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鲁迅深受庄子批判精神和否定精神的影响。在讽刺艺术上,两者都将矛头指向所谓“大人物”或“好人物”,强烈的讽刺充满恶辣味;在思维方式上,鲁迅常用的“推背法”、“两相结合法”等均能在庄子著作中找到内在联系。鲁迅又对由庄子处世哲学所形成的精神胜利、自欺欺人的民族性格病态和游世混世的人生态度,及其隐蔽性和毒害性进行了深刻批判。因此,鲁迅既是庄子思想中积极价值的真正继承者和发扬光大者,又是庄子思想糟粕的最清醒最深刻的批判者。  相似文献   

2.
鲁迅对庄子的批判与认同,体现了庄子对他的巨大诱惑。在寻求自由的路上,他们分别选择了“逍遥”与“拯救”的殊途。他们关注人的“异化”,完成了对自己时代的社会批判和文化批判。庄子对鲁迅的影响,既养成了鲁迅的深刻,也是鲁迅矛盾痛苦的根源之所在。鲁迅与庄子既是精神的知己,又是思想上的对手。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庄子”关系研究是鲁迅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中的重要一环。鲁迅疾视庄子之“毒”,但又无法摆脱传统的庄子对他的影响,因而学界对于二者的研究也呈顺逆之势。顺者着重于庄子对于鲁迅的积极影响,逆者则因循鲁迅的批判视角注重庄子对中国文化的消极影响。近些年来,“鲁迅与庄子”关系的研究领域不断扩大,由原来的语言承继、思想碰撞不断向文学、美学、诗学等文化深层方面拓进,提供了一个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交流与对话的典型个案。“鲁迅与庄子”关系研究必将为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提供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4.
据鲁迅创作《狂人日记》最初的心理动机、思想缘由及其本人的主观精神意愿来看,“吃人”实为“人吃人”的原初批判动机,而非学界普遍认为的“礼教吃人”,这就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吃人”的内涵和批判意义.深受鲁迅影响的陈映真在他的作品中叠影重现了鲁迅小说的诸多因素,早期作品《乡村的教师》再重现了《狂人日记》的“吃人”母题,两者都通过“吃人”母题的演绎转向了灵魂内面的自我批判,带有对人性的叩问,体现了一种人道主义立场、启蒙主义态度与现代批判精神.而鲁迅的深刻在于他借“狂人”之口喊出了“吃人”这个振聋发聩的声音,认清事实之后无奈偃旗息鼓.陈映真虽在思想的深刻上不及鲁迅,却还是试图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将其寄托于人道主义的期望中.  相似文献   

5.
李明珠:论庄子的讽刺艺术 讽刺真正成为一种自觉运用的艺术手段,并大量运用,是从庄子开始的。庄子不仅大量运用讽刺手法,而且通过他的艺术实践,使讽刺艺术达到了成熟。庄子的文章,大量地运用讽刺,是与庄子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以及他的思想性格密切相关的。他认为当时的社会是“昏上乱相”(《山木》),天下无道,政治黑暗,世风颓败,不值得跟这样的社会正而八经地说话。于是,讽刺就成了庄子介入生活,与黑暗社会抗争的一种方式。庄子文章多用讽刺,也与他的独立不羁,清高绝俗的思想个性有关。庄子最重视的是人格的独立,个性的舒展,精神的自由。“其言洋自恣以适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讽刺,是庄子进行社会批评的有力武器。也是庄子表达人生哲学的重要手段。 庄子的讽刺,构思玄妙,想象神奇,手法多样,不拘一格,形式活泼,笔触锋利,感情充沛,形象怪异,诙谐幽默,辛辣有力,具有独特的漫画色彩和浪漫风格。庄子在一无依傍借鉴的情况下,取得了这么高的艺术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论鲁迅——纪念鲁迅逝世七十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鲁迅研究史上,第一个明确地提出并专门论述“鲁迅精神”,概括“鲁迅精神”的内涵和特点的是毛泽东;第一个最全面最正确最深刻地论述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史、革命史上的光辉业绩、崇高地位和巨大作用的也是毛泽东。毛泽东高度评价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他以三“家”一体的全面的整体的观点,从“文学”、“思想”、“革命”三个视角来评论鲁迅,对我们认识鲁迅,研究鲁迅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中最负盛名的一篇,也是“五·四”以来我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篇章之一,不仅在国内声蜚文坛,在世界上亦享有很高声誉。在《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贫苦农民阿Q想革命,“不准革命”,终而被挂着“革命党”牌子的“长衫人物”送上断头台的悲剧,强烈地批判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的不彻底性,指出不能企盼资产阶级和披着“维新”外衣的地主阶级恩赐农民革命。要“造反”,除了自己起来斗争,别无出路。在表现这一严肃深刻的社会主题时,鲁迅匠心独运,采用了讽刺与幽默相结合的诙谐手法,取得了板起面孔指责、说教所无法达到的良好效果。 一、辛辣、尖刻、无处不在的讽刺 鲁迅小说的风格之一,就是谐谑。他那具有讽刺的诙谐戏谑的语言,对于敌人,是“嘻笑之怒,甚于裂眦”;对于人民,则“戚而能谐,婉而多讽”。这在  相似文献   

