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出版工作》第三期上介绍了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凡尔纳一生写过一百多种科学幻想小说,在全世界赢得了读者。他用科学丰富了文艺,又用文艺促进了科学,成了现代科学发明的预言人。他逝世时,很多国家的国王和总统,都派了特使为他送葬。但是,谁知道他的处女作《气球上的五星期》,竟有着那样一番坎坷遭遇呢! 据说,当凡尔纳尚未成名时,《气球上的五星期》曾先后投给十五家出版社,但都很快被一家一家退了回来。凡尔纳灰心丧气,一怒之下,把手稿投进了火炉。他的妻子又把稿子抢了出来,劝  相似文献   

2.
文化大革命前夕,那个同林彪、“四人帮”关系密切又颇具权势的“理论权威”,在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家儒勒·凡尔纳(一八二八——一九○三)早期作品《气球上的五个星期》中找到一些“问题”,便肆意夸大,大嚷大叫说这位科学文艺家是在“恶毒攻击非洲黑人”,判定凡尔纳的作品统统是“大毒草”,勒令停印当时已翻译出版的凡尔纳的全部科学幻想小说。这是林彪,“四人帮”一伙对科学文艺的残酷迫害。  相似文献   

3.
“知识林”     
成功者的秘诀: 儒勒·凡尔纳的“五多”科学幻想之父儒勒·凡尔纳,为了写出更好的科学幻想小说,在平时收集资料时做到“五多”:多读、多想、多比、多用、多记。他在从事写作的40多年中,所以能写出《海底二万里》、《神秘岛》等名  相似文献   

4.
最近有位同志拿来一篇稿件,让我看看,说他这篇“得意之作”花了十多天时间才完成,随后又反复推敲,增删数次,但投出后,杳无音讯。所以就照原底稿重抄了一份,让我帮他改改,再次另投。我拜读之后,便写了一封回信,指出这篇文章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不要泄气,继续努力。而这位同志却给我回信说,他再也不想写稿了,这次就折腾够了……联想这件事,我想起了十九世纪法国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凡尔纳的第一篇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的遭遇。他先后投寄到十五家出版社,都被一一退回。每当他接到写着“尊稿我们读审后不拟刊用,特此奉  相似文献   

5.
著名科学幻想小说作家凡尔纳的小说创作用的是直接法。他根据小说创作的需要阅读有关的科学著作。《八十天环游地球》这本书,是凡尔纳在构思好了基本的故事情节,根据需要去查阅火车运行时刻表、阅读有关各国的地理知识、风土人情的资料和史料之后,才进入撰写过程的。凡尔纳一生中写下了一百多部科学幻想小说。他的作品中涉及的  相似文献   

6.
作家牟崇光曾回忆过这样一桩佳话:50年代,他的第一篇小说《胜利百号地瓜》不知该投往何处,于是想到出版社是个出版文章的地方,就寄给了山东人民出版社。可是不久,他惊喜地发现——这篇小说奇迹般地登在了《大众日报》“丰收”副刊上。稿子明明寄到了出版社,为什么登在报纸副刊上了呢?——是“热心人”转去的。后来牟崇光调到省城工作,几次了解是哪一位同志做这扶持人的“份外”好事,可是没有人告诉他。这位热心处理作者来稿,不使好稿因投寄不当而被埋没、  相似文献   

7.
我常向报刊投稿,写稿已成了生活中的乐趣。但是,某些报社对稿件处理太慢,笔者对此深为忧虑。一篇稿子发出了,到底能不能被采用呢?许久没有消息。这时,再向别家投寄吧,又怕万一被采用了,岂不是“一稿两投”?耐心等待吧,又怕时过境迁,稿子失去时效性,绞尽脑汁写出来的,功夫岂不白费?偶尔,实在等得不耐烦了,也有另投别家的,结果真出现被两家报纸先后采用的情形。可这“一稿两投”的  相似文献   

8.
无论是大陆还是海外的中文报刊和出版社,在退稿时通常都比较客气。相比之下,外国人就没有这么“幸运”了。稿子被退还之余,还不免被编辑“直言相告”,甚至是挖苦讽刺。一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曾得到过这种待遇。  相似文献   

9.
笔三年前曾于《人民日报》“今日谈”发表过一篇小言论《“红色之旅”火起来》。这篇稿子从投寄编辑部到刊发出来,压了四个月,反而让我明白了一些道理。  相似文献   

10.
文学代理人     
近来,在全国各行各业纷纷进行经济改革的浪潮中,出现了几个无本经营的“智力开发公司”,它们的主要业务就是拉稿子和卖稿子。稿子拉到以后,便以作者的代表自居,与出版社联系出版,谈判并签订出版合同。有些经营此项业务的人,神通广大,可以拉到出版社希望出版的稿子,可就是出版条件不好谈判。  相似文献   

