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力是物理学中较重要的概念之一,与它相关的章节较多,应用也较广泛.但由于它看不见摸不着,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正确理解、掌握,这就为以后的学习设置了障碍.那么,如何正确理解并掌握它呢? 第一,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力总是发生在两物体之间,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单个物体谈不上力的作用.而  相似文献   

2.
光学实验题     
一、重要的光学实验1.光的色彩颜色(1)光的色散:一束太阳光(或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色光,说明白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各种色光通过三棱镜后,红光偏转角度最小,紫光偏转角度最大.(2)色光的混合:利用白光通过滤色镜获得相应的单色光,将不同的单色光混合可以得到不同颜色的光.红、绿、蓝被称为光的三原色.(3)物体的颜色:人眼对颜色的感知来源于人眼接收到的色光.光源的颜色由其发  相似文献   

3.
刘成平 《物理教师》2006,27(7):57-58
几何光学中有一类与运动学相结合的问题,由于同时渗透了几何光学和运动学的相关规律,所以问题要难得多,解这类问题的基本做法是,先根据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定律等规律作出光路图,弄清几何关系,再结合相关的几何光学和运动学知识列式解答.1物体运动导致物体影的运动例1.(20  相似文献   

4.
1.动量概念及其理解(1)定义:物体的质量及其运动速度的乘积称为该物体的动量P=mv.(2)特征:①动量是状态量,它与某一时刻相关;②动量是矢量,其方向质量物体运动速度的方向.(3)意义:速度从运动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动量则从动力学角度量化了机械运动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碰撞模型是物理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它分为:(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前后动能相等.(2)完全非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共速,损失动能最多,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内能.(3)非完全弹性碰撞,碰后两物体不共速,损失动能介于完全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之间.碰撞  相似文献   

6.
知识梳理1.功(1)在物理学中,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F;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3)力学中规定: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公式:W=Fs.应用公式时应注意:  相似文献   

7.
一、知识复习概要光学部分知识主要有两大板块内容:一是几何光学,二是波动光学.(一)几何光学1.光的反射和平面镜成像(1)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平面镜成像是反射定律应用的实例,成像特点是正立的、和物等大并与物关于镜面对称的虚像.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从内容上可分为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等部分,其中力学和电磁学两部分内容较多,占了总体的70%左右,尤其是力学部分,不但本身内容最多,而且体系较完整,并且它是学习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地位十分重要。一、受力分析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是学习高中物理第一个需要掌握的基本功。受力分析,有两条不同的思维路径,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1.根据力的性质和产生原因去进行受力分析。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的作用产生原因不同,即  相似文献   

9.
一、导言激光的诞生为人类增添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崭新手段,使光学的发展出现了重大的突破,第一次使量子光学由学术走向技术,进而促使光电子技术与光子学技术的飞跃进步,对当代信息产生了并将继续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也使人类对光的认识、掌握和利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它带动了一大批新兴学科的发展如:全息光学、信息光学光纤通信、非线性光学、傅立叶光学和激光光谱学等,形成现代光学体系。激光的产生是光学现代化的标志。教师如何在普通光学的教学中渗透时代的风格和精神,实现普通光学教学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教师在普通光学的教学…  相似文献   

10.
浮力(一)     
·考点复习·一、浮力的概念1 一切浸在液体 (或气体 )里的物体 ,都受到液体 (或气体 )对它     的浮力 .浮力是由于周围液体 (或气体 )对物体     的压力差产生的 .浮力的施力物体是      .浮力的方向总是      .2 物体的浮沉条件 :(1)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当F浮    G物 时 ,上浮 ;当F浮    G物 时 ,下沉 ;当F浮    G物 时 ,悬浮 .(2 )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漂浮状态时 ,F浮    G物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 ,如果是质量分布均匀的实心物体 ,那么也可根据 ρ液 和 ρ物 的大小来判断物体的浮沉 .当 …  相似文献   

