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新闻监督,搞好批评报道,按新闻规律办新闻,不仅是新闻界的事,也是领导的事。只有领导热忱欢迎、大力提倡和支持,舆论监督才能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领导运用舆论监督推动工作,首要的是要改变思维方式,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加强舆论监督是新闻的报道工作的一项重大改革。过去,我们的舆论宣传,对“喉舌”、“耳目”的理解比较片面。过分强调了正面宣传,即使揭露问题,也得“反面文章正面做”,使批评报道成了薄弱环节,没有起到舆论监督的职能  相似文献   

2.
信息窗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提出:要特别保护正当的舆论监督权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1月17日在与中央部分新闻单位负责人座谈时指出,人民法院要正面实现“公正与效率”这个目标,需要社会各界包括新闻媒体的大力支持。肖扬说,新闻舆论监督与司法活动有着共同点,如追求公正、独立、真实,两者的根本目标也是一致的。新闻媒体通过对司法活动进行真实、公开、公正的报道,推进国家民主化、法冶化进程;司法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要特别保护新闻单位正当的舆论监督权。从根本上说,没有舆论的支持,司法权威是很难树立的;而司法缺乏权威,也会影…  相似文献   

3.
《声屏世界》2016,(6):69-70
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生态
  一、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对于新闻舆论业界和学界来说,要意识到自己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大使命,把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作为核心目标。首先是形成对中国经济发展的稳定社会预期,其次是形成植根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最后是形成面向全球的良好中国国家形象。二、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建构新闻舆论生态的灵魂。新闻观是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中国社会主义新闻舆论工作的灵魂。建构支持中国发展的新闻舆论生态,关键在于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坚持在新闻舆论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三、把握建构新闻舆论生态的着力点。建构明朗、积极的新闻舆论生态,要做到精准有力,要从当代新闻传播的新变化、新特征、新规律出发,选好着力点。一要变革新技术条件下的新闻生产手段和机制,二要确立新媒体传播中的新闻伦理,三要建设中国特色的新闻学学科。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为了履行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中国新闻学界要坚持“方向的坚定性与方法的创新性”,为建构当代中国新闻舆论生态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4.
随着改革步伐的加快,国营大中型企业以转换经营机制为重点的改革正逐步深入。企业对改革的新闻宣传有些什么意见、要求和建议?新闻单位应当为深化企业改革创造一个什么样的舆论环境?——为了探讨这些问题,中宣部在国务院生产办、国家体改委的支持配合下,邀请全国10家大中型企业和11家新闻单位的负责人(注),于2月25日到3月6日在京举办了“深化企业改革新闻研讨班”。企业界和新闻界的负责人坐在一起交流情况、切磋商讨深化企业改革的新闻报道,在我国尚属首次。由于话题是双方共同关心的热点,大家共同语言甚多,研讨气氛也十分热烈,表示要共同努力,为企业改革创造一个适宜的舆论环境。何为适宜的舆论环境?概括说来,  相似文献   

5.
我们这样一个十亿人口的国家,励精图治,进行全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没有强大的新闻舆论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改革愈是深入,就愈需要新闻舆论的引导和支持,需要新闻工作者正确把握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深刻认识我国的国情,客观而有说服力地阐明国家的大局,民族的大局,理解自身负担的社会责任,继承和发扬我国新闻事业的优良传统,利用舆论的优势,引导、动员和宣传人民,使人民能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投身改革,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今天的大局就是:组织动员全体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去争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胜利。我们新闻界的任务,就是要坚持基本路线,把握宣传基调,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三大举行后,新闻改革的呼声和势头越来越大。那么究竟怎样改革?我以为当前要做到这几点: (一)把改革的重点放在说真话上。现在的流行说法,什么“公开度”、“透明度”、“参与度”,均与此息息相关。唯有如此也才谈得上“可信性”、“可亲性”和可读(可听、可看)性”,也才能把“舆论一律”改为“舆论监督”。(二)要妥善处理好新闻单位与党委领导关系,特别是要在党的领导下发挥新闻工作的独立性。一提起“独立性”,人们就会  相似文献   

7.
构建全媒体时代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要重视新闻传播的规律和“常识”。如果没有高质量的新闻信息,全媒体也就没有了内核,即使形态上融合了,也会是没有灵魂的空壳,或者只是谋取利益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新闻舆论宣传注重正确导向,增强舆论社会价值,这与新闻舆论要素密切相关。新闻舆论活动,要掌握特性。遵循规律,需要明确新闻舆论的本义。众所周知,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舆论则是社会公众的意见,即人民群众对最新事态的言论表达。对此,我们可以说,新闻舆论系指人民群众对最新事态的意见表达。这里包含着社会公众——最新事态——意见表达三个因素,也可称为新闻舆论的“三要素”。表明事物之间的诸因素,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新闻舆论的“三要素”,正是相互联结的一个系统,缺一不可。我国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是社会舆论的表达者;社会改革和四化建设中的最新事态和问题,是社会舆论不可缺少的根据和基础:而新闻报刊广播是介于其间的舆论载体,是人民群众用来表达愿望、相互沟通和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9.
在“广播热”中,广播新闻的改革也加快了步伐,新闻台、正点新闻、透视性新闻、新闻节目主持人等纷纷“登台”,方兴未艾。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是要研究广播新闻的规律,探析其改革的走向,以进一步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充分发挥广播新闻的信息服务和舆论引导功能。这里,笔者就观察、思考所获得的一些想法,说说城市台广播新闻改革的大体走向。  相似文献   

