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15课的教学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不同种线条带给人的美感,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  相似文献   

2.
芮莉 《四川教育》2020,(6):51-51
线描画具有结构性强的特征。在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中,线条造型的内容贯穿始终。一年级下册有《我身边的线条》;二年级上册有《会变的线条》;三年级下册有《画中的线条》;四年级下册有《植物写生》;五年级下册有《精细的描写》;六年级上册有《线描画中的黑白对比》。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低年级学生的想象力更丰富,画面表现更大胆。但他们运用线条的能力不强。画面呈现出的线条过于简单、容易出现凌乱的现象。教师要在线描画教学中链接学生的生活实际,彰显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尤新 《湖北教育》2007,(6):54-54
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三年级教材第六册《画中的线条》一课,其教学目的是: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线条的作用力和表现力,学习运用对比观察、欣赏画面的方法,进而充分地感受到线条这种造型语言的无穷魅力。对此,作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不久前,我区开展了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评选活动。笔者有幸观摩了这些优质课。授课内容选自《新标准英语》一年级起点五年级第九册。Module 8 Unit 1《They sitaround tables》,这是一篇介绍中西方学校不同之处的阅读课  相似文献   

5.
好看的线条     
《好看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一节想象创造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并且表现它,从而使他们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根据教育部《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德课的通知》精神,我们编写了四川省小学思想品德课试用教材共五册,供我省1981-1982学年度小学一至五年级使用。这五册教材的内容,完全是围绕教育部《关于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课的通知》中所提出的要求选材的。除第一册是六个单元外,其他各册均  相似文献   

7.
好看的线条     
一、教材分析《好看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试验教材第二册中的第三课。本课是一节想象创造课,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线条,并且表现它,从而使他们较容易地运用线条去进行画面的创作活动,体验线条造型的乐趣。二、教学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各种  相似文献   

8.
教学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小螺号》。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简析让灯亮起来是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12课,其主要内容是用电路元件连接简单电路和画出电路图。我教的这批学生在小学二年级已学过人教版第三册《自然》中的小电珠一课,并掌握用一根导线和一节电池接亮一个小灯泡的方法。二、教学理念1.灵活使用教材.对本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首先,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相连让一个小灯泡亮起  相似文献   

10.
《插入超链接》是四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也有些地区这个内容放在五年级的下册。本节课是PowerPoint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七课时,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利用PowerPoint创作、编辑多媒体作品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我们身边的物质》一课的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2.
近日,因执教北师大版教材《周长》一课,故对此内容有了较为深入的思考。《周长》一课,北师大版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上册。在学习此内容前,学生已经认识了一些基本立体图形,初步了解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一些平面图形的基  相似文献   

13.
赵水灵 《科学课》2009,(11):36-38
教材分析本课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计划与组织”的探究能力,本单元是该册教材综合探究活动的第一个单元,二级目标是“能组成小组,做好观察、实验的准备”。本单元围绕“吃”的话题设计了《我们吃什么》、《食物中的营养》、《一次奇妙的旅行》、《祝你胃口好》四个步步深入的活动内容。  相似文献   

14.
教学分析《饮料瓶的知识》一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课。该册教材主要训练学生的计划与组织能力,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对提出的探究问题独立做出书  相似文献   

15.
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二)教材分析《黄河的主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八册中的一篇课  相似文献   

16.
<正>前一段时间,我们改变传统的听课评课模式,组织了一次全新的观课活动,课题是《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一框题"让友谊之树常青"。教师"短平快"切入新课,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讲授新课过程中,教师首先播放学生交友微视频《我们是这样成为朋友的》,用身边人、身边事引发学生的共鸣和思考,并用反馈器对学生交友态度和交友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多种多样的社区”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是对第一课社区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延伸。认识社区是认识社会、进行生活的起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从认识身边熟悉的社区开始,逐步了解更多更广泛的区域,发现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社区丰富多彩的生活,融入其中,激发他们建设美好社区的愿望。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课内容将与几年前热议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兔首鼠  相似文献   

19.
一、课例分析《结构》一课是基于苏教版五年级《形状与结构》单元《科学》开发出来的原创性课例。长期以来,许多教师对结构内容的教学总感到不尽如人意,我们一直想在结构、形状等课例上有所突破。就苏教版该单元所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一、活动背景《身边的植物》是三年级上册主题课程资源包中的一个活动主题。它将三年级科学中《我们周围的动植物》、环境教育中《小草的微笑》、《小树的哭声》的教学目标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关目标进行整合,形成了整合后的目标,我们结合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确立了《身边的植物》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