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杨伟 《体育教学》2013,33(9):75
仔细读完朱保荣老师发表在《体育教学》杂志2010年第8期《巧用"踩响"练震脚》一文(以下称为原文)后,笔者便按照朱保荣老师文中所描述的方法,将自制的"踩响"器材在武术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  相似文献   

2.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2年第2期刘永丰老师的"如何更好地进行迎面接力比赛"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给笔者留下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实践启发。在此,笔者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提出一些  相似文献   

3.
<正>2010年第9期《中国学校体育》杂志,刊发了"体育公开课的设计与教案编写"(以下称为原文)一文,笔者反复研读后,对该文作者谈到的一些观点基本赞同,但对部分章节希望能与作者商榷。原文主要谈了三方面问题,即:在体育公开课中,"一、选课是前提;二、设计是基础;三、编写是关键。"从文章的三个小标题来看,应着重谈教案编写一节(因为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正>拜读了江苏省赣榆县第一中学刘军老师发表在2015年第10期杂志"一线话题"栏目的巧用足球游戏练习快速跑(文中简称原文)一文,尤其是看过原文的"编后语"后,更加触动了笔者来参与续写"游戏变化"的冲动。为此,笔者试着按刘老师的思路,来参与这个"接龙游戏",将原文中图7-12中笔者经过现场教学检验,觉得可以变化的方法告诉大家,与大家进行交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学校体育》2021,(3):82-83
<正>一、案例背景武术教材是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内容之一,然而一直以来,武术教学开展的情况并不乐观,很多学校甚至从没有上过武术课。究其原因,一是武术专业毕业的体育教师较少;二是学生觉得武术动作单调枯燥,提不起学习兴趣,没有球类比赛和做游戏有意思。因此,造成了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局面。为了让学生爱上武术课,实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快乐,笔者选取了对练拳作为主教材,以各大门派切磋武学的情境故事为主线,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杂志2016年第12期王晓东、赵卫新两位老师的《排球垫球辅助练习器材的设计制作与应用》(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后,对文中的许多做法表示认同,但也存在几点不同认识,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两位作者及各位同仁一起交流探讨、共同商榷。一、原文对教材的重难点表述不够准确通读原文笔者认为原文中教师将垫球技术重点定位于"垫球时上臂抬高至平与垫球部位准确,难点确立为垫球时  相似文献   

7.
<正>在武术教学中,武术基本功是学好、练好武术的根基,但是,武术基本功训练也是最枯燥乏味的。在此,笔者总结了几点提高学生武术基本功练习兴趣的体会与策略。一、借助服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各种行为和活  相似文献   

8.
精武俱乐部     
《精武》2005,(3)
前些日子,笔者从某武术杂志中看到一篇"召唤英雄"的文章。文中很多地方颇为偏激,"召唤英雄"本无可厚非,毕竟英雄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支柱。其它武术爱好者乃至普通人同样渴望成为或遇上英雄。  相似文献   

9.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1期王军老师撰写的"体操垫游戏设计"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并尝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发现其中两个游戏存在值得商榷的层面,  相似文献   

10.
石东升 《体育风尚》2020,(1):286-286
笔者经历多次武术公开课,以及观看多位体育教师上武术公开课,总结出当前武术课的一些问题: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内容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因此,笔者经过自己的设计和实践,提出"分阶式"的"创意武术课程"的建议,并对组织教学、教学内容、评价方式三部分内容深入研究。以求化解武术动作难点、提高孩子武术学习动力和核心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笔者反复阅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11期刊登的"如何让体育课堂及时评价焕发出光彩"一文(以下简称"原文"),感触颇深。对于"原文"中观点,笔者非常认同,但对"原文"中所举的部分案例存在不同认识,在此提出自己的看法与谢老师及各位同仁一  相似文献   