11.
终审琐谈     
从“三退回”说起凡是送我“终审”的稿子,我都先从头到尾地检查一遍,发现以下三种情况就把稿退回编辑室:材料不全者,退回;没有加工、复审小结和记录或者过于简单者,退回;稿子层次混乱者,退回。对于送终审稿子时要附的材料,可能各出版社的要求不甚相同。  相似文献   

12.
凡尔纳轶事     
凡尔纳一生勤奋写作,著述等身,其作品数量之众,品质之优,创造了世界科学幻想小说写作的奇迹。他一生经历了无数挫折和失败,经历了诸多凡人琐事。然而,正是这些凡人琐事,反映了凡尔纳的睿智和聪慧,反映了他锲而不舍的精神,反映了他忘我的创作热情,反映了他满腔的爱国热忱。这里略举一二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13.
问:“我寄出去稿子,眼巴巴等着见报,想不到退回来了,心里说不出是什么滋味,你看如何对待?”答:“谁写了稿子也是盼着能见报,这种心情是正常的。初学写稿时,偶尔也可能见报一两篇,但大部分还是进了编辑部的‘大麻袋’,这是常有的事。我在60年代当通讯员时,记得在两年内投寄给《山西日报》编辑部的稿件就有108篇,结果只被采用了90个字。你看,我收到的退稿有多少!就是现在,写稿也不是百发百中,被编辑‘枪毙’了的仍然有。退稿多当然不是好事,但我们应重视从退稿中学习,要把教训变为经验。”问:“听人说失败是块磨刀石,你能不能谈谈这方面的具体体会?”  相似文献   

14.
我至今已有40年的“稿龄”。虽然在发表的上千篇稿子中没有一篇惊人之作,但一点值得骄傲,我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习惯:每写完一篇稿子,不论长短,都用稿纸誊写得清清楚楚,然后投寄给报刊。为此,受到许多报刊编辑的称赞。  相似文献   

15.
一篇稿子从投稿到见诸报端,基层通讯员有必要重视做好两件事:一是写完稿后投寄前,不忘养成读稿的好习惯;二是拿原稿与见报稿认真“对表”。  相似文献   

16.
三门峡车务段910线路所值班站长孙中杰,热心写稿,被称为豫西山区的“土记者”。在经历了几十篇稿子“石沉大海”的磨练之后,他的稿子终于在1984年《郑铁工人》上发表。当看到自己的稿子变成了铅字,他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跑回家里告诉一心支持他的妻子,让她也分享这幸福和欢乐。为了捕捉信息,掌握第一手材料,他利用一切机会,广泛同各方面人士接触,与段里和沿线各站保持联系。去年12月的一天,他在给孩子看病回来途中,得知灵宝车站被命名为“三优文明站”的消息,立即冒着寒风  相似文献   

17.
1983年,我的一篇几经修改的小小说《农家新人》投寄七家地市报刊,均受冷遇。后来,我将稿子投给河南农民报,不但有幸发表,次年还被评为优秀文艺作品。1985年6月14日,我去河南农民报社领取获奖证书,顺便想认识一下那编稿子的编者杨贵才同志。当我叩开他的家门时,迎出一位三十六、七岁的男子。“请问,杨贵才编辑在家吗?”  相似文献   

18.
翻开傅世光的报纸剪贴本,我不由得惊呆了——这位从农民通讯员到县委宜传部副部长的“土记者”20多年来,先后在全国100多家报、台、杂志发表各类新闻稿子、图片2000余篇。其中有100多个一版头条,60篇稿子获奖,80篇稿子分别被辑入20多家出版社出版的书中,他连年被中央、省、市  相似文献   

19.
业余时间在“方格田”里辛勤劳作了十余载,收获颇丰,每年都被评为“优秀报道员”。一摞摞红色缎面荣誉证书是对我的鼓舞和奖赏,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我的妻子密不可分。十多年来,她大力支持我写稿,为我“爬格子”大开绿灯,我衷心地感谢这位家庭“编辑”。妻子承担了一切家务,甘愿当好“后勤兵”,从不说一句牢骚话。妻子还是我稿件的第一位读者,每当她看完一篇稿子总要直言不讳地提出修改意见,就连一个错别字她也不肯放过。从1995年起我被《上海铁道报》等报刊聘为特约通讯员,这些成绩中有我家庭“编辑”的一份功劳啊。感谢我的家庭“编辑”@彭道…  相似文献   

20.
一篇稿子从投稿到见诸报端,基层通讯员有必要重视做好两件事:一是写完稿后投寄前,不忘养成读稿的好习惯;二是拿原稿与见报稿认真“对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