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调查分析中职对口升本新生的学校适应的整体情况和特点,探析中职对口升本新生的社会支持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有利于做好中职升本新生的入学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就业指导等工作,从而提高中职升本学生的社会支持利用度,优化中职升本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对口升本新生的社会支持水平与学校适应情况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社会支持水平的提升对中职升本新生的学校适应有促进作用;中职升本新生的学校适应情况与其所领悟到的社会支持情况跟学生的年龄、性别、生源地、家庭关系、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等方面的关系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不同来源的社会支持与中职对口升本新生的学校适应不同方面的关系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考查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本研究采用吴武典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山东省章丘市五所普通高中547名高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总体较好,常规适应表现最好,自我适应表现最差;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适应总分及课业适应、常规适应、同学关系适应上要好于男生,男生在自我适应上好于女生;重点学校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非重点校的学生;非住校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好于住校生;学生对班级学习环境评价较高,其学校适应状况也较好;学习成绩为下游的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最差。  相似文献   

3.
大学新生的学校适应能力对于大学生活和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辅以行为观察,针对新生入校六个月后的学校适应状况展开调查,从人际关系适应、学习适应、校园适应、择业适应、情绪适应、自我适应和满意度七个方面对护理专业新生在校的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并运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护理新生的整体适应水平中等偏上,护理女生的适应水平明显地高于护理男生的适应水平。学生的不适应情况主要反映在学习适应、人际关系适应和对学校的满意度方面。  相似文献   

4.
湖南科技学院2004级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的目的在于了解湖南科技学院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人格健康问卷对2743名大学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结果,一类学生446人(16.26%),二类学生1065人(38.89%),三类学生1292人(44.85%)。结论是:湖南科技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良好,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问题,个别学生问题较严重。建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对少数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心理辅导、建立信息防护网、关注大学生特殊群体。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高校新生不同亚群体学生的适应现状,利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湖北某高校06级新生的适应性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亚群体的新生在学习适应上并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男大学新生与女大学新生群体、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新生群体、来自城市与乡镇及农村的大学新生群体、不同专业类别的大学新生群体之间存在其他适应状况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过程、社会支持及不同的专业训练的累积影响等可能是影响不同亚群体学生适应性存在显著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职新生适应状况的调查,发现在专业满意度方面,不同的新生适应状况存在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高的新生在总体适应性和分量表适应性方面,要高于满意度一般和不满意的新生。为提高专业满意度,使高职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高职学校学生管理者必须把加强专业引导、激发学习动机和引入干预机制作为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杨冬梅  潘红宁 《考试周刊》2009,(35):191-192
为了解卫生类高职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性别、城乡差异,为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本文作者采用UPI量表对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1557名2008级新生进行调查.发现卫生高职院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学校应针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活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自制)调查和个体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校123名幼师新生的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利用Excel进行频次分析和word图表处理,研究得出我校新生的适应现状,并据此提出教育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学校开展新生工作提供必要依据,帮助新生更好地进入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相似文献   

9.
高职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UPI)对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2005级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显示.新生中Ⅰ类学生占9.25%,Ⅱ类学生占26.32%,Ⅲ类学生占64.43%。总体来看.大部分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相当多的学生需予以关注,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  相似文献   

10.
职技高师低年级学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职技高师低年级学生对大学生活和学习的心理适应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有15.6%的学生对学习情境适应不良;9.7%的学生存在考试情境适应不良;45.3%的学生存在群体活动适应不良;36.1%的学生存在身体与体育竞赛情境适应不良。对适应不良的原因进行了访谈分析,认为应设立专门的援助机构,及时开展对新生的心理适应教育,同时抓好班集体的心理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1.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广西水产畜牧学校尚未获得过资助的2013级453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与高中生相比,中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总体得分(60±10.665)和自我价值感得分(18.87±3.724)均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中职新生领悟社会支持水平对自我价值感有良好的预测作用(R^2=0.049)。  相似文献   

12.
对两所不同办学水平的小学新生的学校生活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发现,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中小学生减负政策的实施,小学新生对学校生活的适应状况有所改革,但不适应现象仍然存在,它主要体现在对课堂纪律、作息制度、学科学习方面的不适应。  相似文献   

13.
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相关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一新生入学适应状况是社会、学校、家长及新生本人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针对当今大一新生入学适应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入学适应的相关内容进行分类,并结合社会资源、挫折、自卑、人生目标、个性等与适应性紧密相关的话题进行分析,从而提高新生群体的整体适应状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吴武典、庄明贞、黄玉贞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自编的《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问卷》对小学阶段脑瘫学生学校适应、学校支持系统的现状进行调查,对脑瘫学生的学校适应现状、学校支持系统现状、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脑瘫学生学校适应与学校支持系统之间的多个维度都显著相关;脑瘫学生所获得的学校支持越高,其学校适应随之越好;脑瘫学生学校支持系统中环境支持、教师支持、同伴支持、考评支持能显著影响学校适应总体。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校教育、民族家庭环境及民族传统文化等特殊的背景使大学蒙古族新生在进入大学后在学习适应、人际适应、学生管理方式适应、生活适应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困难.对此,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应该积极采用适当策略提高大学蒙古族新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运用学校适应问卷对2 956名小五到高三的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女生在生理、人际适应方面好于男生,而在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不如男生;农村学生在生理适应方面显著好于城市学生,而在情绪、社会和生活适应方面均显著差于城市学生。2.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体看,小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最好,高中生相对最差。3.家庭经济收入与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显著,家庭经济收入越高,适应状况越好。4.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最好,而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学生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206名新生的观察及其中45人的深入访谈,发现新生在适应阶段一般会经过紧张敏感期、调整适应期、麻木顺从期和危险与重新适应期等四个阶段,而心理健康状况优、自我效能感高、社会支持强和乐群性高的学生适应状况更佳,应根据新生适应的阶段性、规律性特征制定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自编学校适应状况及适应策略调查问卷对147名初一和高一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习适应和身心症状适应水平相对较低;(2)年级、性别和父母离异情况显著影响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情况:高一学生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初一学生;女生的身心症状和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男生;离异家庭子女的学习适应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家庭子女;(3)整合策略和分离策略与适应状况均存在显著相关,且适应不良学生更倾向于采用分离策略。最后,针对民营企业家子女的学校适应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教育与引导对策。  相似文献   

19.
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适应情况的群体差异。方法: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CCSAS)对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大学新生的适应状况差异显著,女生的适应情况好于男生,汉族学生适应情况好于少数民族学生,不同家庭所在地的新生适应情况不同,来自大城市学生的适应情况最好,来自农村的学生适应情况最差。  相似文献   

20.
艺术类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测查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慧 《高教论坛》2005,(1):141-144
应用焦虑量袁及影响因素量表对全国13所院校艺术专业的03级新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焦虑严重的学生占1.44%,中度焦虑的占1.97%,轻度焦虑的占4.63%,引起新生焦虑的主要因素有学习适应、人际交往、经济压力等。因此有必要对艺术院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加以分析、研究,以便大学生正确认识这些矛盾冲突及其产生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调适,使之尽快适应新的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