海里便会映现出“窃”、“盗”等不雅之词,然而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却褒贬皆有,雅俗共存,以“偷”传神。  相似文献   

2.
看到题目,你感到特别奇怪吧。世上偷什么的都有,可就是没听说过还有偷时间的人。嘿嘿,这话可是一点不假,世上还真有那么一个爱偷时间的人,而且还是个大作家呢!  相似文献   

3.
一天,住在植物村的玉米公公家来了一位新邻居——大豆小弟,这下把玉米公公乐坏了,有了大豆小弟作伴,玉米公公再也不感到孤单寂(ji)寞(mo)了,而且他们还能互相帮助呢。  相似文献   

4.
圆顶先生的假发被偷了,是被一只鸟儿给偷的。 这件事是怎么发生的呢? 原来是因为圆顶先生太喜欢打瞌睡了,而且还是在别人说话的时候猛打瞌睡。 圆顶先生可以说是一个职业开会族,每天总有开不完的会。不过,不管是什么会,他其实都只是一个陪衬的角色,几乎没有什么发声的机会,所以每次会议一开始,他才刚坐下来,很快就感到昏昏欲睡。  相似文献   

5.
老树     
第一次与妈妈有了争吵。她竟然偷看了我的日记!我感到愤怒,就像一只受伤的小鸟被猎手的羽箭射穿了胸膛,撕心裂肺地痛。于是,莫名地,把升入初三的压抑与无奈全部发泄在了妈妈的身上,我近乎吼叫:“妈啊,你知道吗?日记本里写满了我的难过与快乐啊!您怎么可以这么不尊重我?您有没有  相似文献   

6.
一、孤独的幼儿和虚假的交往近日有专家撰文指出:据调查,有两成以上的幼儿感到孤独,这些孩子常常觉得自己得不到成人的真正关心,找不到同伴的珍贵友情,他们倾向于自闭、忧郁。但我们对此提出质疑:如果这一数据足够精确的话,那么另外将近八成的幼儿是否真正地感到不孤独呢?他们之中有多少人是每天大部分时间只能面对着电视、电脑、电子游戏机,是在与这些机器的交往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极不愉快的玩笑,不过要使它美好却也不很难。为了做到这点,光是中头彩赢了20万卢布、得了“白鹰”勋章、娶个漂亮女人、以好人出名还是不够的——这些福分都是无常的,而且也很容易习惯。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甚至在苦恼和愁闷的时候也感到幸福,那就需要:(一)善于满足现状;(二)很高兴地感到:“事情原来可能更糟呢。”这是不难的——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燃起来了,那你应当高兴,而且感谢上苍:多亏你的衣袋不是火药库。要是有穷亲戚上别墅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气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要是你的手指头扎进了一根…  相似文献   

8.
以梦为马     
一 自打上了初中,佳琳便应接不暇地忙于各类课业.一向对佳琳高标准、严要求的妈妈在她步入中学殿堂后,更是坚定秉承着“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学习准则,希望佳琳能够心无旁骛地邀游于知识的汪洋. 佳琳对此则有些不情愿.这周,她总算是“偷”得了半日的空闲,便一刻也不敢耽误地拿出端放在书桌底下的画板,小心翼翼地抹去积在上面的尘埃,像是终于破笼而出的鸟儿,扑棱着翅膀,急不可待地冲往了外面的世界.  相似文献   

9.
偷知识     
看到这个题目,你一定会感到十分奇怪,“咦,怎么知识还可以偷呢?难道把别人的脑袋撬开去偷知以吗?”说老实话,“偷知识”这个词并不是我创造的。有一次,王老师在  相似文献   

10.
我踏上工作岗位,不知不觉快十年了,送走了一届届的毕业班,常常让我引以为豪,可在我的心灵深处,却总有一些遗憾让我感到愧疚。燕是我班的一名学生,她是一个单亲孩子,母亲因为家穷跑了,那时她才五岁,从小因为缺少母爱,她敏感、自卑。班里的同学都不搭理她,都说她爱骂人,经常偷别人的东西。有一次,班上云的50元兴趣小组费被偷了,有同学反映燕曾在云的座位旁逗留过,于是燕自然被列为偷窃嫌疑人。作为班主任的我当时又气又恼,发誓一定要把偷钱的人揪出来,狠狠杀杀他的威风。我立刻把燕找来问话,我严肃地对燕说:“你知道我班云的50元钱丢了吗?”燕…  相似文献   

11.
嫩江流域是松花江水系中较大的支流,其流域面积达28.3万平方千米,流经地域横跨内蒙古、黑龙江、吉林三省区。在这一广袤的地域内,考古工作者和地方史学者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发现了178座辽金时期古城。为了深入地研究和了解嫩江流域辽金时期的古城布局,作者经过三年的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重新梳理了这些辽金古城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并绘制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分布示意图》,以及按行政区划将嫩江流域古城划分出八个区域。最后,从嫩江流域辽金古城的布局规律方面,提出了嫩江流域辽金古城布局的五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作文》2006,(3)
《孟子》中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人每天偷邻居一只鸡,别人劝他这不是君子所为。他就说:“那就减少点,以后每个月偷一只,明年就不偷了。”孟子认为:知非义,就要速  相似文献   