11.
物理学既是科学,同时又是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人类事物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大家所熟知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产生完全改变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的性质——它作用于人的心灵。"光学知识起源于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生产劳动中的实践经验,并逐步发展为生产技术和初步的自然哲理。中国古典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遗留下来无数的书籍中,或多或少的含有中国光学史的信息。在古代,无论是古希腊还是中国,都谈不上有"物理学"。自夏、商、西周起,随着手工技术的发展,物理知识开始积累。我国古代光学以其辉煌成就震惊了世界科学界,为世界光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基础,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2.
“能量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这就是被恩格斯誉为“伟大的运动基本规律”的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综观整个中学物理的篇章,可清楚地看出能量是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主要线索之一.运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分析解决一些以能量为线索联系各部分知识的问题时,具有两个突出的优点:(1)普适性.在物理中,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虽然都有自己的特定规律,但都可以统一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之中.(2)简捷性.在许多情况下,利用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去分析解决物理问题时只需考虑初状态和末状态.而不涉及中间过程,从而避免了繁琐的数学运算.  相似文献   

13.
一、知识结构 二、概念辨析 】.能以:·个物休能够做功,我们就i兑它具有能址.(I)物体做的功越多,就表示它转了f的能址越多;(2)做功的物体一定具有能址,不做功的物体,不一定具有能狱;(3)能{l含的大小可以川做功的多少来衡址;(4)能子l1:的单了立是然耳. 2.动能:物体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所!冬有的能};卜叫动能.(l)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其有动能;(2)一个物体的动能大小’。‘亡的质员大小、运动速度的快慢有关,质址越大,速度越大,它具有的动能就越大;(3)朴止的物体动能为零. 3.势能:(l)工力势能:物体山于被举高而能够做功,我们称它典有币力势能.…  相似文献   

14.
几何光学在高中物理中占有重要位置, 教学过程中不少人由于某些认识上的偏差而形成了一些误区.表现在一些相近概念分辩不清,一些说法不严谨.现举数例逐一进行分析,希望对走出这些误区能有所裨益. 一、视场与观察范围 1.概念辩析 视场:指人眼(位置固定不动)通过光学系统所能观察到的物体的空间范围.换言之,物体空间哪个范围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能通过光学系统进入人眼,这个“范围的物体”就是视场,视场是光斑,而不是像.  相似文献   

15.
力的概念是贯穿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正确理解力的概念必须注意它的“四性”,即力的物质性、力的相互性、力的方向性和力的独立性.1.力的物质性.力的物质性是指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何力都发生在  相似文献   

16.
光学黑箱问题在物理竞赛及中考中时常出现 ,为广大师生所关注 .1 解决光学黑箱问题首先要搞清以下两个问题(1)中学阶段所接触的光学元件 (玻璃镜子 )有五种 :平面镜、凸镜、凹镜、凸透镜和凹透镜 .前三种都是面镜 ,遵从光的反射规律 ;后两种为透镜 ,遵从光的折射规律 .光线不能穿透面镜 ,而被反射回来 ;但是 ,光线要穿过透镜 .(2 )五种玻璃镜子对光线的作用 :平面镜 :反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凹透镜和凸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凹镜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 光学黑箱问题题型浅析2 .1 要求填一只光学…  相似文献   

17.
声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如物体在空气中振动发声时.就会使它周围空气形成疏密波的形式而传播着(图1).这样,物体振动的能量就会由声波传递到物体上.而使之发生效应.(猜想)声波能传递能量吗?(提问)  相似文献   

18.
要点解析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质量是物体自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所处的状态、位置等因素无关.2.密度的概念(1)每种物质都有它确定的密度,对于同种物质来说,密度是不变的,而它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的物质密度不同,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等无关.3.质量的测量(1)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杆秤、案秤、电子秤等,实验室常用托盘天平测物体质量.(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先把天平放水平,后将游码左移“0”,再调螺母反指针,左放物体、右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说明:①“先、后、再”是调节天平横梁…  相似文献   

19.
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物理学的产生、发展和应用都离不开实验,而实验课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形成物理概念的亲身的实践活动,它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了解物理的研究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我们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本人多年从事光学实验教学,下面就通过“薄透镜成像”实验,谈谈改善实验教学效果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问:怎样理解力的概念?力的概念是从大量与力有关的自然、生活、生产现象中归纳、概括出来的。仔细分析有关力的现象,就会发现每个事例中都有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而且二者要发生作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都叫做作用。可见,力是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也可以简单地说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发生力的作用时,必须有两个物体。对于相互接触发生力的作用的情况,同学们比较熟悉,那么,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能产生力的作用吗?你能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吗?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