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一、试教试教时,我把课文情境中感悟草原独特风情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我是这样设计的:(一)围绕感受,探究原因,感悟草原风光1.师:老舍先生来到草原,有哪些新奇的感受?这些感受是怎样产生的?我们来读课文第1自然段。这段文字,可谓描绘草原美景的经典之作了。2.学生自由读,感悟草原美景。3.交流感悟,重点指导:语句一: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相似文献   

2.
一次试教──《在仙台》备课说明袁微子这次试教之前,我利用了两个晚上,断断续续地备了课。我先把自己设想成为一个五年级学生,从语文形式──词、句、段、篇来理解内容,进一步领会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再从怎样让学生理解来考虑,着重抓了教材中内在的逻辑联系和与此有...  相似文献   

3.
继承:"酒"中自有真韵味离比赛的日子越来越近,我没有急于试教,而是静静捧起课文,用心细品文本:《景阳冈》一文改编自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水浒传》第二十三回。课文记叙了武松趁着酒  相似文献   

4.
去年,我试教了一组课文,即第十册第四组(第13课至基础训练四)。我教得不好,但有些感受。下面谈谈我教学第13课《琥珀》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80年代初,我曾经在北京市一所小学试教过一次语文。试教的课文叫《在仙台》,是从鲁迅的《藤野先生》中节选的,编在高年级的课本里。那次试教,是为了探究一个问题:语文教学究竟为了什么?如今已经相隔近十年,这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变化很大,但仔细寻思,旧话重提似乎仍有必要,倒并非为了怀旧。记得在试教前的那段日子里,我在外文局编印的《编译参考》上看到一篇美国人写的登在英国刊物上的文章,题目叫做《中国的教科书十四年来依然如故》。这“十四年”,指的是1964年到1978年。  相似文献   

6.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示范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蟋蟀的住宅》。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教过数次了.以往我都采用常规教法——品析语言文字,解渎蟋蟀住宅的特点来体会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也不乏精彩之处,但总觉得这样一成不变地教下去,不免给人以单调感。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另辟蹊径试教《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7.
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大纲》“阅读能力要从一年级开始培养”的精神?带着这个问题,我以五年制第二册第11课《一只小羊羔》为例,进行了试教探索。现结合部分课堂实例谈点试教后的体会。 《一只小羊羔》是一年级学生接触的第一篇长课文(阅读课文除外),全文六个自然段,近两百字。课文反映的内容又是内蒙草原少年儿童的生活故事,那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惯与我们南方有很大区别,再加上一年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都很浅薄,这些,都增加了学习的难度。教学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对课文的理解。 课文以“看图学文”的形式出现,通过画面展现了内蒙草原的生  相似文献   

8.
<正>课文《丑小鸭》中有这样的语句:"哥哥姐姐咬他,公鸡啄他,连养鸭的小姑娘也讨厌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在试教这一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三个动词"咬、啄、讨厌"来体会丑  相似文献   

9.
学校安排我上一节示范课,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蟋蟀的住宅>.这是一篇传统课文,我教过数次了,以往我都采用常规教法--品析语言文字,解读蟋蟀住宅的特点来体会蟋蟀坚持不懈的精神,虽然也不乏精彩之处,但总觉得这样一成不变地教下去,不免给人以单调感.于是,我做了一次尝试,另辟蹊径试教<蟋蟀的住宅>.  相似文献   

10.
《分马》可以说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课文了。自从五十年代中期《分马》被选为语文教材以来,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它对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有很多益处,对学生的共产主义晶德教育也有良好作用。我曾经几次教学《分马》这篇课文,每次的收获都不一样。最近,为了探索传统篇目的数学规律,选了两个班试教,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为便于继续探索,暂作一个小结,向同事们求教。  相似文献   

11.
试教《认识小数》一课。第一次试教时,我先创设了购物的情境,出示了许多商品的价格信息(有整数也有小数),让学生对这些数分类,然后通过这个情境揭示了课题引入新课,接着我又换了另一个情境进行教学。试教后,对于情境的创设引发了我的思考。一、情境教学是否只是为引入课题《认识小数》这节课。  相似文献   

