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趣的数学题,往往是先给人一个含糊的概念,然后让人从含糊的概念中找出解题的思路,得出正确答案. 例题有甲乙丙三人放同样多的羊,甲在山上,乙在山腰,丙在山下.甲丙二人因看管不过来,甲给了乙12只羊,丙也给了乙12只羊.这时乙发现自己的羊太多,也看管不过来,所以又还回甲所剩下的羊数.问这时乙放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2.
题目:(古代问题)有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数就是你的羊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们的羊数就一样了."两个牧童各有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有个数学家叫张丘建,曾留下数学名著《张丘建算经》。小时候他就才思敏捷,计算能力超群,许多有学问的人一时难以解答的问题也难不倒他,因此他成了远近闻名的“神童”。朝中出了“神童”的消息很快传到了著名数学家夏侯阳的耳朵里,夏侯阳有意收张丘建为徒,但不知他是否真有数学天赋,便出了道考题:有甲、乙两个和尚为修寺庙分头去化缘,半个月后他俩化到些银两回到寺庙。此时若乙给甲10两银子,甲比乙所多的是乙余下的5倍;如果甲给乙10两银子,那么二人的银两相等,问甲、乙各化到多少银两?小丘建略加思索便有了主意,他说:“根据‘若甲给乙1…  相似文献   

4.
正一、案例描述苏科版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P69页第3题: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的只数就是你的羊的只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问两个牧童原来各有多少只羊?我让同学们分小组合作交流,大约五分钟后,景星主动走到黑板前面向大家说到:第二句话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表明甲比乙本  相似文献   

5.
一、案例描述苏科版数学补充习题七年级上册P69页第3题:甲、乙两个牧童,甲对乙说:“把你的羊给我1只,我的羊的只数就是你的羊的只数的2倍.”乙回答说:“最好还是把你的羊给我1只,这样我们的羊的只数就一样多了.”问两个牧童原来各有多少只羊?  相似文献   

6.
蒋楚辉 《高中生》2015,(12):22-23
出新形式1:新规则型创新题例1学生的语文、数学成绩均被评定为三个等级,依次为“优秀”“合格”“不合格”.若学生甲的语文、数学成绩都不低于学生乙,且其中至少有一门成绩高于乙,则称“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如果一组学生中没有哪位学生比另一位学生成绩好,并且不存在语文成绩相同、数学成绩也相同的两位学生,那么这组学生最多有A.2人B.3人C.4人D.5人难度系数0.60创新看点试题给出“学生甲比学生乙成绩好”  相似文献   

7.
[题目]甲仓库与乙仓库粮食的重量比是5:3,如果从甲仓库运50吨到乙仓库,再从别的地方运20吨到乙仓库,那么两个仓库的粮食重量相等。甲、乙两仓库原来各有多少吨粮食? [分析与解]假设从甲仓库运50吨粮食到乙仓库后,没有从别的地方运20吨粮食到乙仓  相似文献   

8.
找补     
在俄罗斯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道数学趣题: 甲、乙两人合养了若干头羊,而每头羊的卖价又恰与羊的头数相等,全部卖出后,两人按下面的方法分钱。  相似文献   

9.
有些数学问题看起来很复杂,无从入手,但是如果抓住了问题中哪一个量是不变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例1.甲、乙两同学的分数比是5:4。如果甲少得22.5分,乙多得22.5分,则他们的分数比是5:7。甲、乙原来各得多少分?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丙三个小朋友各有年历卡若干张,如果甲给乙13张,乙给丙23张,丙给甲3张,那么他们每人各有年历卡30张。问:原来三人各有年历卡多少张?  相似文献   

11.
环形跑道周长 400 米 甲 , 、两名运动员同时顺时针自起点出发 甲每分钟跑 400 米 乙每分钟 , ,跑 375 米 问 多少时间后甲 。 : 、再次相遇华杯少年数学邀请赛 ?(复赛题 ) 这是一道环形线路的追及问题。特点是:已知环形跑道周长和甲、乙二人同时 同向同地 (起 点出发的各自速度。要求甲、乙再次相遇的时间是多少。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环形与单程线路的区别找出计算追及时间的规律。 甲、乙二人同时同向同地出发,甲每分钟比乙多跑(400-375=25 米,甲前乙后。如果是单程线路,乙一直在甲后面,永远不会追上甲与甲相遇。但现在是…  相似文献   

