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哥王者兴,算得上是钓鱼界的知名人士了.他酷爱钓鱼,每时每地,说话的内容总是与钓鱼有关:钓鱼的技巧、钓鱼的经历、钓鱼的益处……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他的熏陶之下,我们心灵深处那点钓鱼方面的“慧根”也被他钓了出来。  相似文献   

2.
《钓鱼》2005,(9):13-13
钓鱼高手邓刚,现年44岁,1971年出生于湖北黄石,电大中文专业毕业。邓刚五六岁时即常随热爱钓鱼的父亲外出钓鱼。受父亲的影响,他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到河边垂钓,并因此铸就了他对钓鱼的酷爱,也让他积累了丰富的钓鱼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3.
《钓鱼》2005,(15):24-24
王忠岭,现年28岁,1977年出生,山东曹县人,属于年轻的实力派钓手。王忠岭从小居住在湖边,所以特别喜欢钓鱼。他1998年开始正式接触悬坠钓,2001年从师于钓鱼高手化绍新。2003年,他加入钓鱼王钓鱼俱乐部,现是化绍新钓鱼用品公司钓鱼俱乐部成员。  相似文献   

4.
李震宇 《垂钓》2007,7(5):55-57
说起叶主席钓鱼,在我们厂里是有名气的,这倒不是说他钓得怎么好,而是他对钓鱼的痴迷和他研究钓鱼的旁门左道是谁也比不了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半个钓鱼人     
谢立娟 《钓鱼》2005,(8):34-34
我是个不会钓鱼的女人,但我却喜欢去看钓鱼,因为我老公经常去钓鱼。刚开始时我看他钓鱼,见他一脸专注的神情,仿佛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根本就忽略了我的存在,我常常在等待他钓鱼时不知不觉中睡着了。待收竿时,他才会想起身边的那只“睡猫”,然后拖着迷迷糊糊的我向家的方向走去。这种甜蜜而又浪漫的故事常常发生,我也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6.
郁文生 《钓鱼》2005,(17):41-41
何师傅的实名叫何志强,是一名技工,更是一名好钓手,师傅是人们对他尊称,他中上等身材,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年方40的他略显得有些苍老,但身体很结实。他十多岁就随父学钓鱼,脑瓜特机灵,做事特别专心。20世纪90年代初,他就比较注重钓鱼理论学习,常来我处借钓鱼报刊阅读,将所学知识全部应用于实际中。由于有了钓鱼理论的指导,此后钓技逐年见长。他每次出钓都能有不错的收获,现在是我们洪泽农场小有“名气“的钓鱼高手。他认为钓鱼主要在看、选、配、饵、逗、遛六个字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7.
《钓鱼》2005,(16):23-23
杨奇,现年33岁,陕西城固县人,毕业于西安体育学院。他1999年学习钓鱼,2002年开始参加钓鱼比赛。从事体育工作的他,从第一次参加比赛开始就深深爱上这项充分体现体育精神的竞技运动,钓鱼也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8.
《钓鱼》2005,(19):20-20
广东钓鱼高手姜耀坚,1969年7月出生。从小喜欢钓鱼的他,在悬坠钓刚刚风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潜心研究了。姜耀坚非常重视基本功的积累,根据广东地区钓鱼情况,他主攻钓罗非鱼。可以说在整个广东省,他高超的钓技,严谨的垂钓态度让大多数人为之折服。除了参加全国各种类型的赛事之外,他几乎包揽了广东和香港两个地区的钓鱼比赛冠军。  相似文献   

9.
《钓鱼》2005,(19):20-20
袁永耀,1953年1月出生,上海市人,全国三级垂钓大师。1972年开始学钓鱼,后追随改革开放的步伐,投身股市,成为股海弄潮儿,而将钓鱼搁浅了。1992年初,重操钓竿,师从廖心阳高徒学习悬坠钓,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日积月累,他的钓鱼经验也渐渐丰富起来,在全国竞技钓赛中崭露头角。近几年,他虽然淡出一些钓赛,但他依然热心于钓鱼活动,在上海举办“耀耀杯”钓鱼比赛,为推动本地区钓鱼活动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0.
王永洲 《钓鱼》2007,(3X):67-67
岳父是个离休干部,在职时,逢节假日总有人上门邀请他外出钓鱼,那时岳父工作忙,很少有时问去休闲娱乐,除非盛情难却,他才乐呵呵地带着渔具而去。每次回来,他也照样乐呵呵地冲我们说:“没想到,我不会钓鱼的人,今天居然钓得最多,钓鱼也有意思!”……如今,岳父退居二线,上门邀请他钓鱼的人寥若晨星。每到节假日,岳父总爱拿出鱼竿抚摸一会儿,尔后重重地叹一口气。我看在眼里,心里不是滋味,于是跟妻商量,决定礼拜天陪岳父钓鱼。  相似文献   

