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首次在中国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其影响力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了定量评估.针对模型,根据世博会的展馆占地面积、参与国家及组织数量、展览馆的数量和参观人数的数据分析来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定量评估.首先通过互联网查出历年世博会这四个方面的有关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分别列出这四个指标的隶属函数,得出其隶属度,从而得到模糊关系矩阵a.然后再采用变异系数法得到四个方面的权重矩阵w,从而确定世博会影响力的定量评估模型:y=w×a.横向比较得出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定量指标为1,从而得出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是最大的.  相似文献   

2.
从创新实践的角度定量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世博会的创新实践影响力分为科技和文化两部分,进而建立6个评价指标,按照模糊层次分析法实施定量计算;根据互联网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等多种方法对有代表性的5届世博会作指标评分.并利用比对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运用最小二乘法求解权重向量,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评估上海世博会在创新实践方面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通过对世博会影响力的因素研究分析,从经济、文化:科技与环境四个方面出发,建立了世博会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收集了相关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逐层分析各级指标的权重,并对数据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最后定量评估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张国林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4):41-42,85
以历届世博会参展国家数、展会持续时间、参观人数、国家举办世博会的届数以及投入资金等指标构建了世博的指标矩阵。借鉴层次分析法中的评判矩阵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通过建立矩阵模型,即可算出各界世博的影响力。模型结果显示,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为0.1984,是历史上影响力最大的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的1.34倍。  相似文献   

5.
从1851年伦敦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开始,世博会正日益成为各国人民交流历史文化、展示科技成果、体现合作精神、展望未来发展等的重要舞台.本文通过建立2010上海世博会影响力4D辐射模型,将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分割成三个阶段,定量分析了上海世博会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朱文杰 《考试周刊》2013,(88):34-35
本文选择世博会对上海旅游业的影响力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定量研究,首先使用灰色GM(1,1)模型对综合指标进行预测,再采用灰色综合评价法对指标进行综合,得到反映经济整体状况的综合指标,从而得到不举办世博会的情况下上海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水平曲线,将其与举办世博会情况下的上海经济综合指标发展曲线进行比较,由此定量评估2010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评价模型.通过和往届世博会的比较。得出举办上海世博会有利于上海经济增长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瞩目的盛会,它的影响涉及方方面面.本文主要以国际来沪旅游人数为主。其他各因素为辅,综合利用灰色伽(1,1)方法和时间序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对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进行了定量评估.预测了若上海没有举办世博会,2010年1~7月国际入沪旅游人数(单位:万人)分别为53.97,56.58,58.27,59.43,60.25,60.87,61.36。构造可度量指标λ=X0-X0*/X0*,进行分析可知,世博会对上海的经济等方面产生短期的剧烈影响.  相似文献   

9.
通过选取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影响相关指标,建立了上海世博会经济影响力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结果显示,上海世博会对上海经济的综合影响力评分为6.1145,总体评价为"很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灰色理论建立G(1,1)预测模型,定量分析了2010年世博会对上海市入境旅游、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货物运输总量及工业生产总值这五个经济指标的影响,给出了相对影响力的数据矩阵和折线图,说明上海世博会对接待入境旅游人数这一指标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由权威媒体报道这一侧面,利用“中国资讯行-中国经济新闻库”提供的数据,从行业、时间和空间三个维度来分析上海世博会的影响力。文章以媒体报道的篇数、字数和延续时间作为衡量因子,设计出两种影响力指数模型,优势互补,为定量分析提供依据;运用影响力指数模型,解决了核心检索词的选定和数据使用的可靠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公众论坛成为上海世博会有机组成部分,在对于上海世博会筹备活动的介绍中,对于上海世博会举办权的获得、意义、主题、目标、理念等作了深入的探讨.论坛提出了与城市发展有关的生态环境、文化建设、区域与城市发展等问题,不少公众论坛还出台了宣言,提出了诸多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公众论坛的举办,拓展与深化了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将上海世博会接力棒传遍天南海北.  相似文献   

13.
上海世界博览会标志设计的理念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论述上海世博会会徽图案设计形态变化的美学规律,阐释标志设计发展脉络.上海世博会标志图案设计所呈现的文化内涵、图形创意、艺术表现和哲学思变概括出了当代标志设计图式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王丽娜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3):85-88,108
选择上海世博会12个国家馆设计进行简要分析,指出科技发达国家与科技落后国家在理解世博主题以及展示自身文化手段上的明显区别,认为宣传先进社会意识、发扬创新精神、弘扬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世博主题的最佳诠释。  相似文献   

15.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言语交际行为,翻译过程包括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和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这两个过程。因此,译者要帮助译文读者找到最佳关联,达到最佳交际效果。上海世博取得了巨大成功,其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及其英译"Better City,Better Life"也广受好评。本文旨在运用关联翻译理论从语义关联、联想关联和文化关联三个层面分析上海世博主题的翻译,加深对该主题及其翻译的认识与了解。  相似文献   

16.
随着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圆满闭幕,公示语翻译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以上海世博会标语为例,从公示语翻译的现状出发,比较、归纳出中西方思维的3点不同,即英语是屈折语,其动词的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表现为静态,而汉语既没有词的屈折变化也无动词变化,因此呈现出动态;汉民族的思维以人为本,强调主体意识,而西方注重客体;中国人的思维是委婉的、整体的,而西方的思维强调逻辑性和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