12.
急转弯     
(1)一个人虽然没出国,但出门看见的都不是中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儿? (2)一只羊一年吃了一片草地的一半,剩下的一半这只羊几年能吃完? (3)甲的速度比乙的快。可甲怎么也追不上乙,为什么? (4)什么东西能吃、能喝、能坐? (5)用西瓜和苹果打头,哪一样疼?  相似文献   

13.
工程问题一般是紧扣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解答的。但在数学竞赛中出现的工程问题。由于数量关系极其隐蔽、题型复杂多变,若用常规的思路去分析解答是很难奏效的,必须用特殊的思路来解答。下面浅谈几种特殊解法。(一)“合理调配”法例1 有甲、乙两项工作,张单独完成甲工作要10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15天;李单独完成甲工作要8天,单独完成乙工作要20天。如果每项工作都可以由两人合作,那么这两项工作都完成最少需要多少天?(19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14.
[题目]一个奶牛场,甲奶牛房比乙奶牛房多16头奶牛,如果从乙奶牛房调4头奶牛去甲奶牛房,则乙奶牛房的奶牛头数相当于甲奶牛房的60%。两奶牛房原来各有奶牛多少头?  相似文献   

15.
一、肯定激励,让学生乐于创造不少数学问题本身条件之间就存在着特殊联系,当学生从题目的特殊性入手,想出简洁而又新颖的解题思路时,教师要及时作出肯定性评价,并通过激励使学生闪烁智慧的火花,产生强烈的心理愉悦,从而让学生乐于创造。如“甲乙两个车间人数的比是7:8,如果从甲车间调30人到乙车间,那么两车间人数比是2:3。求原来甲车间比乙车间少多少人?”解题中有一位同学提出了独特的解法:30×(8-7)=30(人)他是这样表述列式理由的:把甲、乙两车间总人数平均分成(7 8)份后,如果从甲车间所占有的7份中移1份到乙车间去,两车间人数的比恰好变…  相似文献   

16.
(例) 有6本不同的书,求在下列条件下各有多少种不同的分法: (1)平均分成3组; (2)按一组1本、二组2本、三组3本分成3组; (3)分成4组,有两组每组各1本,另两组每组各2本; (4)分成4组,一组3本,其余各组各1本; (5)均分给甲、乙、丙3人; (6)分给甲、乙、丙3人,甲1本,乙2本,丙3本; (7)按一人1本,一人2本,一人3本,分给甲、乙、丙三人; (8)分给四人,两人各1本,其余两人各2本. 这些都是分组、分配问题,这类问题类型有: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竞赛中,某些分数应用题用常规方法分析解答会感到很困难。如果根据问题情境,应用分数的可分性分析思考,会使解题思路简捷、明快,进而迅速求解。例1 在一次考试中,甲、乙两人考试结果如下:甲答错了全部试题的1/3,乙答错了7道题,甲、乙都答错的题目占全部试题的1/5,则甲、乙两  相似文献   

18.
刘玉梅 《教师》2013,(22):117-117
北师大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中对"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节课教学设计的开头片段为:甲水库的水位每天升高3cm,乙水库的水位每天下降3cm,4天后甲、乙水库水位的总变化量各是多少?如果用正号表示水位上升,用负号表示水位下降,那么4天后甲水库的水位变化量为:  相似文献   

19.
一、填空题 1.某厂有油桶两只。甲的容量是400升.乙的容量是150升。如果从甲桶放出的油是乙桶放出的油的两倍,那么甲桶剩下的油是乙桶所剩下的油的四倍,问每桶各放出多少升油? ①若设甲桶放出的油是丁升,乙桶放出的油是y升'贝u有:{;品二=三( 一,) ②若设甲桶放出z升油·乙桶剩下的油为j,升,则有:{蒜兰坫。j’ ⑧设乙桶放出z升油,甲桶剩下∥升油,则有:{——一i:: 、 ①设甲桶剩下的油为z升,乙桶剩下的油为jJ升,则有:』400—z一2‘’50~——’ 2.某班学生参加运土劳动,女学生除1名请假外。其余全部参加抬土,男学生除3名体弱者和女学生一起抬…  相似文献   

20.
题目: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1.5倍。而且甲比乙的速度快。开始后1小时,甲与乙在离山顶600米处相遇,当乙到达山顶时。甲恰好下到半山腰,那么甲回到出发点共用多少小时?(95年小学数学奥林匹克决赛试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