12.
2013年9月17日,笔者有幸参加了黑龙江省体育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并观看了全部小学的武术和格斗对抗类项目教学课。这些教者来自全省各地,经过层层选拔推荐上来,他们从不同角度诠释了当前武术和格斗对抗类教学的新思路、新做法。各位老师从教材选择,专业素养,器材设置、骨干使用,问题设计等方面精心安排,巧于设计,使得课堂教学生机勃勃,充满灵动。学生爱学,教师乐教,给沉闷已久的武术和格斗对抗类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13.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09年第5期王军老师的"标志桶在体育课堂中的妙用"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在"原文"中,王老师利用标志桶作为主要器材,积极设计妙用标志桶的游戏,以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兴趣,为广大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启发。但是,经过一系列的实践后,笔者希望从实际运用的角度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以期进一步改进与完善王老师设计的游戏,同时也期待与王老师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问、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辩证地分析了"项目化"武术的优点与弊端,进而提出了"大武术观"的理念。认为所谓"大武术观",就是武术人在看待武术及其自身时,要从宏观上认识武术和要求自身,摒弃因袭的"项目"分隔,打破现代武术和传统武术的此起彼落状况,让武术的各个子系统能够各施所长、互补所短,共同承担起实现当今武术多种价值目标的重任。"大武术观"理念的确立无论是对于传承、传播武术的主体———武术人,还是对于制定武术发展战略的管理部门,都是一种时代要求下必须具有的"武术观",是实现武术多种价值目标在人的观念上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5.
<正>一、实战融合存在问题:由于部分学校担心出现安全隐患,在安排武术套路学习时,将武术的技击性特点渐渐淡化,课堂内容主要以学习套路动作为主,缺乏实战性和实用性。再加上大多数教师并不是武术专业出身,专业技能差、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学习武术套路的兴致不高,甚至厌学。解决策略:武术的技击性是武术套路的精髓,缺少了技击性的武术套路就变成了表演的"舞"术。通过笔者的调查,发现学生对武术套路的技击性、实用性较为感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教师,应该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教学中为实践而服务。在2011年第五期《中国学校体育》"初学踢毽子的小技巧"一文中(下称原文),笔者认为有以下两处有悖于严谨的科学理论。一、关于"减弹踢——减少毽子底座的弹性,增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研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1年第3期赵流天和徐献银老师的"一年级新生广播体操的教学策略"(以下简称"原文")一文,引发了一些思考,现结合文中的部分观点,阐述一下自己的做法。一、听看结合,引导学生熟悉口令节奏,激发欲望,树立信心  相似文献   

18.
张英 《体育博览》2011,(7X):210-210
2008年奥运会武术设项的失败加速了竞技武术改革的步伐,为走向国际舞台,竞赛规则几经修改,评判标准越来越规范、客观,比赛竞技性增强、艺术价值更高,但量化精确化的结果必然影响到竞技武术套路编排的变化。一套完美的拳术或者是器械套路,能够充分展示演练者别具一格的演练技巧,甚至直接影响竞赛最后成绩。多数武术运动员在衔接难度之前会有很明显的预备停顿时间,使本该行云流水的演练遭到了切割,严重影响了套路整体的质量;为突出"高、难、新、美"的要求,运动员在编排过程中过分追求韵律、美感,弱化了武术的技击本质,使武术舞蹈化、体操化。本文通过对新的武术竞赛规则进行分析研究,并结合竞技武术发展的趋势,针对性地对武术竞技套路的创编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对创编竞技武术套路提出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正>笔者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7年第10期王兴发老师的《年轻教师快速成长需要做好的几件小事》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对文中的观点表示认同,同时也想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尤其是一些操作层面的补充建议,愿意与王老师及各位同仁共享。一、本职工作抓重点(一)思考原文的第一部分就强调年轻教师需要"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尤其是"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两个方面。确实如此,但文中的这个环节没有涉及"怎样  相似文献   

20.
传统学校运动会的继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笔者有幸拜读了《中国学校体育》2010年第6期宋春辉老师的"学校运动会改革的新思路"一文(以下简称"原文")。"原文"中的一些策略,在学校运动会的革新上有一定的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