8.
讽刺在鲁迅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他运用的最广泛也最纯熟的艺术。讽刺的对象往往是否定性的形象和事物,但它绝不是简单的否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技巧。那么,鲁迅认为讽刺艺术的真谛是什么呢?他认为,讽刺小说贵在旨微而语婉,假如过甚其辞,就失去了文艺上的价值。这些言论说明了讽刺小说在内容上的真实性外,在艺术上尤以“语婉”两字为要旨,即讽刺的含蓄性。这一点在鲁迅的小说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见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 ,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 ,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 ,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 ,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 ,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 ,鲁迅的“弃医从文” ,提倡个性 ,张扬科学精神 ,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 ,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 ,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0.
庄子的“物化”的涵义是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学人们也分别做出了很多精彩的解释。但是庄子这个人类文明的反叛者,他的物化思想其实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深刻的文化批判思想。通过结合西方20世纪文化批判理论,对庄子物化思想的具体分析,可以见出它鲜明而深刻的文化批判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Q人格的基本特征是帝性与奴性的二重建构,他的精神胜利法以及他个陛心理的一系列矛盾均与此有关。其文化根源则在于舜帝孝亲故事中所呈现的孝子形象,发源于舜的儒家仁学思想。鲁迅对阿Q的讽刺与批判,也就是对儒家仁学的讽刺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鲁迅作为现代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精神世界是复杂的,这表现在他一方面主张“拿来主义”和坚决批判传统.另一方面又自觉不自觉地在一些方面信奉着文化传统,他的精神至上观与儒家文化之间的本质联系就体现出民族传统在他的文化心理上深刻积淀。“心学”是儒家传统的灵魂之一。它的核心意义就在于把“人心”视为人格实现和历史秩序的主宰功能,鲁迅的“弃医从文”。提倡个性,张扬科学精神。以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思想启蒙事业,共同体现着一个思想模式,即人的精神世界的转变是社会历史变革的根本,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鲁迅的精神至上观。  相似文献   

13.
说到鲁迅的作品,人们很容易想到战斗性。在他的作品中,揭露解剖的深刻性,讽刺批判的艺术性,往往都是为他的战斗性服务的。鲁迅自己也说过:“文学是战斗的。”(《叶紫作〈丰收〉序》)毛泽东说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14.
鲁迅杂文,是鲁迅在战斗年月运用自如的轻便而又锐利的武器——“匕首”、“投枪”。这种武器在批判旧世界的斗争中发挥了无比巨大的战斗威力,这是众所共知的。或问:鲁迅杂文何以具有无比巨大的战斗威力呢?我想,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鲁迅善于运用讽刺艺术。讽刺是鲁迅杂文一个基本特征,他的每一个杂文集里都有出色的运用。如果仅就讽刺艺术而言,《准风夜谈》比起其它杂文集来,显得更巧妙,更隐晦、更有力;它可以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精神、思想和人格对胡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作为鲁迅文学和精神传人的胡风,从鲁迅逝世到1949年共和国的成立,几乎每年都要写文章纪念鲁迅,并且还特意标明是为了纪念鲁迅而写,每一次谈论的问题和重点也有差异。"鲁迅纪念"是现代思想文化和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胡风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阐述鲁迅精神的同时,也在建构自己的思想文论,维护鲁迅所开创的新文学传统,批判客观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宗派倾向。他在复杂的文学斗争中张扬鲁迅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讽刺文学的长河里,曾升起过两颗璀璨的“新星”:一是三十年代被鲁迅誉为左翼文坛“新人”的张天翼;一是四十年代中期,刚显露文坛,“便以光芒四射,才情横溢的笔墨,震惊了读者,震惊了象他一样正在从事小说创作和同行”的钱钟书。他们均继承了鲁迅以来的新文学讽刺传统,批判剑锋直指病态社会、病态人生,以及国民性中种种丑陋的“根性”,为现代讽刺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在讽刺艺术上,辛辣、犀利、幽默多具毁灭性的嘲弄,是他们讽刺艺术的共同特征。然而,他们通然不同的艺术个性,又成为中国现代讽刺文学艺苑里两朵…  相似文献   

17.
鲁迅取法果戈里,不独体现在“为人生”的艺术观念上,还体现在以讽刺为主的诸多艺术技巧上。甚至说,鲁迅对果戈里讽刺艺术的借鉴似乎显得更为重要,它是鲁迅取法果戈里的精髓所在。这种讽刺精神不仅照亮了他的小说,还散射到了他的杂文、散文和诗歌的创作中。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个人对鲁迅的崇敬和战时中国的需要,国统区作家对鲁迅展开了大规模的纪念活动和研究工作,增强了国统区人民的抗日信心,同时也促进了现实主义文艺的发展。通过这些活动和工作,加深了国统区作家对鲁迅精神的认识,并继承了鲁迅坚持真理、善恶分明、敢于抗争、与黑暗社会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人格、“立人”思想和国民性批判传统。在作品写作手法上,国统区作家受到了鲁迅的现实主义写作传统和讽刺艺术手法的影响,创作了大量揭露日寇野蛮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作品,为抗日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其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最具有生命力、最具有现实意义的部分,近年来有关鲁迅思想的研究中大量的成果集中在“改造国民性”上。  相似文献   

20.
庄子哲学蕴含着深刻的智慧,其睿智而深邃的思想观念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庄子追求的是精神和形体上的绝对逍遥自在,在顺从自然法则的同时安时处顺。本文通过分析《庄子》中的“不得已”,联系其主要思想,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