10.
会议报道是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许多方针政策出台后,大都要经由会议来传播,会议报道自然成了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纽带,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习惯定势,会议报道存在许多弊端,如:数量“滥”,没有新闻价值或可报可不报的会议新闻大量充斥媒体;篇幅“长”,本来可以由简单的几句话解决的故意拖长腔,摆架势;内容“空”,排了一大串名单外,没有多少信息传播出来;格式“旧”,写法有“八股”之嫌,让人觉得陈旧、乏味、不出彩。由于受众不爱看,自然削弱了会议新闻应有的指导性和群众性,妨碍了新闻舆论引导功能的充分发挥。 当前,新闻改革风起云涌,媒体竞争异常激烈,推进会议报道的改革,提高会议报道水平,促进会议报道形式的多样化,不但是强化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的需要,也是媒体提高传播效果、提高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在宣传改革和改革宣传的过程中,不少报纸都提出了增强“可读性、可亲性、可信性”的问题。要增强这“三性”就要敢于触及受众议论的热门话题,而这些热门话题又多是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受众议论的热点问题新闻不敢沾边或者只沾了一点边,叫受众如何亲你、信你呢!新闻是舆论传播的重要手段,它具有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功能。那么,怎样使新闻起到勇于触及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又能实现引导舆论的社会功  相似文献   

12.
经济改革需要政策法令的保护,也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打个比喻,党的政策像雨,新闻舆论像风,改革需要—个和风细雨、风调雨顺的舆论环境,一阵风不行,急风暴雨也不行。旧观念的更新,思维方法的改变,都要靠舆论的力量。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有些事情阻力大,有些经验推不开,并不是物质基础差,而是舆论未跟上。所以,经济改革的深入也给新闻宣传提出了课题,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实事求是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3.
经济改革需要政策法令的保护,也需要新闻舆论的支持,打个比喻,党的政策像雨,新闻舆论像风,改革需要一个和风细雨、风调雨顺的舆论环境,一阵风不行,急风暴雨也不行。旧观念的更新,思维方法的改变,都要靠舆论的力量。改革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和适应能力,有些事情阻力大,有些经验推不开,并不是物质基础差,而是舆论未跟上。所以,经济改革的深入也给新闻宣传提出了课题,要求新闻工作者提供一个实事求是的舆论环  相似文献   

14.
让党报新闻版活起来刘绩辉党报新闻版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严肃有余,活泼不足。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改革不断深入,新闻舆论工作要上新水平,要更好地起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党报新闻版需要进行新的探索。当前,如何让党报新闻版活起来,让老百姓喜...  相似文献   

15.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14,(4):69-70
新闻改革和新闻创新的方向其一,要把社会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把主流价值观的构建落到实处。对新闻传媒来说,重要的是确定好问题在何处,提出哪些话题,切忌无关痛痒,泛泛而谈。没有针对性,也就没有可操作性。其二,舆论引导不能光喊口号,唱高调,讲空话大话。引导舆论要务实,要实在,要以群众日常关注、经常思考和议论、有感有叹又有想法的问题为切入口。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社会科学,要坚持正确导向,唱响主旋律,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思想舆论氛围。新闻媒体要增强社会责任感,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立场、观点,影响、引导舆论的“灵魂”和“旗帜”。近年来,新闻时评作为新闻评论中的一个受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要把新闻舆论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新闻舆论单位一定要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这些精神,既体现了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传统,也是在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新闻舆论工作的更高要求,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循的原则和为之奋斗的目标。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要求,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提出报刊总(主)编要增强把关意识,练好“基本功”,也主要是指坚持正确导向的“基本功”。联系陕西报刊工作实…  相似文献   

18.
王海  张金凤 《青年记者》2016,(30):31-32
重视新闻舆论工作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中不断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方法和经验,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48字”要求——“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不仅指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更体现出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方法论.以方法论视角解读习近平新闻舆论思想,既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研究领域,也为我们在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新闻舆论工作提供了新的理论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张苏艳 《传媒》2016,(12):29-3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核心和灵魂.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八个讲导向”,其中就有广告宣传也要讲导向一条.时下,新老媒体广告舆论导向总体上是好的,尤其是中央级主流媒体,基本上没有出现严重的广告导向失误问题,但一些都市类媒体和新媒体的广告仍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导向论” 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政治家办报”以及政治家办台、办刊的具体体现。加强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必须坚持“导向论”。 “导向论” 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是新闻党性原则的集中体现 新闻舆论要讲导向,导向要正确,要符合党和人民的利益。这是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传媒的负责人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 1、导向是政治家办报的体现。 首先提出“政治家办报”的是毛泽东同志。1959年6月,毛泽东同志对吴冷西同志谈到“去年”的“头脑发胀”、“大谈共产主义”、“谁也没有注意价值法则,可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