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语文教学不仅要致力于语言的学习,更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言语智慧的形成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进步和成熟,精神的成长和完善。在教学中,要用文字的美打动学生的心灵,用语言的美润泽心灵,用文化的美滋养心灵,这样促进学生言语与精神的同生共长,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正语言(language)和言语(speech)两部分构建了教师赏析教学的主体行为。文本赏析实质是文本语言和意蕴言语的动态转换,即学生在教师言语(speech)引导下感悟语言(language)中蕴含的价值内涵、人文精髓等。赏析教学中,教师的使命是把具有人文意蕴的文字符号通过自身的感悟进行表述再加工,衍化出高于文本语言的师生能够共享的"新言语",从而在文本与学生情感沟壑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感受和欣赏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3.
一、文章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特质的侧重点 “语文是一个以语言为核心的包括言语、文字、文章、文学及文化的多元体系”。言语是口头语言的初步应用;文字是书面语言的初步应用;文章是组成篇章、书册的口头和书面语言的应用;文学是非实用性的艺术鉴赏语言的初步应用;文化因素则渗透在言语、文字、文章与文学等具体的语文内涵中。言语、文字、文章、文学与文化就这样构成了由浅到深的语文多元体系。而学生对语文的学习总是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心理程序,任何“陵节而施”的语文教学只会导致学生语文素质的残缺。所以,我们可以把语文教学分为各有侧重的五个阶段:学前言语教  相似文献   

4.
言语的构建与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言语构建,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上,教师可根据教材文本的言语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从语言敏感、语言内涵以及语言底蕴等方面引导学生沉入语言世界,使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并学会表达、学会交流,以实现提升学生言语智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从而发展学生言语能力的活动。因此,在语文课上,学习、积累、运用语言就必然成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思想教育、思维训练、审美陶冶,则是派生的任务。语文老师们应该凭借自己一定的文化积淀,去体味、感悟作品,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去咀嚼文字,品味语言,从而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文体美和语言美的认同与赞赏。  相似文献   

6.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反复强调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并明确要求“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苏教版初中语文课程设置了一大批语感性很强的美文,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  相似文献   

7.
正在小学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中,关注教学文本的言语形式是非常重要的,这对于学生自身语言素养的提升很有帮助。本文将具体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关注言语形式的实践与研究。一、慧眼识珠:基于言语形式的教学内容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上都过于注重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许多教学过程中言语形式的领会与掌握逐渐被弱化,学生所具备的语言能力也并不理想。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应当注重对于学生从语言形式上给予更多引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既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系统,又要完善学生的精神世界,两者必须统一在同一过程中,实行语言与精神的和谐同构。离开语言发展,精神境界的提升则成为空中楼阁;舍弃精神提升,语言系统的丰富则缺乏生机。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可见,情感是言语活动的生命,是读写结合的根本。  相似文献   

9.
魏霞 《考试周刊》2012,(79):39-40
初中语文教材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又深刻的,初中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而不是强迫接受,对此构建初中语文教学的生态课堂则显得尤其重要。本文提出了语文教学生态课堂构建的设想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陆一平 《文教资料》2011,(19):47-52
语文,当为发展学生的语文思维而教。语文思维所包含的最主要的思维形态是人文思维和言语思维,其中,人文思维是步入诗意生命的成长,言语思维是走向语文教学的根基。只有发展学生的人文思维和言语思维,才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相似文献   

11.
蔡烨 《内蒙古教育》2009,(14):42-42
“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由此可见,语文应当姓“语”,语文教学就是在言语训练中让学生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发展学生言语能力,同时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承载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代表工具与人文的结合,实现语言形式与教学内容相统一的路径是进行语文教学,发现语言形式,是语文教学的起点。基于语文课堂的优化改进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运用,提高每位学生的语感能力、表达能力等核心素养,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为例,阐述了中段言语形式点的捕捉方法,同时提出相应的四大教学策略:伴随比较,言语形精意美;绽放想象,言语形景交替;徜徉朗读,言语形意交融;仿形抒写,言语精妙入心等。由此构造出以言语形式为教学的主体课堂,旨在提升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杜君玲 《新课程研究》2009,(7):159-159,162
语感是对语言语感文字的敏锐感觉,属直觉思维,是一种心理现象。语感强的人可以敏锐地对语言材料的要点、优劣、情味等做出准确判断、感知,可以让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不假思索地运用语言顺畅地表情达意,写作时意到笔随,乃至构建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及风格,拥有自身的言语世界。这其中,蕴积了强烈的创新潜能及无限的思维意识。基础教育不断地改革,教育观念不断地更新,新时代的语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语文教育百年来先后发生了三次重心位移:20世纪前半叶,从文言文教学向白话文教学运动;20世纪后半叶,从语言教学向言语教学运动;21世纪初,从言语学科中心教学迈向言语生命智慧教育.言语生命智慧教育需要超越学科中心本位,致力于打通“语言、世界(自然、社会、人文)与人的生命活动”的内在关联,在大开放、大综合和全程互动的真实言语情境中培育学生的生命智慧,真正体现全面育人的教育观,这将会是语文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何瑞周 《宁夏教育》2008,(12):34-35
从本质上说,语文谋程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就是语言文字和精神思想的统一,而精神和思想蕴涵于语言和文字之中。离开了语言文字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把语文教学单纯看作考试的技能训练,就违背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宗旨。语文教学也就彻底地偏离了轨道。因此,语文教学要紧紧凭借教材这个“范例”,努力在课堂上为学生搭建感悟、积累和运用的平台,在掌握语文这个工具的同时,升华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对于词语来说,其本身和在具体言语作品中具有不同的意义,我们将其称为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在语文教学中,对词语的言语意义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理解,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语感是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一种直觉感悟,语感教学则是以学生对言语作品积极主动地感悟自得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和培植学生的精神人格为终极目标的一种教学活动。语感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这是因为语文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陶冶学习的过程。这种人文教化的过程离不开语感教学。  相似文献   

18.
在人文教育中,其弘扬的不仅仅是纯人文精神,还包含科学精神。而人文教育的落脚点则是语文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人文价值的构建,通过语文教学实践,探索出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育回归自我价值和精神教育。一.把握现代人文下的非预设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模式1、注重学生自由阅读  相似文献   

19.
精致语文教学张力主要表现在文学作品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包括作品的意义与价值、语言的材料与结构、人生的阅历与积淀、审美的方法与层次等方面的距离和落差。精致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以精粹的言语作品为载体,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采用精当的教学形式,在精彩的言语实践活动中发现张力并消除张力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张力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作品思想的认识、情感的体验和语言的鉴赏和运用当中。同时,精致语文教学张力的存在形态主要包括思想的张力、情感的张力和语言的张力。精致语文需要从教学张力的这三种存在形态出发,精心建构能够有效产生语文教学张力的表现策略,促进学生精神和语言的同生共长,发展学生的言语智慧,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围绕"言语智慧"的核心素养,形成真正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敬畏感和美感,在语言实践中,提高语文实际运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