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歌而诵谓之赋"是"汉赋"命名的一个重要来源,然而"歌"、"诵"、"赋"并非同义重复。"歌"是对乐歌的表达方式,它具有旋律和曲调;"诵"即今所谓朗诵;"赋"和"诵"的共同特征是"不歌",其区别在于由不同的盲者朗读诗文。源于一种"不歌"的诵读方式,正好体现了"赋"作为一种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作家珍·克雷赫德·乔治的经典儿童小说《狼群中的朱莉》,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观,表达了作者对人类掠夺自然的忧虑之情。小说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将人类与动物的和谐关系演绎得淋漓尽致,谱写了一首关于爱斯基摩女孩与狼群相互依存的自然之歌。女作家敏锐的视角和朴素的生态和谐意识,给当今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劳动歌"是产生最早的语言艺术之一,是所有民歌的源流。现行羌族民歌音乐方面的研究成果中,对"劳动歌"所包含的范畴有足够的理论研究,但是在全面收集整理羌族"劳动歌"以及对它详细完整的分类却少有前辈完成。因此,笔者针对羌族"劳动歌"进行收集整理与分类,认为分析与归纳"劳动歌"的分类有利于挖掘和保护羌族民歌,从而更好地开发和研究羌族音乐。  相似文献   

4.
"诗"、"歌"是学生耳熟能详的表达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充分利用"诗"、"歌",不仅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的气氛,而且还能培养他们实际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理念。"诗"与"歌"是历史长河赠予我们的并蒂莲,是文化艺术结出的姊妹花,它们既以各自独有的方式竞相开放,又相生相依,尽情倾诉着人类一路走来的梦想。  相似文献   

5.
正彻认为幽玄作为一种歌体,不同于"余请体",也不是表现崇高美的"物强体",而是类似于"物哀体"。其"幽玄"论的美学属性,以"物哀"为根基,但它所展现的不是歌人对人生无常的即景式感慨,而大多融入了"本歌取"式的创作技巧,显示出女性的、梦幻的特点。未脱离人世的妖艳梦幻般现实,不仅构成正彻幽玄论的充分条件,而且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彻认为幽玄作为一种歌体,不同于"余请体",也不是表现崇高美的"物强体",而是类似于"物哀体"。其"幽玄"论的美学属性,以"物哀"为根基,但它所展现的不是歌人对人生无常的即景式感慨,而大多融入了"本歌取"式的创作技巧,显示出女性的、梦幻的特点。未脱离人世的妖艳梦幻般现实,不仅构成正彻幽玄论的充分条件,而且是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周颂》、《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同为祭祀诗,它们在为"安上治民"、"移风易俗"服务时,除了共同的祈福敬神功能之外,又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都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周颂》对周王朝德行的歌颂,《安世房中歌》对高祖功德的描述以及《郊祀歌》浓烈的汉代风尚,都是这一变迁的鲜明反映。  相似文献   

8.
民歌,作为传统文化的一种类别,"歌"本身能够反映一定的文化背景。本文以陕北的"信天游"为例,从地理环境、生活形态、方言土话、审美情趣等文化方面的因素着手,初步分析了"民与歌"即文化背景与音乐本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熊国     
《小学时代》2011,(6):32-33
我还是个小男孩时,最喜欢的故事是关于俄罗斯狼群的。俄罗斯人乘着雪橇在雪地中前进,突然遇到可怕的狼群袭击。坐在雪橇上的人用鞭子抽了抽马,加快雪橇速度,狼群也加速了,越来越近。刚要扑过来,上面的人用力丢出吃的,狼群就跑过去狼吞虎咽一阵。不一会儿,狼群又追上来了,雪橇上的人只能不断扔食物,直到全扔完。  相似文献   

10.
狼种     
许廷旺 《少年月刊》2012,(21):25-29
11相持突然出现的一幕,不仅狼群惊呆了,连孟根也糊涂了。牧羊犬塔拉昂着大头,威严地打量着狼群,大舌头舔舐着嘴角的血迹。狼群骚动了。再看赤那,低着头,一动不动看着惨死的大狼。黑脸狼王发出一记短促、有力的嗥声,狼群安静下来。黑脸狼  相似文献   

11.
土家族"哭嫁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具有道德教育功能,是土家族口传教育的重要形式。随着土家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对外部文化的冲击以及青年一代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叛离,土家族"哭嫁歌"发生了嬗变,其道德教育功能逐渐削弱。  相似文献   

12.
刘三姐文化萌发于唐末"依歌择配"歌圩风俗;清朝之前700年,刘三姐被奉为歌祖意象和歌圩代码,民众立庙,皇帝赐名;清朝、民国400年,"刘三姐"遍及两广,名列志书,演绎为多功能佑护神;建国至"文革"30年,戏剧、电影《刘三姐》震撼中外,是时代政治载体、民族艺术奇葩;改革开放30年,刘三姐品牌成为多元经济、文化的载体。实现...  相似文献   

13.
在英国诗人威廉·布莱克的众多诗作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对"天真"和"经验"两种状态的描写。几乎所有研究者都以《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为文本基础,认为前者倡扬,后者否定,表明这两种状态对立而又必需。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新批评流派的悖论为理论指导,细读《诗的素描》,《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以进一步解读该主题,说明这两种状态除了矛盾之外,更重要的是,彼此包含,互为因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一个动物学家在澳洲的巴克利草原研究狼群,发现每个狼群都有固定的活动范围,它们的活动半径大约是15公里。当他把3个狼群的活动圈微缩在图纸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3个圆圈是交叉的。也就是说,这些狼群在划分地盘时,留有一个公共区域。  相似文献   

15.
许廷旺 《少年月刊》2012,(23):27-31
赤那死而复生,给一直笼罩在不祥中的狼群注入了一股新鲜活力,狼群欢呼雀跃。黑脸狼王也一改刚才对赤那的敌视态度,嗷嗷叫了两声,表示对赤那的赞赏。赤那在狼群中的地位明显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6.
世界的东方,神奇的中华之歌在飞扬…… "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李大钊唱着忠贞之歌; "人的身躯怎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叶挺唱着无畏之歌;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唱着不屈之歌!  相似文献   

17.
"川南山歌"为清代中期客家人迁入四川威远石坪后,将其独特的客家山歌与当地文化融合而成。这里主要从"川南山歌"的形成过程、歌词形态、歌唱形式等方面挖掘其蕴含的客家文化,并通过它与惠州客家山歌的对比,分析其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人生之路,挫折和失败是常有之事,重要的是要学会宠辱不惊,苦乐相伴,且歌且行! 苦乐兮,且歌且行!当"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当"长风破浪终有时",我言"直挂云帆济沧海";当"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言"苦乐兮,  相似文献   

19.
《咏怀诗》洋溢着"工为复义"的"隐"美和"巧为卓绝"的"秀"美,体现了魏晋五言诗歌艺术的新成就和新魅力。  相似文献   

20.
白凤欣  佘平 《沧州师专学报》2009,25(3):12-14,22
威廉.布莱克(William Blake)是英国前期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又是一位哲学诗人。"矛盾的普遍性"的思想统摄着他一生诗歌的创作过程。他认为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因此,其诗歌中体现矛盾的"对照"(contraries)频频出现。从主题思想、语言文字、写作技巧三个方面分析布莱克诗集《天真之歌》和《经验之歌》中永恒的"对照"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