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张志刚 《学语文》2008,(6):22-22
阅读教学中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奠定阅读教学的民族基础 经过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中华民族创造了为世人所惊叹的灿烂文明,形成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宝库,培育了崇高的民族精神。这些文化是中国人民生生不息、奋进崛起的精神动力.是中国人民薪火相传的思想源泉。可以说,我国语文教育对民族优秀文化的弘扬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2.
弘扬民族精神,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必须列入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广泛传入,民族文化受到猛烈冲击的今天,加强青少年民族精神的培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必须重视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基础,也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深刻理解民族精神的实质及其重要作用,理解民族精神的历史性、时代性,不断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要突出爱国主义这一核心内容,把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同传统化教育结合起来,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教育部公布2008年工作要点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加强中小学思想品德、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教材建设。深入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为了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活动,在这样的目标下,如果能在全国设立“全民历史日”.以及在学校教学中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能更好开展弘扬和培育全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5.
社会实践是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当前,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仍存在着重视理论灌注、轻视实践教育的现象,使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未能得到更好的培育和升华。因此,高校应该从提高认识、拓展社会实践、精心组织策划、认真总结提高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社会实践教育,发挥其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的积极作用,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6.
2004年中宣部、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对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实施原则、实施途径、保障措施等进行了全面部署,并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为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及中华民族创造的灿烂文化,  相似文献   

7.
胥望 《考试周刊》2008,(15):12-13
在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高等学校的神圣职责.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民族精神的培育涉及到方方面面.高校应当紧紧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核心,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发挥课外活动的辅助作用,充分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培育的形式与途径,在当代大学生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大批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为高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和改进政治理论教育这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主渠道,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努力实现民族精神的文化涵育,不断优化教育环境以发挥其对民族精神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9.
历史有着为指导现实、预测和开创未来提供借鉴以及教育国民、增强民族凝聚力的功能。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历史研究和历史学习,主张用历史教育青年、教育人民,把懂得中国历史当作中国发展的一个精神动力。我们应该认真领会其深刻内涵,即借鉴历史经验,指导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历史文化认同感,弘扬爱国主义,焕发民族精神;认识历史规律,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历史教育青年,培育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0.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高度重视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取,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历史基础;高度重视科学精神的塑造,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目标度重视当前一部分人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现实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思道德体系建设,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长远保证。  相似文献   

11.
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如何致力于未来生活和人类拥有怎样的未来,理应是历史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全球意识、世界公民责任认同、世界和平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公民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全球公民素养培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和世界意识,弘扬时代精神,培养批判和理性思维,关注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关注全球利益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12.
儒家德育思想为中国传统德性文化的核心内容,对民族精神培育、理想人格塑造、教育目标引领影响甚巨。儒家德育思想具有内容丰富性、方法多样性、修为世俗性、价值普世性诸特点,成为改进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思想资源和宝贵历史遗产。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一个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和精神风貌。随着全球化和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作为对大学生国情、历史的教育,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发挥这门课的独特优势,结合民族精神教育的良好契机,探索适合高校大学生教育的途径,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情感和使命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加强民族精神的培育可促进大学生良好精神状态的形成, 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着明显的缺失,诸如现代国家主人翁意识淡化,民族文化认同感缺乏,公民人格修养的匮乏等方面,剖析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产生的根源,只有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制度保障、良好社会风尚的营造,学校教学、教育的改善和校园文化的发展以及大学生自主、自觉、自信,才能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进而有效应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职高专培养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必须,是确保大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本文从目前高职高专重专业轻人文,学生人文知识欠缺的现状思考,探讨了人文素质的内涵以及历史文化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作用,认为中国历史文化课丰富的知识内涵和强大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决定了其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对高职大学生完美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作用。文章还对高职高专强化人文素质教育途径,进行探索性思考,鲜明地认为:在市场为导向的办学前提下,注重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也是当务之急;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是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人文历史知识不仅是社科知识的重要组成,而且是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7.
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在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伟大历史时刻,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融入党史教育,对于思政教育质量的提升来说能够发挥出非常关键性的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来说,党史教育既是最有力的爱国主义教育,也是最强大的思想信念教育,能够有效振奋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对于帮助高校大学生了解历史是非常重要的举措。现阶段高校在思政教育过程中融入党史教育,建立党史思政教学体系,并逐渐将其构建为长效机制,可有效地将党史教育深刻融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发挥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军训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入学教育和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军训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集中军训结束后保持和发扬军训成果的后续效应,把学生在军训期间获得的良好习惯和作风内化到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必须注重巩固军训成果活动的研究与实践。本文就巩固军训成果活动在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促进大学生军事素质形成、培养学生终身锻炼习惯、促进校风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Historical fiction is a powerful way of transmitting national history to later generations. It emerged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s a means of building identity and fostering solidarit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Dutch historical novels for children. First, it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educational ideas and historical novels for children, distinguishing between two groups of children’s novels: novels written in the spirit of ideas on national non-denominational education and novels opposing Christian neutrality in education, by glorifying orthodox Protestantism and inculcating combativeness and intolerance. Second, the literary strategies employed to relate history are analysed. Both groups of novels use the same strategies, such as fictional characters as figures of identification, narrators mediating between the present and the past, and restructuring the past in favour of a triumphant ending to the story. However, there is a striking difference in character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20.
宇文利 《中国德育》2007,2(11):22-25
韩国具有重视国民精神教育的传统,政府从文化传统、现实政治两方面构建起牢固的国民精神教育维系体系。韩国学校侧重从历史文化、道德传统、生活习俗等方面构建国民精神教育的基本内容,依托强势的道德教育塑造学生的精神品质,推行理实结合、知行并举的教育模式。韩国学校国民精神教育的做法对我国开展学校国民精神教育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