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女子教育的每一步前进,都离不开留学欧美人士的躬身实践.这些曾经留学欧美的中国留学生在学成归国后,通过主持教育行政,实现男女教育平等;创建组织团体,推动女子教育发展;任职女校领导层,管理学校校务,缓解师资短缺问题,促进课程改革,用实际行动推动女子教育实现近代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中日两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中客观存在的势差出发,论述了中日教育交流对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过程所产生的促进作用,包括促进了女子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影响了中国女子教育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女子教育实践产生了影响这三个方面。论文指出,清末民初中日两国教育交流的全方位展开对中国女子教育思想的确立、学制体系的建立、女子教育模式的形成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近代女子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晏阳初女子教育的主要思想是强调女子教育的重要性,他亲身推进女子教育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对推进中国女子教育近代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史学界对早期维新思想家陈炽的研究多关注于其政治观、经济观及生平等方面,而对他的教育观则关注得不多,研究得不够深入。教育是陈炽维新变法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主张在学习西方的同时坚持中国文化传统。他在实业教育、留学教育、女子教育、华侨教育思想等方面提出许多合乎时代的主张,为中国教育近代化作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民国时期女子留学教育是中国女子高等教育的先导和有益补充,它对国内女子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着引领和促进作用。本文从留学国别、留学方式、留学资格和学科选择等方面阐述了这一时期女子留学概况,对我们今天女子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近代留学教育中,商人资助留学作为官费留学、自费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近代"烟草大王"简照南作为一代实业家,在与欧美列强竞争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之不兴,实业难兴",因而于1920年到1922年连续3年资送37名学生留学欧美,其中包括"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以及对中国物理和水电事业作出极大贡献的倪尚达、汪胡桢等.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而且对中国的近代化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这种留学模式的成功,对今天的留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嘉应州大批学子赴日留学。在留学过程中,他们接受并开始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回国后,他们不仅积极投身革命,还从事近代教育,对家乡乃至中国近代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19世纪60年代的艰难起步到20世纪初期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的求知之路,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求索之路上的一个显著路标的近代留学教育,无疑起到了一盏指路明灯的奇效。而作为近代留学史上一场特殊运动的庚款留学,则是这盏明灯中最灿烂绚丽的灯心。三十多年的持续时间,两千多名的庚款留美学生,一大批名震当世的学者专家,无论从质的角度还是从量的方面而言,庚款留学对于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着功勋卓著的伟绩丰功。  相似文献   

9.
清末女子留学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朝末年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曾对出国留学实行鼓励政策。对女子留学的选派一般由地方督抚包办,各省自定标准;在国外设留学生监督处,对男女留学生共同管理;采取奖励政策,鼓励留学生学成归国;允许女子自费留学生可以与男子同样享受补给官费。这些留学政策的实行,鼓励和促进了女子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戊戌时期,在维新人士推进下,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理论尽管存在某些局限,但逐渐形成体系,并被付诸实践。研究戊戌时期的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不仅可洞察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透视中国教育问题根源,厘清中国近代化过程,而且也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晚清时代,中国女子受教育问题得到社会普遍关注,很多女子甚至走出国门接受教育,推动了女子留学事业的发展。本文就晚清女子留学兴起的原因作了初步的探讨,对其发展以及对中国女界乃至整个社会产生的重大影响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历时三十余年的同光新政是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关键时期。新政的倡导者们在艰难的境况下,“借法西洋”,创建企业,兴学育才,内办新式学堂,外派幼童留学,第一次将西学付诸实践,推动了晚清的教育变革,开启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大门.整体上推进了我国民主革命和近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近代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端于晚清新政时期。国人自办的男子师范教育为女子师范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教会女子师范教育及西方女子师范教育为清末女子师范教育提供了直接的实物模式。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对于中国来说,它既是传统女学在新世纪的骤然断裂,又是传统女学在新式学堂中的绵延。特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使命使得国人自办的女子师范教育发展的各个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也使得女子师范教育所存在的历史意义超出了女性教育近代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近代西学东渐、救国图强的背景中,中国的女子教育逐渐从无到有,最终在学制中正式确定下来。女子享有与男子同样的教育权利。中国自清末到民国几次学制变革直接体现了女子逐渐取得平等权利的艰难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一个国家的近代化归根到底离不开人,离不开人们新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以及行为规范的建立,而这又离不开近代化教育。在中国推进近代化是一项伴随着创新的伟大事业。创新需要人才,需要教育。因此,教育对于中国的近代化事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蔡元培大胆冲破旧的教育制度的束缚,致力于建立一种有利于培养近代化人才的新型教育制度。他在强调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又不忽视道德品质的修养。他大力提倡女子教育,主张教育平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教育体制的建设,也是对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所作的一种重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董静芳 《教育史研究》2007,(3):28-31,53
本文论述了晚清留学教育的概况、原因、特点,并分析了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即:扫除了教育近代化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开辟了留学教育的道路;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人力保障;推动了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立;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被认为是弱者,没有资格与男子接受同等的学校教育,只能接受一些生活教育。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侵入,传教士出于特殊目的在我国创建女子学校。在中西文化交融时期发展起来的女子学校教育有别于我国传统女子教育,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对当代教育也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9.
女子教育在我国一直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长期的封建社会使女子得不到和男子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因而女子人才的出现就比男子要经受更多的磨难。即使到了今天,社会上也还一直存在着这样的看法:进入中学以后,女孩的智能发展不如男孩,因而成才的希望不大。不少家长和教师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对女孩的期望不大,而选择男孩作为重点培养的对象。这些社会舆论对女学生的成才产生了不利的影响。1981年当我校恢复“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后,我们即在招收的第一届高一学生中选择一个班进行帮助女生扫除成才道路上障碍的试验研究。其目的是让更多的女学生接受科学的、良好的素质教育,更快地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我们认为,只要采取一定的教育措  相似文献   

20.
中日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两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效果来讲,日本近代留学教育远远优于清廷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本文试从两国发展留学教育的背景、指导思想、实际措施等方面,对两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