11.
宋健 《垂钓》2005,5(2):18-20
张晶酷爱钓鱼,也喜欢结交天下钓鱼的朋友,他真诚地希望大家能够在钓鱼活动中得到快乐和健康。也希望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大家共同探讨钓鱼中的问题,分享钓鱼中的快乐。  相似文献   

12.
《钓鱼》2005,(11):20-20
王永贵,江苏南京人。1965年9月出生。从小热爱钓鱼的他,经常随父亲一起去钓鱼,也是从典型的“大头针做鱼钩”开始钓鱼的一代钓鱼人。90年代,中国开始流行悬坠钓法,王永贵一发不可收地迷上了竞技钓,一边向钓鱼高手请教,一边勤学苦练,以新事物的敏锐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刻苦钻研悬坠钓鱼技术,为他扬名中国钓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邹卫平 《钓鱼》2005,(10):34-34
陈良具今年60岁,是商城县钓鱼人中大名鼎鼎的人物。每次见到他,心里总觉得开心,同时,大家心中充满了对他的钦佩。他的美名,不仅是因为他钓鱼的技术好,屡屡有佳绩,而且从不“吃独食“,只要有了好地方钓鱼,他很乐意告诉其他的钓友。与他熟悉的人有空就爱和他一起出钓,因他对鱼情判断得准确,钓获的把握性也大。  相似文献   

14.
王力春 《垂钓》2001,(6):36-37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沈阳就流传着一个以钓抗癌的真实故事。他的心脏为钓鱼而跳动,他的生命因钓鱼而升华。他就是——  相似文献   

15.
《钓鱼》2005,(18):24-24
耿胜利,1963年出生,现年42岁,江苏徐州邳州市人。从小就喜欢钓鱼的他于1993年开始接触悬坠钓,是苏北地区最早接触悬坠钓技术的一位钓鱼人。1996年,他专门奔赴深圳参加我国台湾钓鱼大师吕景新的钓鱼培训,由于当地的钓鱼运动还没有开展起来,甚至没有适合竞技比赛的池塘,他平日里只能在垂钓条件还不错的郊外自然水域自己练竿,靠着所学的理论知识艰难地摸索以提高钓技。此后,他参加了当时“钓王杯”在南京地区的选拔赛,也由此踏上了竞技钓鱼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窦春芳 《垂钓》2009,(3):62-62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中,中剑英元帅最为中国钓鱼人尊敬。这不仅仅因为他热爱钓鱼,是铁杆钓迷,写下了不少钓鱼诗作,还因为他热心公益,极力促成中国钓鱼协会的成立,并亲自担任名誉主席,为发展中国的钓鱼事业贡献匪浅。  相似文献   

17.
钓鱼人汪俊     
李洪生 《钓鱼》2006,(15):38-38
汪俊在全国的钓鱼界无疑是一位名不经传的小人物.然而,他在安徽太湖县的钓鱼圈里却声名显赫。他的名气并非完全来自于他的钓技.而是对钓鱼活动的热爱与执著,和对钓友的真诚与热情,学钓以来,总是把自己的钓鱼经验和心得毫无保留地与大家交流.在钓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总能挺身而出.主动地为钓友分忧解难,真正属于那种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相似文献   

18.
黄卫民 《钓鱼》2004,(6):57-57
一个人,能从从容容地钓鱼,不是一件轻易能做到的事隋。能从从容容地去钓鱼,他首先必须敢于忘掉自己的身份,远离闹市的喧嚣,敢于忘却尘世的烦恼,抛开生活的忧愁,敢于抵挡灯红酒绿的诱惑,拒绝声色犬马的生活。他不会为明天的钓鱼而彻夜难眠,他不会急急忙忙地赶路而丢三拉四,他更不会在鱼情低落时而左顾右盼,东游西走。  相似文献   

19.
带鱼上厕所     
张孚 《垂钓》2005,5(2):68-68
我二叔是个诗人,写诗行,钓鱼不行。那天他突然心血来潮,非拉着我去钓鱼。  相似文献   

20.
慕永贺 《垂钓》2009,(4):20-21
孙哥这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钓鱼。因此,随他而去的,除了他最心爱的钓具,还有这几年他买的那几十本《垂钓》。这也是他的遗愿——他想到那边继续钓鱼,继续看他的《垂钓》杂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