13.
老偷年事渐高,手艺再硬也有力不从心之感。小偷看在眼里,想在心里。一天,自告奋勇的对老偷说:我要跟你学艺。老偷眯缝着昏花的眼睛朝10岁的儿子瞟了一下,点了一点头算是答应了。当夜,老偷将儿子领进一户人家,刚跨进上房,老偷故意把门撞响,小偷吓了一跳。老偷突然将小偷推进大橱,而且从外面把门锁上,张口大喊,抓小偷!抓小偷!快来抓小偷……  相似文献   

14.
教学中,教师有时在学生日记和作文本上写上一两句富有哲理的"赠言",能比正常的评语在学生心灵里留下的痕迹更深,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有个学生作业未完成交来,我在他的作业本上赠了一句:"内心稍有不安吧,如果有,我就不感到失望,而且有所期待."此后,想不到这个学生再也不敢马虎,成绩也上升较快.有一个学生参加全县作文比赛前夕,在日记本上流露出这样的想法:"城里的学生见识广,我是深山沟里长大的,能行吗?"对此,我在她的日记里赠了一句:"深山出俊鸟."考后,她对我说:"这次比赛我  相似文献   

15.
每当看到我的这对发卡,我就会不由得想起我的好朋友刘盼。刘盼是我在老家时的一个朋友。她长着一头长长的黑发,鸭蛋形的脸上有一双大大的眼睛,总是笑眯眯的。有一次,刘盼来我家玩。看见了一对精致的发卡,就很想要。我不给,她就没说什么,只是有点不高兴。过了几天,我发现我的发卡不见了。我很着急,东找找,西看看,可就是找不到。我抓抓头,想:会不会是刘盼偷的呢?于是,我气呼呼地跑到刘盼家,刘盼笑容满面地迎了出来。我生气地说:“你别假惺惺的了,快说,发卡是不是你偷的?”她一惊,慌忙说:“我没拿,真的!”我还是揪着她不放,又说:“你没偷,难道…  相似文献   

16.
背景资料今年6月,我省某市一所农村中学的高一年级发生了一起“钢笔事件”:一位女生的钢笔丢了,她和另外几位同学认为是班上的一位女生偷的。这位被怀疑的女同学坚决否认自己偷了钢笔,但是她的辩解没有得到同学们的认同。该生感到压力非常大,害怕同学们嘲笑她,于是准备转学或辍学,但是家长不赞成,在害怕回到学校的情况下,这位女生留在家里复习功课,准备参加学校的期末考试。  相似文献   

17.
颜师古注《汉书》,不仅以其文字、训诂取胜,而且有其强烈的音韵意识。他在《五行志》里把“萧墙”注为“肃墙”(1504页),就是采纳《论语·季氏》的郑玄注。因为上古音萧、肃心母迭韵,幽觉阴阳对转[u:uk],二字在上古音同义通,这正是古人“义寄于声,声同者义多相类”的论断。再比如《五行志》里师古注曰:“婾与偷同,谓苟且也。”(1087页)《韦贤传》中又注为“婾与愉同,乐也。”(3103页)为什么从“俞”得声有两读呢,原来上古音,俞属侯部喻四,偷属侯部透母、定透旁纽,喻四近定,则俞和偷不仅迭韵,而且喻透邻纽,今音虽异,古音却同也。明末音韵学家顾炎武对此加以首肯:“偷,古音俞,《汉书志》,作婾,颜师古亦音  相似文献   

18.
在诗的构思和语言方面,常见有雷同者。其中有的是作者有意识偷用或抄袭,而且花样很多。唐代诗人皎然在《诗式》里曾提出诗有“三偷”:一曰“偷语”,类似现代的文字剽窃,原文照抄,他认为此法最笨;二曰“偷意”,类似现代的套用别人构思和创意,即把原作的立意搬过来;三曰“偷势”,势,一般指作品的法式和根基,他认为此法最不露痕迹。  相似文献   

19.
开心语文     
<正>偷什么保安抓到一个小偷,他一边做笔录,一边问:"你偷什么了?"小偷低着头说:"偷了镐、镢头、簸箕……"保安一拍桌子,说:"你就不能偷点电视机、电冰箱之类的吗?"小偷纳闷地说:"这有区别吗?"保安眼一瞪说:"怎么没有?你就不能偷点我会写的吗?"  相似文献   

20.
七旬老人莎莉近日收到一张300美元的支票和一张便条,上面写着:"1998年夏天我偷了您的钱包,对此我非常抱歉,现将所偷钱款连同利息共计300美元还给您,请您原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