12.
那是今年三月,我要参加省好课比赛。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教案。看着紧凑的教学设计、诗意的教学语言、精美的教学课件,我满怀信心走进了六(2)班级进行试教。因为我觉得学生对课文比较熟悉,所以注重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感受。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提问,教室里仍然鸦雀无声。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一个人举手,无可奈何地说:“如果没有人举手,  相似文献   

13.
新编初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一册,去年八月印出试教本,秋季开学,在北京丰盛学校、二龙路学校、天津三十五中、河北静海中学四个学校试教。一般教师认为新课本比现行课本有了很多改进,例如丰盛学校教师反映:“新课本的课文短,质量好,知识面广,重视基本训练,对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有帮助。”试教班学生也欢迎新课本,认为读起来有兴趣,  相似文献   

14.
在试教中促教学观念的转变崇文区广渠门小学何懿娴人教版“六三”制教材的试验工作在我区进行了三年。我很幸运地承担了试教样本班的教学任务,三年试教实践使我教学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收获是非常大的。一、试教促教学观念转变,使...  相似文献   

15.
一位青年教师要在教研活动中上一节阅滨课。选定的课文是人教版第五册中的《灰雀》。在听试教课时。我发现她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这样两个方面:1.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灰雀?2.列宁是怎么喜欢灰雀的?在课后的交流中.我提出了意见:把重心落在这两个方面是不是有点偏题?那青年教师一脸茫然:怎么会偏题呢?难道课文不是写这两方面的内容吗?  相似文献   

16.
最近,我有幸担任一所学校青年教师优秀课评比活动的评委。学校组织者介绍,这次赛课,参赛者提前两天领取教材,同年级同课文、开放式备课,但不得试教,提倡原生态课堂教学。这次听课,有几例对相同教学内容运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细节,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比较、品评、甄别这些细微的教学环节,无疑有益于更新我们的教学理念,促进我们的教学预设趋向完美。  相似文献   

17.
调入新学校后的第一次公开亮相是组织学生学习《秦始皇兵马俑》(浙教版第十册)。因此,我课前参阅了许多老师上本节课的资料,并进行了试教……庆幸的是,这次上课与试教时的情形差不多,学生对课文十分感兴趣,发言非常积极,语言也很有条理。不知不觉地,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过去了。看得出,学生们对军阵的威武雄壮都有了不同程度的体会。在学生有感情朗读后,我充满激情地结课:“是啊!同学们,那一行行、一列列的金戈铁马,那么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秦皇朝当年兵强马壮、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威镇四海的壮观场面,真不愧为——”学生齐声回答:“世界第八…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公开课上,开课教师在介绍自己的课时经常这样说:我的课第一次试教时如何,第二次试教时如何如何,第三次试教又如何如何。有的教师试教竟达10次之多。在为这些教师的“试教”精神所感动的同时,我不免为前几次试教时,尤其是第一次试教时听课的学生呜不平。为何?第一次参与试教的学生与最后一次参与正式教课的学生,他们所受到的课堂教育是不一样的,而这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19.
小赵老师要到市里去上公开课,内容是小学六年级的课文《山谷中的谜底》。试教后,听课老师对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提出了异议。  相似文献   

20.
去年十二月间,我校六年级语文教研组,为了进一步研究改进语文教学,决定由我试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现将我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希望得到同志们的指正。《我的战友邱少云》这一课是写志愿军战士邱少云在朝鲜战场上,为了战斗的胜利,严守纪律,忍受烈火燃烧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我是第一次教这篇课文。因此,我先将课文朗读了两三遍。我发现课文中有些字音如“霜”、“涸”、“坳”、“蜷”、“僵”等读不准,便查阅了字典,又请同年级老师听我将课文读了两遍。这样,课文基本上读正确了。可是有些词义还不大理解,如“山坳”、“山沟”、“部署”、“沉默寡言”等,我翻了一些参考材料,找了一些工具书,弄清了课文中词语的含义。在这基础上,我又将课文细细读了两三遍。这一来,对课文内容的领会更深刻了,我便着重揣摩作者的用词造句怎样为表达思想内容服务的。例如“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